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黄山奇石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0246839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黄山奇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9黄山奇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9黄山奇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9黄山奇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9黄山奇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黄山奇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黄山奇石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黄山奇石1.认识“闻、名”等16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3.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难点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闻、名”16个生字。可以结合语境来识字。(1)随文识字:“闻、名、景、区、省、部、秀、尤、其”这些生字都在第1自然段出现,可以借助课文语境来随

2、文识字,集中认读。(2)词串识记:“巨”字可以组词识记。如“巨人、巨大”等等。(3)看图识字:课文中许多奇石的名字含有“仙”字,如“仙桃石”“仙人指路”“仙女弹琴”等,集中认读这些奇石的名字,结合课前收集的奇石图片,了解“仙”的意思。(4)组块识记:“位、仙”“部、形、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教学时可以把左右结构的字组块识记,书写时注意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宽右窄。2.阅读理解本课的朗读重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阅读,要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如“仙桃石”,要想象它奇特的外形桃子,再想象它来源之奇石桃太大,只能从天上飞来。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让黄山奇石栩栩如生,生动有趣。教学时,还要指导学生读

3、好轻声词,如“望着翻滚的云海”中的“着、的”要读得轻而短。指导学生读好重音,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中的“更、有趣”要重读,强调“有趣”,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3.表达运用仿照课文根据图片中石头的形状展开想象,用上“像”说一说,写一写。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累词语,用上本课的好词,如“陡峭”“秀丽神奇”等。4.实践操作班级举行“我是小导游”活动,学生制作黄山奇石名片,介绍喜欢的黄山奇石。也可以用上课后第三题的词语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1.预习提纲(1)收集“黄山四绝”的资料,特别是“奇石”的图片,了解黄山的相关信息。(2)初读课文,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出序

4、号。(3)再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猜想:课文写了哪些奇石?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闻、名”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南、部、些”3个生字。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看课文插图等方法,理解并积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等词语。2.运用想象画面等形式朗读课文,体会“仙桃石”的“奇”。3.借助关键词,背诵第2自然段。一、赏图导入,激趣质疑。1.导入:你们知道黄山四绝吗?(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中有代表性的图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今天,我们就来一睹黄山奇石的风姿。(板书:黄山奇石)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预设1:黄山奇石是什么样的呢?预设2: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呢?

5、预设3:“黄山四绝”有“怪石”,课题为什么不叫“黄山怪石”呢?2.聚焦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奇”是“奇特、神奇、奇怪、奇妙”的意思。(指名说,带着理解再读课题)3.教师引导:黄山奇石“奇”在何处?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教师用美丽、奇特的黄山奇石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的黄山奇石图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贵有疑”,读题之后引发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的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二、初读感知,认识奇石。1.范读课文: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奇石?2.出示自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用

6、横线画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边画上五角星。3.学生自由读书,做好圈画:指名汇报,梳理归纳。(板书奇石的名称)(课文围绕黄山的奇石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4.你们觉得这些石头的名字取得怎么样?(指名说)预设1:这些石头的名字很有趣。预设2:许多名字跟动物有关。预设3:很多名字都有“仙”字。5.黄山奇石的名字十分有趣,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石头名字读一读吧!6.从同学们的声音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地观赏吧!设计意图:初读重在整体感知,通过“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

7、奇石?”这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了解黄山奇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后,借助“画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边画上五角星”这样的方法,既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脉,又促进学生语言的有序表达。三、学习第1自然段,认读词语。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2.读完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第1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用“尤其”一词引出本课主题黄山奇石。)3.认读生字词:课文的第1自然段包含了9个要求会认的字和3个会写的字,你会读吗?来试一试吧。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中外闻名 风景区 安徽省 南部秀丽神奇 景色 尤其 那些(1)认读

8、,正音。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名、景、省”都是后鼻音;“南”的声母是鼻音。(2)指名读、开火车读。(3)认词游戏:课件闪现词语,学生抢答。放入句子中再读词语。4.指导书写“南、部、些”三个生字。课件出示:(1)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的字“部”,左宽右窄。“南、些”都是上下结构,“南”字上小下大,“些”字上宽下窄。注意“此”左部的笔顺是竖、横、竖、提,右边“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的方法,并全班汇报。(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同桌互评、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只有把生字词掌握住,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这

9、一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通过“随文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各个环节,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生字词,落实识字教学。随文指导“南、部、些”的书写,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南、些”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类进行书写指导,突破书写难点,通过描红、临写生字,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指导读好第1自然段。(1)学生反复练读。(2)回忆刚刚欣赏的“黄山四绝”图片,说一说“秀丽神奇”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或下文说说“中外闻名”的意思。(3)学生自由表达。(4)教师小结:“秀丽神奇”是秀美、奇特;“中外闻名”是全世

10、界都知道它的名字。这两个词语告诉我们黄山奇石多么令人赞叹!多么令人神往!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一读第1自然段吧。四、学第2自然段,感受石“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2.指名读,正音。3.“仙桃石”奇在哪里呢?(课件出示仙桃石图片)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读课文,圈出重点词并体会。(飞、落)(1)小组讨论:“仙桃石”奇在哪儿?作者是怎样描述的?(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石头写活了,那么大的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

11、可言。)(2)文中哪两个词把“仙桃石”写活了?(3)用动作演示“飞、落”,体会其神奇。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新奇、有趣”。(4)梳理句序:这段话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说它的形状,十分有条理。教师指着板书梳理,师生合作读。(5)我是小导游:请给第一次来到黄山的游客们介绍介绍“仙桃石”吧。学生介绍并评价。4.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评价读书情况。(1)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正确、流利。(2)指出读的不足之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紧扣关键词“飞、落”,引领学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体会“仙桃石”之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五、课

12、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感受到了“仙桃石”的奇特之处,课文中另外的几块奇石又“奇”在何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后读读课文,还可以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著、形、状”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巨、位、每”等6个字。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2.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一、适度回顾,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13、)。特别是奇特的“仙桃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山奇石还有哪些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欣赏吧!2.复习词语:这些奇石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宝宝,我们先一起来复习这些词语吧。(小老师领读词语)课件出示:中外闻名 风景区 安徽省仙桃石 秀丽神奇 尤其那些 景色 南部二、品读课文35自然段,感受奇石之“奇”。1.自由地朗读第35自然段。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学生自由交流,相机出示描写奇石的句子。2.学习第3自然段“猴子观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4、1)引导读准短语的字音,读通句子。(2)联系生活猜一猜:“陡峭”是什么意思?可以看课文插图,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陡峭:指山势高而陡。)(3)图文对照,理解短语。(课文中插图是“猴子观海”的照片,形象地诠释了“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等词语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陡峭”的意思,借助课文插图“图文对照”来理解短语“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教给学生理解词语和短语的方法,既让学生“得法”,又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4)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预设1:我仿佛看到猴子好奇地望着海。(指导学生读出猴子的“好奇”。)预设2:只有一只猴子,猴子很孤单。(指导读出猴子的“孤单”

15、。)预设3:我仿佛看到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呢!(指导读出猴子的“专注”)(5)圈画动词“抱”“蹲”“望”,做动作读一读“猴子观海”。(6)教师小结:这一段先介绍奇石的位置,再介绍奇石的样子,最后介绍奇石的名称。这样写很有条理!设计意图:通过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猴子观海”这块奇石的生动有趣。在指导朗读时,关注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小结梳理作者的行文方法,为学生的背诵打下基础。3.学习第4自然段“仙人指路”。“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仙人指路”的“奇”。(2)学生交流,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更”“有趣”“真像”和感叹号来读出“仙人指路”的奇特和有趣。(3)读文看图,注意动词“站、指”。全班同学演一演,做动作,体会句子的生动形象。(4)教师小结:这一段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介绍奇石的样子,这样写,让文章有了变化。4.学习第5自然段“金鸡叫天都”。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1)课件出示图片,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