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规划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030150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规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为了加强专业建设,适应学院从成人高校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过渡,根据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结合学院“十二五”发展的实际,按照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把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成为学院的特色专业,制定本规划。一、进行专业建设规划的迫切性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原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是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1年取得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现已形成以资源开发、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化工等专业为特色,以机电一

2、体化、数控技术等专业为优势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培养了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兼结合、专业齐全、机构合理、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7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5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7名,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梯队,承担了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金属矿开采技术、选矿技术、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等十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学院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初具规模,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2011年取得招生专业资格的新设专业,相对于已经举办多年的专业相比,办

3、学条件相对薄弱,但社会需求大,发展前景广阔。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十二五”期间计划招生情况一览表年度招生人数普高三职生2012年4030102013年8070102014年120100202015年160135251、工业分析与检验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科学研究的“参谋”之称。作为一种检测工作,其行业覆盖面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支柱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工业分析人员为其提供确实可靠的分析资料。可以预计,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低碳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加快,必然会带来对分析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的上

4、升,而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学能力不断增强,专业建设投入不断提高。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初步构架了以有色金属为品牌专业,以装备制造行业为特色,兼顾发展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相关专业框架体系,为下一步构建合理的专业群,培育优势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正式与学院传统优势专业密不可分的专业之一。从矿物开采、运输的品位检验,到选矿药剂添加初检,再到冶炼前矿石品位与冶炼过程的控制,都必须有分析和检验的过程相依而行,并且分析检验的结果直接影响了采、选、冶整个生产流程的最后结果,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作为刚设立并取得招生资格的重要专业,专

5、业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3、工业分析与检验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贯彻学院“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尽快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核心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一体化。学院必须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课程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根据未来就业岗位群的工作要求,构建课程体系,重构能力培养模块,使“一体化”教学的思路与构建能力培养模块的探索结合起来。按照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核心技能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分别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能力;按照化学检验、检测能力分析检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掌握常规检验分析仪器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常见化学样品的分析,掌握相关产品质量管理和过程管理

6、的技术,具有综合分析和编写综合报告的能力等。同时,毕业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工业分析、环境监测、矿石品位检验、重要材料理化分析与检验等多种训练,利用学院周边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和产品加工、环保等校外优质的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学习当今工业分析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这些问题都要求对整个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地合理规划。4、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学院重点发展的新设专业之一,必须通过投资开发与资源整合,使专业结构日趋合理,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人才是专业提升档次和教研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要通过积极引进年青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培训等手段,使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更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工业分析

7、与检验专业师资力量已有一定基础,拥有一支年轻精干、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但和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因此有必要对专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规划,使得专业进行内涵式发展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以便为保证教学效果和实验质量的不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指导思想按照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师资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培育专业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使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生能够不断适应现代企业生产一线工艺技术进步的发展需要,持续保

8、持较高的就业率,不断提高本专业在省内同类型院校中的知名度。三、专业建设的目标(一)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各项功能,围绕服务于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工学结合、加强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产学研平台、带动专业群实训教学同步发展的功能要求,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充分发挥与行业的密切关系,在校外陆续开发一批能容纳该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和专业培训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比1:1的目标,并确保生产性实训占实践的30%以上。与此同时,以地区企业为依托,以落实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和学生顶岗实习为目的,进一步稳定和扩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采取协议挂牌、

9、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寻求企业对学校专业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五年的改革与建设,形成一批校企高度融合,对专业建设产生强大支撑力的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力争达到:1、学院内部培养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且具有相应技能证书的专业带头人1名。2、从企业聘请1名在同行业有一定影响,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有较强的生产、科研能力,且具有相应技能证书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3、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引进6-8名有较强的实验、科研能力,且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青年教师补充师资队伍,使专业教师结构更加合理。4、安排重点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以及省内外院

10、校培训学习,参加企业的生产过程,学习行业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5、聘用行业专家4名,使兼职高技能人才比例达30%。(三)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一批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教材和多媒体课件。2011-2015年计划完成3门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力争达到工学结合国家精品课程水平。在专业内涵建设方面,向同类型先进院校相同专业看齐。(四)通过示范性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国内富有特色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培育专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学生对产业发展的适应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左右。四、专业建设的内容:(一)师

11、资队伍建设1、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从敬业精神、专业学识水平、创新能力、教学实践技能、教研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来选拔、培养和考核专业带头人。通过3年示范性建设项目推进,安排专业带头人到省内外知名高校和大型企业学习考察,吸收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掌握专业技术发展趋势。同时积极吸纳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加入专业带头人队伍,不断寻求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专业建设创造力。形成一支总数2-3人、专兼职高技能人才兼备、在行业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梯队,在专业建设理念和专业建设实施水平上,向先进的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水平看齐。2、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支持中青年专业

12、教师攻读硕士,使本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二是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现场接受顶岗锻炼,支持骨干教师参加企业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在3年建设期内,专业教师在企业接受实践锻炼累计时间人均不少于三个月。全部专业教师要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培训,本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90%;三是安排2名骨干教师到高校进修,提高骨干教师对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和技术应用水平的了解和掌握,为骨干教师从事课程改革与建设,开展产学研工作创造条件。3、持续加大兼职高技能人才聘任力度,为落实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提供师资保障。在未来5年建设期内,依据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发展要求,每年有计划的聘任1-2名兼职高技能

13、人才,打造一支校企高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专兼职师资团队,发挥他们在专业建设方向引领、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4、加快提高教学团队的教研科研水平。计划三年内完成专业相关课题1项,发表专业技术论文4篇、教研论文3篇。5、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环境保护与检测等专业的基础建设,并为以后新建相关专业打下基础。在建设期内,有计划地组织引进2至3名硕士以上学历专业教师,使专业群教师队伍形成梯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与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同步提高。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项 目人 数(次)完成时间2011-20122013-20142015专业带

14、头人本校培养11企业引进11骨干教师到企业现场锻炼提高5212硕士研究生引进422主持或参与教研或科研课题6222到高校进修提高33参加技师资格培训945攻读工程硕士33兼职教师聘请兼职高技能人才5122(二)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利用我院行业背景及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稳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毕业生就业和顶岗实习运行状况,从布局和数量上发展一批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训基地所在企业单位主要实训项目完成日期实训基地类型白银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厂铜精矿分析及成品检验2011-09紧密校企结合型白银有限责任公司检测控制中心分光光度及原子吸收分析2012-09

15、紧密校企结合型西北铅锌冶炼厂重有色金属分析2013-09紧密校企结合型白银雨润食品有限公司食品质量及安全检验2014-09紧密校企结合型白银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原矿及精矿分析2015-09紧密校企结合型2.校内实验室建设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具有区域经济针对性的实训项目,修订完善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项目运行标准等相关质量文件。在实训基地配套建设方面,以国家标准化检验中心管理体系为目标,完善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机制,细化管理程序,营造企业化管理氛围,提高管理水平,并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机制,为开展工学结合、落实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保障。根据实训基地建设目标,落实实训基地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全方位开展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力争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建成2个无机化学实验室、1个有机化学实验室、2个化学分析实验室、3个仪器分析实验室,并争取将化学分析实验室打造成地区标准化检验中心。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具备的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资质,从设施技术条件、仪器数量、培训机制等方面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创造条件,为本地区企业职工和社会有关人员取得职业资格发挥积极作用。工业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