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金融创新服务经济发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0293995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金融创新服务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快金融创新服务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快金融创新服务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快金融创新服务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快金融创新服务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金融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金融创新服务经济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金融创新服务经济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 也是金融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安 徽省发展迈向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关键时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 核心,作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必须适应新的形势,突破传统观念,以更大力度、 更高水平加快推进创新,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增强金融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金融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 当前,金融和经济发展中 有很多现实问题,靠传统的办法难以解决;照搬国外的办法,也难以奏效。特别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加速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探

2、索新的经济增 长模式,这些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观上呼唤着更多的金融创新。 我 们要立足实际,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切实发挥金融创新在配置各类资源、 推进结 构调整中的杠杆作用,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以市场化 为导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的金融创新。加快金融创新,是解决金融和经济发展难题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面对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小、个、农融资难等问题,我们在金融创新上做 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相对于当前各类小企业 迅猛发展的势头,以及它们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我们的金融创新仍然有一 些差距。因此,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

3、进一步挖掘潜力,以更多更好的金融创新, 更有效地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需求。加快金融创新, 是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从金融发展史看, 金融业的产生本身就是创新的结果。 加快金融创新, 不仅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也能促进金融业自身发展。 就安徽金融工作而言, 最大的问题还是金融创新不足、 创新不够, 金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经营管理粗放、 产品同质化竞争等情况依然存在。面对全国各地加快金融发展的热潮, 各金融机构必须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 不断培育新的客户群体, 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快实现战略转型, 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围绕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实施积

4、极开展金融创新积极组织开展银团贷款。 “十二五”期间, 安徽将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 打造一批千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和千亿元园区;同时,继续深入实施综合水利、金融支撑等六大基础工程, 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银团贷款将大有可为。要进一步丰富银团产品线,逐步建立起包括再融资贷款、循环贷款、并购贷款等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满足企业多层次需求。 积极创新银团贷款业务模式,如积极开展“间接银团”, 由独家贷款银行向其他银行转让贷款, 实现双边贷款向银团贷款的延伸等。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 今年, 国务院加强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整顿, 对各地政府融资平台提出了规范、 提升的新

5、要求, 这是融资平台创新发展的机遇。 一方面, 各地政府融资平台要紧紧围绕当地的优势产业、 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发展, 帮助它们募集资金、 优化结构, 同时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 要紧紧围绕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提供资金支持。 “十二五”时期,安徽城镇化率将从现在的 42.1% 提高到 50% ,城市群、中小城市、重点镇的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由此产生的交通、能源、信息、市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等资金需求巨大。全省各地的融资平台要充分发挥与当地经济联系紧密的优势,切实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加大创新力度, 提高融资效率, 力争形成一批有实力、有特色、有影响的融资品牌。加快引导保险

6、资金实现直投。 2009 年新保险法实施以来,保险资金运用的领域和渠道拓宽, 为实现保险资金直投提供了巨大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 国家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的投向,与当前我们的重点工作、重点发展领域契合度非常高。在国家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青睐的一定是那些科技含量高、 成长前景好的创新型企业。 当前,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加速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积极开展, 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 迫切需要资金支持, 保险资金可以大显身手。 再比如, 国家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地方金融体系建设, 这几年安徽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发展势头很好, 有自己的特色, 加快发展的潜力也很大, 这些

7、都为保险资金的进入提供了良好契机。 另外, 国家政策鼓励保险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 安徽省“十一五”累计投资将超过3.5 万亿元, “十二五”仍将保持高强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水利、承接产业转移园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将陆续上马,对接合作的基础很好。贴近服务小企业开展金融创新小企业金融服务一直是金融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也应当是金融创新的重点和着力点。 要进一步提高对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 不同阶段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做到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实用好用。针对科技创新型小企业, 大力开展企业股权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近三年来,安徽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创新基

8、金国家立项 392 个,支持金额达2.54 亿元; 安徽的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在不断加快, 迫切需要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 各家银行, 包括示范区和试验区在内的小额贷款公司, 要积极开展企业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通过对质押物有效性、 盈利性和变现性的分析, 合理确定质押率, 加快开办发明专利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商标权质押贷款, 加快促进专利权益到货币资金的转变, 扎实推进安徽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针对流通行业的小企业, 大力开展由“第三方监管”的存货抵押贷款。 仓储存货是流通企业的重要资产, 增强这一块资产的流动性, 对于企业发展十分重要。 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独立仓

9、库便于存货监管的小企业,在企业将货物存放于仓库后,银行可以发放存货抵押贷款。同时委托第三方监管公司进行24 小时不间断地监管, 企业提取货物, 要向银行交纳与货物等值的款项用于偿还贷款, 直到贷款还清。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既可以解决企业资金之需,又可以做到风险可控,应当大力推广。针对应收账款金额大的小企业,大力开展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和国内保理业务。安徽大多数中小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的资产是应收账款, 耗费了企业的有限资源。 这可以通过大力推行商业信用票据化和开展国内保理业务来解决。 商业信用票据化是企业间以票据形式代替挂账形式商业信用的一种有效做法, 要通过开展票据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推动商业信用的

10、票据化。国内保理业务是银行为销货方提供应收账款融资以及商业资信调查、代收应收账款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的有效工具。 类似这样的做法, 既可以解决“三角债”问题, 也可以帮助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针对出口型小企业, 大力开展出口托收单质押贷款。 出口型小企业, 可以通过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其出口托收款项的承保, 以出口托收单作为质押, 向银行申请贷款,出口托收款到期后,用托收款项还清贷款。针对为大企业服务的上下游小企业, 大力开展购销合同贷款和订单抵押贷款。 这部分小企业实际上已纳入大企业的生产体系, 具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 通过与大企业信用整合, 可以有效降低小企业授信风险。 这类小企业只要与

11、大企业合作稳定、贸易背景真实,就应当成为银行信贷支持的对象。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 安徽很多企业通过上市解决了资金难题。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利用资本市场, 积极推进未上市企业股权转让平台建设和相关政策研究,加快推进合肥高新区进入全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大力培育优良的上市公司后备资源, 促进产业和资本融合。 此外, 各种股权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也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 目前, 安徽有 39 只投资基金,各种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要认真研究支持风险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 搭建股权投资机构与拟上市企业的信息沟通平台, 为市场前景好、发展有潜力、诚

12、实守信的小企业融资开辟多种渠道。贴近服务“三农”开展金融创新“三农”金融服务创新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 银监 会、 保监会、 证监会联合下发的 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 指导意见 , 以及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印发的 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 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 加大县域信贷资金投入, 努力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对于低收入农户, 进一步增加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继续扩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对象和范围,适当提高对农户的授信额度。要改变“春放秋收冬不贷”

13、的管理模式, 根据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周期, 合理确定农户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贷效率。针对失地农民和拆迁农户建房难、经商难、 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情况, 借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经验, 探索农户建房贷款、 经商贷款、 农村学生低息助学贷款等农村贷款种类, 满足农民基本生产、生活和农民子弟上学的贷款需求。对于农村种养殖业大户, 积极探索大额农贷的发放管理办法。 加大推广林权、 渔权等权利抵(质)押的力度,扩展抵押担保物的范围,凡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价值评估合理的各类资产,都可以允许其作为贷款的抵(质)押物。要继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鼓励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在全省推广“

14、信贷+保险”产品,对参加农业保险的种养殖业大户,实行信贷优惠;对参保信用保证保险的种养殖业大户,在其保险额度内可按照信用贷款进行管理。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建立和完善农业订单贷款制度。 积极推动和发展“公司+农户”、“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公司 +专业市场 +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新模式。 鼓励有发展前景、 业务经营好、 资信优良的农业龙头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要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特别是加大对皖北地区“三农”企业首发 上市的政策倾斜力度,推动皖北地区加快发展。对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

15、金融的合力。 有关部门要 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围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等重点领域, 提供多元化的融资便利。在城镇化和农 村产业化程度高的地区,各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 土地整治,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 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开展抵押贷款试点。围绕提升服务业水平和扩大消费开展金融创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 今后一 个时期,要把有效支持文化、旅游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金融创新的重 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紧紧围绕文化创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 等新兴文化产业,在共同投资、相互参股、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等方面提供综合 金融服务。要多用创新的办法破解中小文化企业贷款难题。在这个方面,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尝试探索版权质押业务模式, 取得了良好效果。还有一些银行专门 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推出了 “创意贷”产品,推行无担保授信贷 款模式等,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要积极加以总结推广。在支持旅游业发展方面,针对旅游业的特点,设计开发和推广新的融资业务。如 开办旅游景点经营权质押贷款,采取银团贷款、集合信托等方式支持重大旅游项 目建设。加快推出适合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金融/商业/投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