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480421132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下溜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溜索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说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讲述了一群马帮汉子溜索过怒江的故事。小说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但就是这样一篇“说得少,说得淡,说得轻的小说,一经作家阿城的讲述,便有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这主要得益于阿城高超的叙事艺术,而其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现为 :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笔记小说白描勾勒的笔法和对比映衬的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精妙传神的语言。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小说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能力,在分析情节、人物、环境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语言、写法、笔记小

2、说的艺术特征。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旁批和阅读提示自学交流,提升学生自读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跳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语言特色。 3.细读课文,揣摩环境描写,领略英雄本色。 教学重点 1.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 2.品味语言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聚焦旁批,分析物象的妙处。 2.品味语言,感受人物野性之美。 教法学法 讨论法、合作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溜索”吗?溜索是一种原始渡河工具,用铁链或粗绳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

3、形成高低倾斜(展示溜索图片)。在云南怒江之上,就有这样的交通工具,两岸的居民主要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手段。 (展示怒江图片)这是怒江,两岸高山险峻,谷底惊涛骇浪,倘若你们用这种方式渡河,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阿城的笔记小说溜索,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检查预习 】 盘桓 扭绞 顷刻 滇西 锱铢 千钧之力 战战兢兢 【整体感知】 作者阿城,原名钟阿城,在作家里,他被誉为“中文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那么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借助阅读提示和旁批,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物+地点+事件) 预设:“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

4、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 这篇小说的故事很简单,相比这单元的前两课,孔乙己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变色龙中强烈的矛盾冲突,溜索的故事情节就显得平淡一些。 【细读文本】 这篇文章选自阿城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风流本义为风度,又指风采特异,业绩突出。那么在这篇小说中,在滚滚怒江之上,谁当得起“风流”二字? 1、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有关马帮首领的语句,并说说他为何当得起“风流二字? (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体现了首领谨慎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 (3)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

5、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和无畏的精神。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马帮首领沉稳、冷静、身手非凡,他的形象无疑是马帮团队的一个典型,他当得起“风流”二字。 2、马帮是一个群体,其他马帮汉子当不当得起“风流二字呢?文中有一小段详细写了一个马帮汉子溜索的过程,你能快速找出来吗? 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

6、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1)这里写出了马帮汉子什么样的形象? 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英勇无畏、灵活敏捷的马帮汉子。 (2)体会“小”字的精妙。 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说是“小过去了,现在作动词用了,“小”过去,不仅写出了距离的移动,“嗖的一下小过去速度也非常快,把溜索人惊险溜索的过程与矫健的身手全写出来了。 所以,这个“小”,小出了时间感,小出了空间感,小出了动态感。非常立体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身手不凡的英雄形象。 精瘦短小的汉子是所有马帮汉子的缩影。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有脾气、有胆气,有能力,他们都当得起风流。 马帮的每一个人都称得起“风流人物”,文章除了正面描写这些人物的动作、语言、

7、神态等,作者还用了哪些描写来表现这些人物的“风流”?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1-6段,画出描写怒江以及怒江峡谷的句子,结合文中旁批,朗读并赏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作者将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了峡谷高峻、险恶的特点。 在这样的险境中,马帮汉子们却沉着冷静,潇洒自如。环境描写就是为了突出人,为了凸显马帮汉子的野性和彪悍! 让我们齐读第6段,感受环境的险恶。 4、为了突出马帮汉子的“风流”,文章还写

8、了一些动物,我们重点来看一看对牛的描写。 15段旁批有这样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 一方面为了衬托出怒江大峡谷的高峻险恶。 另一方面牛的惊恐失态,与马帮汉子们的沉着冷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溜索的马帮汉子们的勇敢刚毅的硬汉形象。 【自说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地领略了溜索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文章除了正面描写人物言行举止,展现人物性格外,还运用了衬托、对比,环境烘托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群沉着冷静、粗野不羁、无所畏惧的马帮汉子形象。 那么他们的形象对于你的生活或学习有什么启迪呢? 拓展延伸:在阿城的故事里, 衔接着漫长历史的无数微小人生 永不泯灭的生命价值。 无论是溜索汉子,还是藏地骑手, 均凸显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中华民族正是具备了这种精神特质, 中华文化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下 白衣逆行者的舍己救人、逆光而行 中国航天人的环宇问天、探月逐梦 中国冰雪健儿的奋勇拼搏,一起向未来 _【布置作业】 课后可以借阅阿城的成名作棋王,进一步感受这位“作家中的作家”讲故事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