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0246837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皮亚杰:认知成长的四个阶段之邯郸勺丸创作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 系获得动作经验,儿童的语言和表象尚未产生.这个时候,儿童形成 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来适应外部环境,并进一步探索外部环境. 儿童通过看、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这个阶段的后期,儿 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这个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成长了客体永恒性,知道了消逝了的 事物的存在.另外,具有了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2. 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的智力或者操纵.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后期,能 够运用一些动作图式,

2、但是这些图式需要与具体运动动作相联系, 对于回忆过去、明了信息、做计划是无效的.依照皮亚杰的不雅点, 和动作别离的认知的第一种类型是使得动作图式符号化,即形成和 使用字词,手势、标识表记标帜、想象等符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 是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成就.这个阶段,儿童具备了符号言语功效,词 汇得到成长.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不成逆性,尚未获得守恒概念.儿童 还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虽然并不是总会如此.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产生了重组和改良,思维具有 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随着守恒、分类、顺序排列、运算能 力的掌握,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已经成长出思维的完整性、逻

3、 辑性的体系.在皮亚杰看来,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依赖于三个基来 源根底因的理解:同一性、抵偿性、可逆性.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 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务的支持,儿童还不克不及进行抽象逻辑思 维.对于规则的遵守,变现比较刻板.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且能够成长命 题之间的关系,能够依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法来解决问 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归纳综合, 其思维成长水平已接近成人.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假设一一演绎”推.具有了系统思 维能力.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青春期自我中心.青少年开 始很是存眷自己,并且觉得他人也同

4、样存眷自己.对于规则,能够灵 活运用.埃里克森自我成长理论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 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坚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 亲或其他代理人暗示信任,婴儿感应所处的环境是个平安的地方, 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怀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 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 成长.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别在

5、第一,阶段 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 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 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怙恃及其他照顾他们 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 完成的任务,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 够自己控制自己.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 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禁绝那也禁绝,稍有错误就粗暴地斥责, 甚至采取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 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 疑与羞耻之感.第三阶段

6、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四到五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别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 与言语能力成长很快,能介入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 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规模.除了模仿行为 外,个别对周围的环境(也包含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 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经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 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 机会去自由介入各类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而不 是讥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成 长;表示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反之;如果怙恃对儿童采纳否认与压制的态度

7、,就会使他们认 为自己的游戏是欠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蠢笨的,自己在怙恃面 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 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 一阶段的成长.第四阶段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竭地 得到成长,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成长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 并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成长,介入的活动已经扩展 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怙恃,而是 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怀物品的机关、用途 与性质,对于东西技术也

8、很感兴趣.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 持、帮忙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 些方面产生兴趣.埃里克森劝告做怙恃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 为看作为捣乱,不然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应该鼓 动勉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 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动勉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 围人们产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 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介入赛跑,也会认为自己是跑 得很快的.总之,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第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

9、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成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它具有很是广泛的含义.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团体的统一, 个别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个别的历史性任务的认识与其主不 雅.愿望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在任 何情况下都能够全面认识到意识与行动的主体是自己,或者说能抓 住自己,亦即是“真正的自我”,也可称为“核心的自我”.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不雅察与新的思考办法,他们经常 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团体,他们从他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饰 演的各类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 的怙恃,从对怙恃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

10、建立了亲密 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 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 与不同.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 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忙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 自己与各类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不然就 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 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任务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同 一性混乱,还表示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配合点与差别看不清, 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在两性问题上也会产生同一性 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

11、与差别等.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傲感(从十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傲感阶段. 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含友谊与恋爱.亲密的社会意 义,是团体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切.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 往会成长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豪情,它是在配合完成任务的过程 中建立起来的.如果一团体不克不及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克不及与他人 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怀与帮忙,就会陷入孤傲寂寞的苦 恼情境之中.第七阶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这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这一阶段有两种 成长

12、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成长,团体除关切家庭成员 外,还会扩展到关怀社会上其他人,关怀下一代以至子孙后代的幸 福.他们在任务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但是满足团体需 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成长,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 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掉臂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即使有 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 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一生觉得这 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 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应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 标的目的,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应为时已晚,痛不堪痛,于是产生了一 .种绝望的感到,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