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驿路梨花》分层作业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480352810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分层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分层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分层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分层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分层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分层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驿路梨花》分层作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驿路梨花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驿路(y)竹篾(mi)露宿(xi) B撵走(nin)菌子(jn)晶莹(yng)C恍惚(hung)修葺(q)喷香(pn)D约莫(yu)麂子(j)红润(rn)2下列对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动作描写、语言描写)B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外貌描写)C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动作描写)D我想:她一定是梨花。(语言描写)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驿路梨花。(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B

2、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C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D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练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1)写出文段中加点汉字的读音。恍 惚香气四溢 (2)依次在文段中两处括号内填入的词语应是()A安然散步B香甜漫步C安然漫步D香甜散步5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写上联。上联: 下联:驿路梨花处处开6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序合理、语意

3、连贯的一段话。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 二、巩固与发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腕上茉莉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桌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茉莉花不?新鲜的茉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

4、,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地闻,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乎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黄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不好意思,一听口音,

5、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我脑海里再次浮现出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

6、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

7、把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号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次日返程,即便那串茉莉花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穿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把它戴在了腕上。归程的一路上,我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7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 8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 9说说文中插叙老太太儿子的故事的作用。 10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 三、拓展与提

8、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从理解一朵花开始黄咏梅说实话,在往前一点的年岁,四季之中我最爱秋季,喜欢它从凉渐变至冷的那个阶段,清凉又不至于萧瑟,而最重要的是,喜欢它不像春天那么热闹。春天看花的时候,我亦独赏枝头的那一朵。土地解冻,万物苏生,百鸟归巢,叽叽喳喳,这种热闹的春天景象,一度被年轻的我偏执地认为不够“酷”。真正认识春天,懂得欣赏春天的时候,我已人届中年。那几乎就是从理解一朵花开始的。去年春天,我们去安徽砀山县看梨花。梨花,在古典诗词的意象中,总是隐喻离愁别绪。分离、飘零、楚楚可怜,甚至形容女孩的眼泪也是“梨花带雨”。然而在一个叫良梨的村子里,我体会到梨花的另一种隐喻。砀山县有百万亩梨园

9、,每年春天,梨花开的时候,名符其实一片香雪海。在这里,梨花似乎远离了文学作品赋予的形象,它美好、甜蜜、盛大,梨花的盛开便是一张张丰收的笑脸。蜜蜂围着花蕊跳舞,昆虫在花心里探头探脑,甚至一阵微风吹来,对这里的人来说,都是大自然对他们的报答。在良梨村的万顷梨园,我看到果农爬上高高的梯子,手上拿着一根小棍子,像是在对一朵朵梨花施展魔法。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他们这是在争分夺秒点梨花。点梨花是砀山梨园世代沿袭的传统绝活。一根小棍子上系一小团鸡绒毛,蘸一下采集来的花粉,往梨花的花蕊中轻轻一点,这里一下,那里一下,果实就这样获得了孕育的机会。梨花花期短暂,果农争分夺秒,人工授粉可以大大提高梨树的结果率。砀山梨

10、是整个村子的经济支柱,延伸的产业链更是以一朵梨花为开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梨花成就了这个村。当地有一棵被命名为“乌龙披雪”的梨树王,三百多岁了,依旧不负众望,洁白的梨花几乎将树上的虬枝全都覆盖住了。这棵梨树王,丰年的时候,结果可达四千多斤。我从那一树梨花中,仿佛看到压满枝头的金灿灿的梨子,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气息。梨花带活了良梨村的旅游经济,田野上建起了一间间崭新的民宿,设施既现代化又不失乡土气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民宿外墙上那一幅幅色彩鲜艳、生趣盎然的农民画。其中有一面墙,画着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妇,她的头上裹着绣满梨花的绿色头巾,怀里抱着一只老母鸡。她张大眼睛,深情地望向远方。农民画,画得并

11、不讲究,但画中老妇的眼神一下就吸引了我,我不由自主地随着她目光的方向看过去:那是一片土地上的海洋,梨花如层层海浪,如此壮观,如此繁盛,隔着那么远,我都能感受到梨花在枝间喜悦的颤动。我将这幅画取名为春天在那里。很长一段时间,在对着春花秋月感怀的时候,我几乎忘记了,花朵的盛开不仅仅只有好看,也不是只为了勾起人们朝花夕拾的唏嘘。花朵是对果实的召唤,如同春天是对秋天的召唤,那些被花瓣小心呵护着的花蕊,是鲜花怀抱着的果实的心愿。从一朵娇弱的梨花里,我看到了丰硕的果实,看到了生命的尊严和力量,看到了一个个“良梨村”在一片梨花开放中崛起的画面。春天,一年之初,四季之始,在春天盛开的所有花朵里,都蕴藏着一个个

12、果实的心愿,这是花朵的本义,也是春天的本义。我爱上了这样的花朵,也爱上了这样的春天,因为人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应该怀抱着这样的心愿。11下列对这篇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我们”去安徽砀山县看梨花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B梨花,在古典诗词的意象中,总是隐喻离愁别绪。本文的梨花则不然。C民宿外墙上农民画色彩鲜艳、生趣盎然,吸引“我”是因为画技高超不凡。D最后一段篇末点题,抒发了作者对梨花、对春天、对蓬勃生命的热爱之情。12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1)我都能感受到梨花在枝间喜悦的颤动。(从用词的角度) (2)蜜蜂围着花蕊跳舞,昆虫在花心里探头探脑,甚至一阵微风吹来,对这里的人来说,都是大自然对他们的报答。(从修辞的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