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480408711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 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章节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揣摩重要的语句,结合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逐步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演讲词语言感情强烈、高度概括的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 导入 1.马克思的逝世有什么影响? 2.你认为可以给马克思冠以哪些“家的称号? 3.他为什么被称为“

2、科学家”? 4.他作为革命家有哪些伟大成就? 5.他作为思想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想? 6.针对上述问题,你有没有什么疑问或疑难? 题解(读序明理) 在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三天,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二,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前者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形态的运动规律。正是由于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20年以来的社会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恩格斯的这个论断是极其精辟的,他所概括的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完全没有过时,它们同120年前一样,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背离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就背离

3、了整个马克思主义。 作者介绍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 文本探究: 一、述其哀(1) 交代伟人的逝世,表达悲痛之情。 二、赞其功(2-7)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_ 贡献,表达了敬仰心情。 三、颂其德(8-9)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_ 忌恨、人民的爱戴,表达怀念之情。 1.从这篇悼词看,一篇悼词基本的要求有哪些? (

4、01)要表达哀悼之情。 (02)要概述人物功绩,彰显人物德行。 (03)语气要庄重。 2.阅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评价马克思的贡献的?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伟大贡献: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_ 对于历史科学 4.在文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身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科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你认为,恩格斯最想强调的是马克思的哪一种身份? “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5.阅读第3

5、-5段,作为科学家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主要的贡献有哪些?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6.理论贡献一: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7.在这篇悼词的结尾,恩格斯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6、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为什么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将字呢? 当时的社会对马克思的理论还没有认可,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和无畏精神。 表现敌人的攻击十分无力,体现马克思思想境界的崇高。 9.阅读第段,政敌和战友对马克思有怎样鲜明不同的态度?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

7、,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政府驱逐他; 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 革命战友尊敬、爱戴、悼念。 【解读】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形成鲜明对比,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一篇优秀的悼词还应该有何特点呢?请同学们细读文本,再发现。 (1)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

8、展规律。 (3)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 (4)每个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5)关注科学,以此推动革命。 (6)参加革命实践斗争。 10.分析演说词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比喻 把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马克思的诽谤和诅咒比作“蛛丝”,强调马克思“轻轻抹去”的态度,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却都动摇不了马克思的革命信念;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更表明了他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大无畏的革命气魄。 1.马克思(1818.5.5-1883.3.14) 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语言特色 课堂小结 比较青年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博大胸襟,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联想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的废寝忘食,毛泽东在北大阅览室的如饥似渴,两位伟人的青春年华颇有神似之处。我想恰同学少年的你,一定也有很多感慨吧?课后准备一分钟演讲词,题目就是“伟人从少年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