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0353607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并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将从开发利用的目的、动因入手,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及我国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具体的矛盾问题,总结未来建设的总体趋势.关键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趋势正文: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应该是从1863年英国伦敦建设成的世界第一条地铁开始.在迄今为止的一百多年中,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从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地下街),再到地下城(与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街系统),并在f日城的改造再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地下市政设施也从地下供、排水管网发

2、展到地下大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大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共同沟)。在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方面,从专项规划逐步形成系统规划,在一些地下空间利用较早和较为发达的国家,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正从城市中某个区域的综合规划,走向整个城市和某些系统的综合规划.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一、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目的与动因1现代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之一是向地下延伸。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上空间开发利用相比有其独到之处,但地下空间建设成本高,工期长,难于利用太阳光及天然景观,方向性感官差。而且一经建成后,对其改造和改建的难度相当大,单从这一点远不及地上空间的可逆性大。因此,人们对在地下

3、工作和生活抱有一种主观上的偏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城市人口激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重,用地更加紧张,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生命线”工程已经显得相当脆弱,这是我国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为解决土地、环境、交通、防灾、战备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一个更为审慎和全面的态度。目前一些城市在重点项目的综合开发中,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控制已经日益彰显其重要性。如北京CBD(中心商务区)核心区的规划定位有比较特殊的要求,在地下空问的利用方面除常规功能外(停车、设备等),应进一步,大胆设想,形成独特的空间。2节约土地资源,合理、

4、高效地利用城市建设用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城市出现建设用地紧张、道路交通拥挤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继续扩大城市外延,另一种是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把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外延式的发展方式,是靠扩展城市用地面积和向高空延伸,这一方面使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城市容量急剧膨胀,另一方面也继续加剧城市用地的矛盾;内涵式发展方式无论从城市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需要,还是减轻城市环境、防灾压力的需要等,都迫切要求向地下空间发展从而确保城市地面用地,完善城市功能设施。3确保市民出行便利与舒适.为适应日益增大的交通量需求,必须建造

5、新的交通设施。当浅层地下空间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研究开发利用深层地下空间是建设城市新交通网(深层地铁和地下高速道路隧道)快速、高效、节地的最佳解决途径.目前我国除了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4个城市的地铁投入运营外,已有34个城市开始筹建地铁,其中一些城市已开始动工。4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优越的环境特性。地下空间具有恒温、恒湿、遮光、气密、隐蔽、安全等诸多特性,这些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在欧洲一些气候恶劣的地区,地下空间恒温的特点已倍受关注,利用发达的地下步行道系统,方便的交通,综合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保证了在漫长的严冬气候下各种商业、文化及其它事务交流活动的正常进行。二、我国开发利用地

6、下空间的现状根据国外的经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GD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属于起步阶段,在1000-3000美元时属于发展阶段.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的GDP均已达到4000美元,应该已经处于发展阶段。但从全国看一些城市政府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利用,如建设地铁、人防工程、地下商场等,没有统一综合的利用规划。总体看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统一、长远的科学规划.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有科学性、超前性、协调性。由于地下工程建设的不可逆性,对城市长远建设的影响很大,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方面要统筹规划,将其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实

7、行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互相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制定具体发展规划时,应力求具备整体性、综合性、科学性和超前性,以保障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2管理体制不健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有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地下空间的利用既涉及到人防、城市交通、商业、公共服务、文化服务、仓储,还涉及到城市的一些重要设施,如供电、通讯、给水、排水管网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协调配合。3缺乏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国家有关部门虽然颁布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1997年l0月27日建设部第58号令),以规范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施工、利用、管理等工作。但由于地下工程建设

8、的造价一般比地面造价要高出3到4倍,而且存在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使开发商普遍不愿意投资。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引导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4地下工程建设的标准规范不完善。由于过去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只注重单一功能的工程建设,主要是地铁、人防等方面的开发建设,因而缺乏其它地下工程的标准规范.这给综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造成无章可寻的局面。为确保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与同类地面建筑接近的室内环境,必须制定一套较完整的科学的技术参数、定额指标、标准规范,以供遵照执行。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大城市现代化建设、更新与改造将会更快,

9、必将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推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与地下空间的开发.1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必将大规模、有序化地推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地铁建设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带动了沿线地域的城市更新改造,同时地铁站域地区的地产、房产和地下空间也将得到充分开发利用。2城市综合防灾建设必将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人民防空工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防空是一项全民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新世纪对人民防空的建设要改变“深挖洞,广积粮的旧有模式,人民防空工程(尤其是专业化工程)应该充分挖掘各类地下建(构)物及

10、地下空间的防护潜能,将战争防御与提高和平时期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灾抗毁能力相结合。3城市环境保护和绿地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将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动向。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市中心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绿地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是一种很好的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复合开发模式,将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动向.上海市人民广场位于上海市中心,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可容纳120多万人。在人民大道南侧,依次是三个大型地下建筑,东南的带式地下商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下商业中心,往南是亚洲最大城市型地下变电站,西南是上海最大的地下停车库,此外人民广场地铁车

11、站位于人民广场的东侧。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节约了大量的地面用地,使地面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建设,人民广场的地面绿化与l2万平方米的人民公园连为一体,成为上海市中心的两叶“绿肺”,大大改善了市中心的环境。4小汽车的发展必将带动城市地下车库工程建设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大城市私人轿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将会加快。以北京为例,到2008年机动车保有量将突破300万辆。为了解决城市中心区的公共停车和居住区的个人停车难问题,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各种类型的地下车库必将成为一种新趋势。5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必将会推进“共同沟”的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共同沟”通常

12、被形象地称为“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就“共同沟” 的规划建设,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改革开放的20年,我国的城市建设事业发展迅速,但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却相对滞后。这主要表现在城市的电力、通讯、供暖、燃气、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由于这些管道的建设分属不同部门,结果造成各部门间不沟通、不协调的局面。除了会产生管道施工人力、物力重复投资的情况外,还会出现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对已有管线的安全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威胁,通讯、电力管线被挖断的情况在各地时有发生,给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要求,二些线路要求入地,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往往会出现经常性地破坏步行道的管线施工,老百姓形象的称作“开拉锁”。因此综合规划、协调布局的“共同沟应是城市建设的首选,虽然前期的投入较大,但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发展却是意义深远的。我国地下空间的利用最早始于西北黄土高原,至今还有4000多万人居住在延续数千年的窑洞建筑中.在新时期,对地下空间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利用,严格管理,是对这一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态度.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必将在经济建设、民防建设、环境建设。参考文献:1钱七虎2金磊3赵卫忠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房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