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480410509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音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多层次反复朗读,抓住描写人物的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多层次反复朗读,抓住描写人物的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发布任务 1.师生合背题西林壁,引出作者。 2.了解作者。指名说。 3.苏轼这个大文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有一天他得到了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真迹,惊喜万分,不由得在这幅画作上写下了自己

2、的感悟,就是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题跋,题跋,即写在字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记事、考订的文字。学校艺术节要来了,准备展示这幅斗牛图,现招聘讲解员,讲得好的同学将获得金牌、银牌、铜牌说书人的称号。想不想挑战?出示要求。 任务一: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将故事讲清楚。 1.自由朗读故事,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2.交流字音。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处好”“数的读音。(据意正音)谁能够完整的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一起读,注意停顿。(据意停顿) (2)一日曝书画。古人为什么时常拿出书画来晒一晒啊?晒书画是古人珍藏和保护书画的一种方法。提示书写。完成学习单第二

3、题。 3.借助注音,自由地读一读,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读好停顿,合作读。 5.了解故事大意,讲清故事。 (1)故事当中涉及到了两个人物,是谁?(板书:杜处士牧童)围绕着斗牛图,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讲一讲,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评价:铜牌说书人。 任务二:展开想象,尝试将故事讲精彩 (一)品味“尤所爱” 1.杜处士爱这幅斗牛图,那么他在文章当中到底爱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在文中找到关键语句。 2.交流。“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直接表现杜处士爱画的词句。(板书:尤所爱) (2)句子中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他对这幅

4、画的喜爱?“锦囊玉轴”:出示图片,从这个小小的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尤所爱)。“常以自随:想象一下杜处士可能在什么情形下会把画带在身边呢?(游山玩水,和朋友喝酒吃饭时带在身边,家庭聚会的时候和身边的人炫耀自己的这幅 (3)引读:咱们的杜处士如此的钟爱此画,齐读。 (二)品读两个“笑” 1.“拊掌大笑 (1)杜处士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可是,当牧童看到的时候,却“拊掌大笑”,(板书)理解,做动作(学生表演拊掌大笑)评价。 (2)采访学生:请问你笑什么呢?(因为这幅图他画错了,牛在打斗的时候,是尾巴紧缩在两条大腿之间的,而画里的牛的尾巴是在空中甩来甩去的,所以牧童在笑) (3)哪

5、个字直接告诉我们这幅画错了?(谬)引读:谬,错误也。我如此钟爱的斗牛图,你却笑这幅画错了。缪在何处?谁来读?牧童,你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生读。心里这么想,嘴上就这么说,用成语形容这叫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2.笑而然之 (1)杜处士视为珍爱的、“常以自随的斗牛图,却引来一个牧童的品头论足与拊掌大笑。他怎样回应呢? (2)如果你是杜处士,此时此刻,你会说什么?写一写。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3)交流。 (4)苏轼也从中悟出了道理,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向专业的人请教)(板书:术业有专攻)补充: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画牛当问()。()当问()。完成学习单第四题。 3.辨“笑而然之”

6、(1)牧童“拊掌大笑是天真烂漫,实话实说;杜处士“笑而然之”是虚心接受。一个故事成就一段佳话,更让戴嵩的斗牛图名扬天下。想不想一睹此画的“庐山真面目?这画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真迹看来是无缘相见了。不过我们可以看一张影印图。出示图片。画的右上角题了一首诗,题诗之人是乾隆皇帝。(课件出示)看了这幅画,读了这首诗,你怎么看杜处士的“笑而然之”?别着急回答,再读一则资料。 补充资料:据说公元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冬季的一天,七十高龄的乾隆皇帝来到北京顺义观看斗牛大赛。结果他发现这些黄牛在相斗的多数时候是尾巴夹在腚沟里,但少数时候尾巴是翘起来的,特别是在得胜的时候尾巴翘得很高。回到宫里,他想起了

7、之前题的那首诗,觉得自己错了。于是又题了一首诗:牧童游戏何处去?独放双牛斗角叉。画跋曾经关画录,录诚差跋更为差。除了向专业人士请教外,你还悟出了什么?(板书:实践出真知)你现在对杜处士的“笑而然之是怎么理解的呢?(意味深长) (4)小结:牧童没有错,戴嵩也没有错。因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我们不仅要请教行家里手,同时也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践中得出真理。 4.练习讲故事 5.交流,评价。银牌说书人。 任务三:转换角色,尝试将故事讲出创意 1.讨论角色:我们还可以转换角色讲故事,以谁的身份讲故事? 2.发布角色牧童的故事: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杜处士的故事:我姓杜,四川人,我读过很多书,可是不愿意做官,我喜欢收藏书画苏轼的故事:我是苏东坡,我听说了一件事乾隆的故事:众爱卿,朕今日给各位讲讲寡人与斗牛图的故事。话说 3.生选角色,练习讲故事。 4.全班交流。评价:金牌说书人 5.小结:有你们这样一群优秀的经典传承人,书戴嵩画牛的故事一定还会流传下去,也一定会不断丰富“笑而然之”之“所以然”。 作业设计: 1.将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推荐阅读书黄筌画雀。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尤所爱术业有专攻 牧童拊掌大笑实践出真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