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目标的制定原则与编制流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0354525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庄规划目标的制定原则与编制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村庄规划目标的制定原则与编制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村庄规划目标的制定原则与编制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村庄规划目标的制定原则与编制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村庄规划目标的制定原则与编制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村庄规划目标的制定原则与编制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庄规划目标的制定原则与编制流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庄规划目标的制定原则与编制流程乡村发展目标制定包括 分析背景条件、确定总体目标、明确各自目标 等环节。要以国家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为基础,契合省、市、县、乡、村发展总目标,评估乡村的机遇与挑战,结合乡村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综合判断乡村所处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短板,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从区域分 工定位、生态环境提升、产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彰显、乡村设施建设、社会文明和谐等方面定性或定量提出乡村发展的子目标。 耳 11I皆市具芳村发展总目标| |乡村区位与周边舞展评云J乡村踏游环境价值沖怙1|乡村发展阶斑及主耍短磁|国家乡村振兴益体更求|肴岌展总体冃标乡婪展子曰标| 津件办-HULL發立咖工口诺舀

2、标| j发展目标制宇村庄规划编制流程七步走”日前发布的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做好法定的村庄规划,并要求到2020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 局工作,有条件的村可结合实际单独编制村庄规划,故到应编尽编。本文总结已经编制的村 庄规划,探索村庄规划编制的基本过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一)多规合一按照多规合一的总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做到规划工作底图、技术标准、规划范围、规 划指标、规划目标期限、规划数据建库等方面统一。(二)突出村庄特色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以全域规划的理念,以多样化为美,突 出地

3、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防止 千村一面”。(三)坚持保护建设并重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好建设开 发的生态底线,为生产、生活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防止调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四)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坚持“听民声、汇民智、重民意”的工作理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诉求,组织 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参与集体决策,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二、村庄规划编制流程从现有的村庄规划编制来看,村庄规划编制大致需要以下七步程序:工作准备、现状调研及 分析评价、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编制、村民意见征询、规划论证审查、规划上

4、报。(一)村庄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召开规划动员会等)、技术准备(选定规 划编制技术协作单位、确定规划编制技术方案、工作方法与技术培训等)与经费准备(编制 经费预算报告、申请经费等)(二)村庄规划基础调查及分析评价1、资料收集制定村庄基础资料调查表,向县乡镇相关部门及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收集材料,充分掌握村域范围内自然资源状况、地质灾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资料。2、入户调研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充分听 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3村庄发展现状分析分析总结村庄特点,资源利用状况、

5、用户需求、现存问题等。(三)村庄规划发展目标确定主要包括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 排等。1、村庄发展定位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传统风 貌等因素,确定村庄分类,提出近、远期村庄发展目标,进一步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2、主导产业选择结合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资源要素以及发展现实基础充分发挥村庄区位与资源优势, 统筹规划村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确 定村庄发展主导产业。3、村庄发展用地布局依据村域发展定位,以基本农田、交通廊道、生态廊道及基础设施等为框架,

6、明确村庄生 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布局,明确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村庄建设的主要区域。4、村庄主要规模指标(1)建设用地指标:依据镇乡总体规划面积,结合村庄农业生产特点、村庄的发展定位及 村庄发展潜力等因素,科学预测村庄人口发展规模及建设用地规模,同时遵循底线优先”, 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要求,确定最终村庄的建设规模,划定村庄建设用 地规模边界。(2)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依据镇乡土地利用规划所明确的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 的规模,确定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模,确保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 提升。(3)生态用地指标:结合村域生态用地的调查摸底与其他规划,划定生态红

7、线,并对村域 内的各类生态用地实行分级保护。(4)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对村庄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划定保护 区域。5、基础建设项目综合考虑村庄的职能等级与发展定位,合理安排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 等基础设施。6、人居环境整治针对村域人居环境的问题,对村庄实施精细化综合整治,确定近远期整治项目,逐步实现提 升人居环境舒适度。7、生态保护结合村庄的生态控制红线,合理安排村庄生态空间,推行绿色发展,打造宜居环境。(四)村庄规划方案编制规划编制小组,可充分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多种编制手段,调动多种社会力量,结合村庄 规划的重点要点编制文案。(五)村民意见征询各地要紧紧依托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注重 村民的主体地位,在项目编制初期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规划文本形成后,应组织 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参与集体决策。规划报送审批前,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议, 并在村庄内公示,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且愿意主动实施规划。(六)规划论证审查规划评审小组对规划成果进行审查,对规划成果提出纠正、修改或补充的具体意见。(七)规划上报 规划成果通过评审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按规定程序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