第八节现代汉字的优缺点和前途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0456307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节现代汉字的优缺点和前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八节现代汉字的优缺点和前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八节现代汉字的优缺点和前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八节现代汉字的优缺点和前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八节现代汉字的优缺点和前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节现代汉字的优缺点和前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节现代汉字的优缺点和前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现代汉语课程教案课次17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现代汉字的优缺点和前途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了解汉字的优缺点,由此推知现代汉字的前途,树立正确的文字观。教学重点及难点:1 .重点:汉字的优缺点2 .难点:汉字的优缺点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一、现代汉字的优缺点1 .优点2 .缺点二、现代汉字的前途多媒体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 .简述现代汉字的优点2 .简述现代汉字的缺点3 .试分析现代汉字的前途课后小结:第八节现代汉字的优缺点和前途一、现代汉字的优缺点汉字是

2、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唯一的一种非拼音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现代汉字的优点是:1汉字能够较好地适应汉语的结构特点。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汉语的最小表义单位是语素,大多是单音节的,书面上记录下来就是与音节相对应的一个个的汉字。这样,语素音节汉字形成非常和谐的对应关系。因此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比较世界上的其它语言,很少有语素表现为单音节语音形式的语言。可以说这是汉语的特点,汉字恰恰适应了这个特点。第二,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形态变化表示。比如英语的同一个动词表示不同的时态时词形要发生不同的变化,这样的语言用音素文字记录比

3、较合适,而汉语中动词表示类似的含义时,需附加独立的虚词或实词来表示,如“吃了、吃完、没吃、正在吃”等,因而用写法固定的汉字记录就比较合适。日本、朝鲜曾经先后借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但汉字只能记录它们语言中的固定部分,而对于有形态变化的部分,汉字则无能为力。所以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谚文,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假名。2汉字记录汉语可以有效地区别同音词或同音语素。汉语音节数量有限,基本音节只有四百零几个,加上声调不过一千二百多个,而语素或词却要多得多,用有限的音节表示众多的语素或词,必然会形成一对多的情况。如“公式公事攻势宫室工事”等,口语中容易混同,可是书面上用汉字记录下来,很自然就把它们区

4、别开来了,这是拼音文字所做不到的。3汉字具有很强的超方言功能。中国是地域广阔、方言复杂的国家,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在语音上差别很大,很难沟通,就是现在推广普通话,也还不能在短期内完成。但是因为汉字是全国通行的书面语言交际工具,语音不同,以笔代口写出字来,却完全一样。如果是拼音文字,就会出现广东文、闽南文、上海文等,妨碍人们思想交流。所以汉字在便利各地区人们的往来,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汉字具有沟通古今的作用。由于汉字的字形不直接与语音挂钩,因此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对于古代的文献,即使读不出当时的语音,也可以通过表意的字符,大致了解它所代表的意义。比如我国历史上宋、元时

5、期的小说,我们今天阅读起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困难,而外国同时代的用拼音文字记录的文献,今天一般人就很难看懂了,因为古今语音变化很大,拼音文字要随词语读音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拼写,因此用拼音文字写成的古代文本现代人很难读懂。这是汉字相对于拼音文字来说,在贯通古今方面的一个优点。5汉字的信息含量大,有助于理解字义。汉字中的意符与字义有一定的联系,因而有利于因形“猜”义。比如看到一个“解字,可能不知道具体意思和读音,但却可以猜出它是指一种鱼;看到“骥”字可以猜出意思与“马”有关。岣嵝(山名)獒(狗的一种)鳌(海里的大龟)在我们肯定汉字这些优点的同时,也应该客观地审视一下汉字的缺点,主要是:1不能见形而知音

6、,容易念错字。汉字中虽然有很多形声字,但其音符真正能够准确表音的并不多,如果按其音符去读,往往会出现“秀才识字念半边”的错误。如以“尚”作音符的字,分别读shmg(躺)、sh山g(赏)、tig(躺)、dg(党)、chmg(徜、常)、chg(敞)等。拼音文字见形而知音,学会拼音规则一般就能准确读出音来。2字形复杂,不容易书写。汉字的笔画多,字形复杂。以7000字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笔画在3画以内的仅82个,4画以内仅218个,平均笔画10.75%,最多的一个汉字笔画多达36画。而且有很多形近字、义近字,如“末、未”,稍不注意就会写错。3同音字很多,容易写白字。汉字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哪个字

7、对应哪个语素哪个词,要一个一个记忆,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和拼音输入法的影响,更容易导致写出音同义不同的白字。而拼音文字同音的较少。4字数繁多,难以记忆。由于汉字是记录语素的,一个语素一个字,数量庞大。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万多个。一般认为,现代汉语用字在1万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7000个。记住这些汉字,需要花一定的工夫。5结构复杂,不易定序。由于字形的构造多种多样,很难安排一个既明确又简便的排列次序,不便于编词典、编索引。而拼音字母的次序是固定的,用字母拼写出的字也就有固定的次序,编词典、编索引都很方便。6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拼音文字由于字母数量有限,可以全部

8、搬上键盘。而把数量众多的汉字直接搬上键盘,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汉字的信息处理过程比较复杂:输入计算机首先要根据字形或字音为汉字编码,即要有输入码,计算机内部处理需要机内码,计算机之间的交换还要有交换码;而拼音文字不需另外编码,可以按字母直接输入,且机内码和交换码是一致的,所以计算机处理拼音文字比处理汉字要简单。二、现代汉字的前途现代汉字的前途问题,也就是汉字会不会被改成拼音文字的问题。早在清朝末年,就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感觉到汉字本身的某些不足,觉得它不如拼音文字易学,不利于普及教育,认为当时国家的积贫积弱跟汉字的繁难有直接关系。提倡创制中国的拼音文字用于教育,开发人民的心智。其中最具代表性

9、的是福建同安人卢戆章,1892年发表了中国人自制的第一种厦门话的拼写读物一目了然初阶。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汹涌澎湃,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国语运动,提倡汉字改革。有一些人把汉字同落后、愚民、罪恶联系起来,主张把汉字和封建思想、封建文化一起打倒。不过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全盘否定汉字,看不到汉字的优点,认识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五四至建国前,汉字改革的呼声很高,也有不少人做了许多实际工作,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钱玄同、赵元任、黎锦熙等人制定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但这个方案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加上设计过于复杂,得不到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因此未能推广开来。另外,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等人同苏联汉学家一起制定

10、的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曾在北方几个解放区推行,用来编写课本,扫除文盲,但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拉丁化新文字未能继续推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文字改革,成立了专门的文字改革机构。当时的主导思想是“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在实行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当时的汉字改革和整理做了很多工作。如从1956年开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汉字读音的审定(参见“现代汉字的字音”一节)。在字形的整理方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使得一大批常用字减少了笔画,淘汰了一千多个异体字。另外,经国务院批准,更改了一些生僻的地

11、名用字,精简了一些旧的译名用字。这些工作,使得汉字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使用。按照当时的指导思想,这些工作都是为实现汉字的根本改革,即实现拼音化做准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的各项政策都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调整,人们对语言文字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原来确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也需要重新修订和调整。1985年12月,国务院决定把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会上规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不再是以改革汉字为重点,不再强调汉字的前途必须

12、是“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是突出了“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增加了“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等内容。在这以后,伴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带来了学术气氛的宽松、活跃,对汉字的评价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特别是通过汉字和拼音文字的比较,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汉字和拼音文字各有优缺点。而且汉字的优点往往就是拼音文字的缺点,汉字的缺点往往就是拼音文字的优点。从而对把汉字改为拼音文字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同时,中国地域广阔,汉语方言分歧严重,在没有普及普通话的情况下,改用拼音文字就没有可能。此外,由于汉字历史悠久,大量的文献都是用汉字记录的,一旦改为拼音文字,势必在文献的广泛利

13、用上造成一定困难,在社会心理和民族感情上引起波动。过去有人把中国的贫穷落后归咎于汉字,可是世界上也有不少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并没有富裕强盛起来。而有些使用汉字或部分使用汉字的地区却在经济上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过去有人把中国文盲人数多,教育落后说成是汉字难写难认,可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也有面临扫盲的问题。可见,文盲的多少、国家的贫富与是否使用汉字或一定要使用哪类文字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有人认为,汉字不便于信息处理,起初可能有这种情况,因为信息技术是从发达的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兴起的,其机制和与其配套的软硬件自然最适应拼音文字。但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二十多年前感到很困难的汉字输入问题,现在已经很好解决

14、了。而且人机对话已经开始。从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看,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不便会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民众中极大的普及而日益微不足道。汉字要不要改为拼音文字,一百多年来,几代人对此展开过探讨甚至争论,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汉字成为我国的法定文字。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汉字还要长期为我们的社会服务。至于汉字的未来,周恩来在1958年说过:“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代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我们目前的工作就是维护汉字的法定地位,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要努力促进现代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让它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思考和练习八一、与拼音文字相比,现代汉字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二、有人说汉字迟早要改为拼音文字,所以现在不必再花大力气进行规范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三、对于汉字的前途问题,你有什么看法?2 页脚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