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0281788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管理学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区管理学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区管理学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区管理学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区管理学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管理学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管理学试卷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社区管理学试 卷(作业考核 线上)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 页)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得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即人们常说的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2、首次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的是滕尼斯。3、社区管理对象包括地区性事务、社会性事务、群众性事务和公益性事蚤。4、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产生,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它是 依法成立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据法律法规,具有作为诉讼当事人的资格。5、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 社区自治。6、单位制的功能有政治动员、经济发展和社会控制。7、卫81,深圳市第一家专业性的物业

2、管理公司一“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挂牌,表明 我国房屋管理体制开始发生变化。8、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管理组织的领导核心9、针对社区环境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始终坚持“ 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10、全科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服务模式。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一个或多个,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1、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B)。A、多元化 B、社区自治C、走开放道路D、走量化管理道路2、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环境管理要素的是(D)。A.马路的宽窄B.气候条件C.讲座D.电

3、力3、( A )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A.社区管理主体 B.社区治安管理C.社区发展 D.社区民主政治建设4、下列选项中,(D)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范畴。A.社区疾病预防服务 B.社区医疗服务C.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D.社区体育服务5、社区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社区环境的(ABCD )A、空间要素 B、生态要素C、人文要素 D、管理要素6、(C )是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物质因素,它对社区环境的质量和社区环境的管理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A、人口、民族、历史传统等环境B、精神文化环境C、经济环境D、政治法律环境7、在物业建成和出售前,应由谁负责首次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并与其签订物业管理合同?(A )A.

4、房地产开发商B.房地产行政主管C. 业主管理委员会D.街道办事处8、制约社区教育的因素主要有(ADE)。A.经济发展水平B.技术手段C.政治体制转变D. 管理形式E.传统教育观念9、根据参与主体意愿的强烈程度,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可分为(BC )。A.制度化参与B.动员型参与 C.主动型参与 D.非组织参与10、现代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D )A.行政机关B.事业部门C.社会团体D.经济实体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什么是社区管理,社区管理应遵循什么原则?答:所谓社区管理,就是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社区居民与居民 委员会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

5、中介组织等组织的辅助下,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 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社区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体利益原则。第二,自治和自助原则。第三,组织 和教育原则。第四,协调性原则。第五,前瞻性原则。第六,系统管理原则。第七,法制管 理原则。第八,渐进创新原则2、社区环境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社区环境是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就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 影响社区本身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社区环境的基本特征是:1.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环境质量的关系十分紧密、相互依 存。2.社区环境的易遭污染性。3.社区环境的广泛性。4

6、.社区环境的复杂性。5.社区环境的 差异性。6.社区环境的动态性。3、怎样正确处理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答: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都实行的是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共同 管理一定范围内的物业。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法律关系和经济关系。(1)法律关系无论是业主委员会,还是物业公司,都是委托者和被委托者的关系,是聘用和受聘的关 系。在法律上,业主委员会有决定委托或不委托、聘用或不聘用某物业公司的权力。二者无 隶属关系,不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不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二者在法律上是平等的。(2)经济关系物业公司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是有偿的,在提供一定的物业管理服务的同时,应获得相

7、应的报酬。同样,业主为享受物业管理服务也要付出相应的费用。物业公司在业主方面的这 种经济关系是通过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确认和保证的。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就要分别行使与承 担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物业公司应按合同规定及要求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向业主委员会及 所有业主负责,接受日常工作的监督。同时,业主委员会及广大业主需协助物业公司开展工 作,按时缴纳合同规定的各项费用。四、论述题(共30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试分析建设我国农村医疗合作体制的关键在哪里?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环境下,建设我国农村医疗合作 体制的关键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05年10月召开的中

8、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我国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并指出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 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平稳地进行推进。伴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就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 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酝酿和萌芽20世纪前期兴起的中国农村合作运动是合作医疗制度

9、的最早萌芽,也是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源头。1923年6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北京附近的香河县基督 教福音堂诞生了。在华洋义赈会的影响和推动下,以河北省为核心的华北农村合作事业得以 迅速发展,遍及全国,并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关注。1934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 国合作社法,由此合作运动逐步走上了立法规范及统一管理之途,这为我国农村合作医疗 的诞生提供了必需的环境和土壤。2、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最早雏形是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和抗日革命根据地办起来的由群众集股的医疗互助合作组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确立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合作

10、医疗制度的普及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合作医疗”列入进去。1979年卫生部、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下 发了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规范。3、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退与恢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实施,使家庭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以农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合作医疗制度出现了 滑坡和衰退。进入20世纪80年代,曾经轰轰烈烈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迅速消失。1993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

11、作医疗制度”。1994年,国务院研究室、卫生部、农业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在全国7个省14个县(市)开展了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及跟踪研究工作,旨在为合作医疗立法提供理论依据。1997年5月,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等 部门提交的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若干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合作医疗 的恢复发展,但过程虽然热闹,结果却并不理想。在此之后,农村合作医疗几乎无人再提, 再次陷人了困境。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构1998年卫生部“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人口中得到某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数只有12.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0

12、年世 界卫生报告显示,在所列的191个成员国名单中,中国的总体健康水平排名61位,卫生 费用负担公平性方面排名188位(即倒数第四位)。这种局面的出现,再加上90年代末期 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使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日益严重,所以农村合作医疗再 次被党和国家提上日程。1、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内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 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一是加大了政府支持力度。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给予补助,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

13、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进 一步完善了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二是突出了以大病统筹为主。 以往的农村合作医疗,除少数地区外,大多将保障重点放在门诊或小病上,即“保小不保大”, 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重点放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农民因患大病而导致贫困问题上,对农民的 大额医药费用或住院医药费用进行补助,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提高了统筹层次。改变过 去以乡、村为单位开展合作医疗的做法,要求以县为单位统筹,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以从乡 统筹起步,逐步向县统筹过渡,增强了抗风险和监管能力。四是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 赋予了农民知情权和监管权,提高了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五是由政府

14、负责和指导建 立组织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六是同步推进医疗救 助制度的建立。通过民政和扶贫部门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新型合作医疗推行试点以来的运行情况2002年10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1月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要求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两到三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 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到要突出抓好医疗卫生工作,着眼于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15、问题, 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 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2006年要把试点的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中央和地方 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中央财政为此将增加支出42亿 元。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试点范围要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有 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搞得更快一些。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而2008年也就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本年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 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试点实施以来,推行速度较快。据 国家卫生部2004年11月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全国有 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310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农业人口 9504万人,实际参合农村居民6899万人,参合率为72.60%,全国共筹集资金30.21亿元。 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678个新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