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下册科学校本教材:《土地荒漠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0383306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8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下册科学校本教材:《土地荒漠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四年下册科学校本教材:《土地荒漠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四年下册科学校本教材:《土地荒漠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四年下册科学校本教材:《土地荒漠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四年下册科学校本教材:《土地荒漠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下册科学校本教材:《土地荒漠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下册科学校本教材:《土地荒漠化》(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土地荒漠化你知道吗? 1、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

2、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2、我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3、,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其中,干旱地区约有87.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 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亚湿润干旱地区约23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漠东部至内蒙右东部和东经106度。我国水蚀荒漠化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流域,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

4、的上游。我国冻融荒漠化地的面积共36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思面积的138。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我国盐渍化土地总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总面积的8,9的。土壤盐渍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尽管国际组织和各国曾经做过多种努力,但全球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问题仍在加剧。因此,如何解决世界荒漠化防治问题就成为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大会赞成通过一种全新的综合方式解决荒漠化的扩展问题,强调在全社会开展促进

5、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为了提高全世界各国公众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感,1994年12月,第49届联大还通过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你知道造成土地荒漠的原因吗?2、土地荒漠化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危害?3、怎样防止新的荒漠化土地的产生?二、物种你知道吗?地球上究竟存在多少物种?我们目前仍不知晓,可能达1/10都尚未掌握。在地球上大约1000万3000万的物种中,只有140万已经被命名或被简单地描述过。对多数研究较深的生物类群来说,物种的丰富程度从极地到赤道呈增加趋势。密闭的热带森林几乎包含了世界物种的一半以上,这儿充满著各种生命

6、:林木、灌木、攀缘植物、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地衣、苔藓、水藻、真菌、蕨类等。在秘鲁1公顷的森林中,就发现了283种树木和17种藤本植物,在一棵树上就有43种蚂蚁,几乎同整个英国的蚂蚁种类差不多。在厄瓜多尔0.1公顷森林中,就有365种花科植物,比英国全部植物种类还多20以上在巴西瑙斯地区1公顷的森林中,发现了179种直径15厘米或15厘米以上的树木以上几个实例可以说明滥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一种自我毁灭。生物资源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这些资源的社会、伦理、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有记载的历史的最早时期起,就已经在宗教、艺术和文学方面得到认识。我们所有的食物都来自野生物种的驯

7、化,世界上许多在经济上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分布在物种多样性并不特别丰富的地区,人类已利用了大约5000种植物作为粮食作物其中不到20种提供了世界绝大部分的粮食。植物和动物是主要的工业原料,现存和早期灭绝的物种支持著工业的过程。大多数医药起先都来自野外,在中国,对5000多种药用植物已经有记载,世界上很多药物都含有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或者利用天然化合物合成的有效成分。从全球看,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无疑将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提供更多的产品。 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种植物,往往有10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动物和微生物也随之消失。每一物种的丧失减少了自然和人类适应变化条件的选择余地

8、。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世界上12种濒临灭绝的动物 1.别名白暨、白鳍豚,属于鲸目(Cetacea),白暨豚科。 识别特点为:吻突狭长,长约300毫米。额部圆而隆起。背鳍三角形,位于身体的3/5处,有低皮肤脊与尾鳍相连。头顶的偏左侧有一个能启闭自如的呼吸孔。尾鳍水平向,向缘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苏门答腊虎 在野生状态下只有

9、20只。随着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里海虎的灭绝,人们预计,这一物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在地球上消失。 3.刚果瓜兰巴(Garamba)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将可能在地球上彻底消失。 北部白犀牛与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是由于当地说什么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在瓜兰巴国家公园中,它们的数目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达到35只,在2003年4月为30只,其后有6只被杀,4只新出生,上个月,又有2只被猎杀,同时还有近千头大象被杀。 4.奥里诺科鳄鱼:南美洲体形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12种最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 5. 僧海豹(mo

10、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滩生态环境变坏的影响,被渔民大量捕杀。 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类,生活在马达加斯加。 7. 兰.坎皮海龟(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围内12种最濒危动物中唯一数目成增长趋势的动物。需经历11-35年成长期。8.奥瑞纳克鳄鱼(OrinocoCrocodile,学名为Crocodylusintermedius) 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内瑞拉境内。 9泰国猪鼻蝙蝠10. 夏威夷蜗牛 11.微型猪(pigmy

11、hog,学名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猪,野猪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印度东北部。60厘米长,高约25厘米,成年猪不足10公斤。曾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大量存在,现在仅印度阿桑地区的玛纳斯国家公园拥有为数不多的几头。其基因与家猪的基因并无太大差别。 12.斯比克斯鹦鹉: 在野生状态下,斯比克斯鹦鹉虽没有完全灭绝但已经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寻找这种鸟的鸟类学家仅仅找到一只幸存的雄性鸟,生活在遥远的巴西东北部地区。目前被人俘获的大约31只鸟是这种鸟能够存续下去的唯一希望。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不会影响人类?2、你还知道哪些珍惜动物?三、救救森林你知道吗?很多年前曾看过一副含义深远的漫画:生

12、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着长队等候进入博物馆观看地球上已很难看到的稀有物种-活着的树。漫画家通过形象和夸张的手法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呼号: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 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

13、。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

14、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13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1、看了本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2、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四、酸雨你知道吗?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 P

15、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是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酸雨灾害的分布我国是继欧洲、北美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灾害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酸雨次数占总降雨次数的比例)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