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大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80366992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大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大单元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 太阳与影子单元主题: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什么样的?一天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玩手影游戏需要哪些条件?太阳能帮助我们计时吗?让我们一起探究吧。单元设计确立依据【核心概念】9.宇宙中的地球【学习内容与要求】9.2 地球绕地轴自传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长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学业要求】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观测和归纳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情况。【单元内容】太阳与影子包含影子、太阳与影子日晷三课。影子一课主要通过找影子、观察影子,引导学生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知道使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并了解影子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

2、阳和影子一课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能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再通过模拟实验,了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日晷一课通过观察日晷的图片,了解日晷的结构和用法;学生制作日晷模型并使用日晷模型进行计时。【学情分析】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影子的产生与太阳有关,也知道太阳的移动会使影子发生变化,这为学生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奠定了基础。认知水平和困难: 学生虽然知道影子的产生与光有关,但是不了解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虽然知道太阳的移动会使影子发生变化,但是不了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日晷是古人计时的仪器,但不知道日晷的结构和原理。

3、能力基础和问题:三年级小学生一般喜欢观察,对动手制作的学习活动也是充满了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性强, 但也存在动脑思考的深度不足,在动手能力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三、单元目标科学观念:1 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2 知道一天中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3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科学思维:1.以经验事实为基础,运用分析和概括的思维方法,得出影子的形成条件。2.能基于经验与逻辑,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探究一天中太阳光的

4、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3. 能基于经验与逻辑,分析和归纳日晷的制作原理。探究实践:1.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等方面提出假设。3.能运用实验材料,不断动手尝试,观察并描述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并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态度责任:1.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产生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的乐趣。3.了解影子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利用物体影

5、子的变化规律解释、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四、单元评价任务:1.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改变手电筒和橡皮等方法,探究影子的形成条件和改变影子的方法。2.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材料,设计模拟实验,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规律。并举例说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利用小木棍、卡纸、胶棒、双面胶、手表、圆规,结合前面对于日晷模型的观察和总结,制作日晷模型。并在阳光下摆放、调整、检测日晷,并能解释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影子课题目标科学观念目标:

6、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科学思维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讨论、思考和总结,得出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探究实践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态度责任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是怎样形成的表现出探究兴趣;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改变手电筒和橡皮等方法,探究影子的形成条件。评价任务二: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改变手电筒位置、改变橡皮位置等方法,探究改变影子的方法。材料准备学生准备:手电筒、白纸、橡皮教师准备: ppt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标准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教师板书“影

7、子”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先回想生活中砚察的影子回想生活中砚察的影子。激发学生兴趣。探究活动找一找哪里有影子出示一些影子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 教师借助教室内的灯光制造影子。开阔学生思维。制造影子: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制造出影子?可以用到什么物品什么方法?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一名学生手握手电简操作。两名学生在观察。一名学生在画图记录。 教师总结:影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的传播,光不能穿越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讨论交流影子是如何形成的。设计本次模拟实验是为了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出物体的

8、影子是怎样形成的。评价任务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改变手电筒和橡皮等方法,探究影子的形成条件。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如果没有橡皮,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如果没有手电筒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实验,做到边观察记录。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并总结出影子形成的条件:光、不透明的物体、投放影子的地方。能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每说出一种加一星。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有助于学生相互联系,并进行归纳。评价任务二: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改变手电筒位置、改变橡皮位置等方法,探究改变影子的方法。教师提问:影子的形状可以改变吗?怎样改变影子的大小?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方向有什么关系?影子的长短与光源高低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发

9、现与体会。总结:调节与屏幕的距离可以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方向是相反的,影子的长短与光源高低有关。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有什么收获?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汇报自己做得好的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选出自己认为表现最好的一组。1. 能说出调节与屏幕的距离可以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得一星。2.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方向是相反的加一星。3.能说出影子的长短与光源高低有关,加一星。探究改变物体影子的方法。拓展活动教师:出示生活中影子应用的照片,请同学们说明影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同学搜集资料,发现更多生活中影子对我们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准备汇报。引导学

10、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检验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检测评价(1)关于影子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物体就一定有影子 B. 有光就一定有影子C. 有光源、遮挡物和屏才会有影子(2)如下图,改变被照射物体的远近,影子( )会发生变化。A.大小 B.形状 C.方向板书设计影子影子形成的条件:光不透明的物体投放影子的地方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太阳和影子课题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一天中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科学思维;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交流分析,得出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探究实践:在教师引导

11、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提出问题、假设,并制订简单的实验计划,进行观察记录、交流分析、得出结论。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一天中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 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分析、猜想得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规律。评价任务二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设计模拟旗杆影子实验来验证猜想。评价任务三结合生活经验和本节所学,举例说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材料准备学生准备:铅笔、白卡纸、橡皮泥、尺子、手电筒等教师准备: ppt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

12、生活动评价标准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做影子游戏玩手影游戏,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发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在灯光下可以看到影子,还能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物体的影子?教师总结: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会产生物体的影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阳光下的影子。(板书课题:太阳和影子。)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讲授新课评价任务一: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分析、猜想得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规律。教师:生活中,太阳和影子是一对好朋友。同学们知道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吗?教师总

13、结: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慢慢变高:到了中午太阳在南,位置最高下午,太阳的位置慢慢变低;到了傍晚,太阳从西面落下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升旗的旗杆在一天中,它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有什么变化?教师总结:同学们认为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中、晚影子的长短分别是长、短、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1.能说出太阳位置的变化。2.能说出太阳方向和太阳方向的关系。3.能说出太阳位置变化,影子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为接来下的探究实验做准备。二、讲授新课评价任务二: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设计模拟旗杆影子实验来验证猜想。1. 教师:那么,影子究竟

14、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2. 教师总结:1. 在纸板上做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标记。将铅笔用橡皮泥固定在标记中心。2. 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沿着弧形轨迹,自西向东运动,在纸板上描出铅笔的影子,并测量影子的长度,并在纸板上做好记录。教师总结:得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规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想反;物体影子的长度由长到短再到长。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小组汇报实验结论。1. 能小组合作,用提供的材料设计模拟实验。2.能交流、汇报观察的情况。3.能交流收获,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评价任务三: 结合生活经验和本节所学,举例说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出示图片:影子下乘凉,农民伯伯卷起草帘。教师总结:太阳、影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太阳和影子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学生思考、讨论并进行回答。能用阳光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