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结模式的探索汇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0355833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结模式的探索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结模式的探索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结模式的探索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结模式的探索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结模式的探索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结模式的探索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结模式的探索汇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结模式的探索汇编 【摘 要】探索课堂教学小结模式,目的在于分析现阶段教学实践中教与学的效果分歧,同时探求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性评价道路。本文期望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契合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要求和发展目标,探讨基于服务学生理念的课堂小结模式,追求教学过程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关注学生;课堂小结;教学评价 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教学知识点、能力要求的综述性说明,旨在使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有清晰的结构化认识;鉴于此,讨论课堂小结模式不仅在于对课堂教学效果实施阶段性评价,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系。 一、发现课堂小结模式现状剖析 在观摩不同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收尾部分

2、的呈现方式是最为多样化的:部分教师刻意追求直观、绚丽的热烈氛围,一时间师生心灵激昂;部分教师选择出人意料的新颖手法,使课堂再起高潮;也有些教师回归理性,博采众长,旁征博引,颇有“讲坛之风”。但也有人认为诸如此类的做法忽视了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培养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教学实践中容易遇到的困惑教学好看,学生学习效果却大相径庭。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立足点和归宿是学生需求,重视对课堂教学小结模式的研究,本身不是规定机械化的框架,只是尽可能找到一种动态化、系统化的思维网络,并以此来规范课堂收尾部分。 二、探讨重视课堂小结模式,提升教学品质 基于服务学生的教学理念,就是克服教师树立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价

3、值观的偏执,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课堂小结模式,从实质上提升教学品质。 1.基于服务学生理念,转变教学设计观念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性以自身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来度量授课对象的认知状况,并因此产生“这么简单,还不会解答”的状况;同样在课堂小结阶段,教师们容易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度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即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包括开始前)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可能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譬如学生课前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可能出现的知识歧义,基于学生个体性格和成长阅历所带来的认识不足等,都可能成为我们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基点。鉴于此,在我们设计教

4、学过程的课堂小结部分,必须基于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其一,学生在完成课程主体部分教学内容后,课程小结设计是基于教学任务需要还是学生发展需要的认识。基于教学任务的需要,注重知识再现,容易以教师主观评价为出发点,出现平铺直叙的现象,很难给予学生深刻印象;但在学生学习主动的前提下有利于自我检测。而基于学生发展认识需要的思考,重视契合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或争议点,教师将其提炼出来进行总结性表述或者是开展专题由学生进行讨论,这有助于学生对于关键问题的理解。 其二,课堂小结部分的设计是基于教学价值还是评价价值的认识辨析。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认识中,教学价值主要是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推及知识能力渗透的

5、过程,着重于采用怎样的载体或形式表现教师预设的设计内容;学生学习效果或后续能力往往只是基于教师的预设范畴,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无法面面俱到,或者只能通过作业或测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而基于评价为主的课堂小结设计,淡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追逐学生在教学后的主体意识和表达意愿;不再局限于某种标准化的答案,而是注重学生内在思维拓展。 2.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关注不同层次需求 课堂教学中的小结部分是对于教学知识的综述和归纳,其意义不在于发掘优秀学生的深刻探究能力,更多倾向于全体学生基础知识的再次呈现。因此把重心放在关注全体学生的需求上,关注最低层面的知识能力目标才是正确之道。 首先,课堂小结的设计上要具有层

6、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一般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源于实践,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再将其反馈到实践生活中;循序渐进的层次递进能够从现象到本质,从直观认识到内心自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够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现象和问题。同时,通过层次性的学习渗透,让不同基础条件的学生都能够找到契合自身实际特点的学习需求。例如,在阐述“理解与宽容”一文中,罗列“尊重的原因是基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剖析理解的做法树立正确的交往意识”的小结知识,就是由理论到实践、基础到方式的层次递进,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的正确做法。以大部分中低学习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为基准,保留在不同层次小结归纳内容的思考空间,以满足全体学生需求,既

7、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知规律。 其次,课堂小结应具有“因地制宜”的特色。不同区域、不同教育基础的条件下,學生对于课堂小结的认同程度是有所区别的。一般而言,城区学生在知识面和能力表现上要强于农村学生,但在于实践生活的认识上,农村学生更为直接;表现为课堂教学小结上,就是知识面拓展的空间与尺度的问题。 3.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形式创意为点缀 在之前的课堂案例展示中,我们说到了一个问题:课堂小结既然作为理性的总结性内容,到底需要不需要“艺术性”的展示?事实上,初中学生作为心智上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仍旧无法做到有意识去*认识抽象知识间相互关系及拓展思考;在此,必须有合适载体

8、去呈现课堂中已经讲述的知识点,以载体化的印象来加深学生的思维递进,激发新的学习兴奋点。 作为沉淀理性的课堂小结部分,首先应该重视的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展现与侧重,既是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精练、核心所在,同时又能够提纲挈领表现出本节课的清晰脉络。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来表现,课堂小结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词都需要充分告知学习主体学生;同时,借助于载体表现出不同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和内在逻辑,之后指导学生认识实践生活,提升情感需要。 关注课堂教学小结模式,从基础教学抓起,在实践中总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教学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必能演绎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主编.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x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x.2 2郑克进主编.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2x.7 3陈佑清.论有效教学的分析模型.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2x年(11)(总第34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