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客观限制”为“主观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015640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扭转“客观限制”为“主观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扭转“客观限制”为“主观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扭转“客观限制”为“主观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扭转“客观限制”为“主观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扭转“客观限制”为“主观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扭转“客观限制”为“主观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扭转“客观限制”为“主观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联系近年来突破生态环境“高压线”的违建热点新闻事件,文章探讨在生 态红线“客观限制”下的传统村落如何寻求“主观发展”的保护发展模式。同时,探 索一种“重保护谨慎发展”的新模式,以实现乡村振兴、达到共同富裕的新逻辑。并以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张瞳村为落脚点,在不触碰生态环境“高压线”的前提下,在完善保护的基础上,将“闲置农房”演变成“大学村”筑巢引 凤,引导村庄走向良性循环,共同谱写传统村落新篇章。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生态限制;主观发展;张瞳村引言传统村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 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是“乡愁”的重

2、要物质空间载体,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是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留下记忆。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需要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结合, 通过良好的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效发展。但是传 统村落在实际保护发展中面临很多“客观限制”因素,特别是一些处于生态保护 红线内或生态红线边缘地区的传统村落,如何在不触碰生态环境“高压线”要求 的前提下找寻保护发展方法、路径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蓝天、碧水、净土,国家对一些地方出现的触碰生态环境“高压线”的事件要求彻底解决。比如:陕西延安削山造城、千岛湖饮水保护区违规填湖、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坏植被、新疆卡拉麦里保护区 “缩水”给煤矿让路、内 蒙古阿

3、拉善盟腾格里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湖南洞庭湖私人围堰、安徽巢湖 湿地被破坏湖面被违规侵占、秦岭违建别墅拆除等事件。这些热点新闻事件 提示我们城乡规划从业人员应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 格的法律,保护生态文明。1 “客观限制”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思路任何地区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 条件和物质基础。在城乡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整个系统中,存在着经济开发与 资源环境的保护、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改善、经济建设投资与生态环境的 建设等一系列矛盾。规划师不回避这些矛盾,承认二者之间矛盾的对立性, 但同时又看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生态环境对城乡发展带来约束的同时,也 将

4、极大地促进人们优化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进步的意识和动力,从而增强人 类对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能力。作为规划者,我们不应该片面地思考如 何突破生态环境这一 “客观限制”的约束条件,而应该将环境、资源、经济和社 会发展作为一个大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从整体出发,认识和把握发展 规律与生态规律的矛盾性、相关性,努力探索二者和谐发展的实现途径(见图由史丈化忻恒评占传统村落综合评种现状存在问题*1物质艾化遗产II物质艾fE遗产遗产利用楚爬苴展f出也产业引入提升图1 一般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思路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员史文化杭值评估传胳璃综合汗价*-*现也存在问题 T佳瞰ilS| 也脆产“i出洋境II皆瞄I

5、I网杜典泾晟111II图2 “客观限制”条件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思路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对待传统村落首先要以保护为核心和基础,村落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 展需要依赖保护下来的资源。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 过去。随着经济的增长,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传 统村落的保护显得极其重要,保护与发展不仅仅是放在同等程度而言,而是 要优先保护,重视保护。对于一些传统村落呈现出来却并不一定是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遗存, 在重视保护的发展提前下,需要规划者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资源。首 先在调查范围上应包括村庄及其周边,以及与村落有较为紧密的视觉、文化 关联的村域、区域。同时,

6、规划根据分析村落的特征及其载体的综合价值及 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制订保护及控制措施,提出解决问题的 方法。1.2谨慎发展历史一再告诫我们,发展如果不顾资源承载力,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破 坏,为此不仅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也会反过来影响发展。城市规划原 理中也提到,对于规划中要开发的地区,只要把相应的交通线路和设施规划 建设好,市场的力量就会把土地开发利用起来。而对于规划中要保护的地 区,如果规划了便捷的交通,保护的目的就很难实现了。在规划中为要保护 的地区设置一道以高交通成本建造的保护墙,是实现保护规划的重要手段。在“客观限制”条件下,保护发展规划并不是消极的放弃发展,而是对发展 持

7、谨慎态度。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等都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而定,并以此来指导发展方 向、用地布局、项目开发等。2张瞳村保护发展受到的“客观限制”目前,环巢湖周边已有4处中国传统村落,分别是巢湖市柘皋北闸老 街、炯炀镇老街、黄麓镇洪家瞳村和黄麓镇张瞳村,其他几个传统村落都不 受巢湖生态环境保护线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线的影响(见表 1)。张瞳村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巢湖湖岸线外延1000米范围内,此范围线为巢湖生态控制红线,无法突破,在此范围内严控新建,因此张瞳村的保护发展需要 处理好与以下“客观限制”因素的关系。表1巢湖周边传统村落调查对比表对比内

8、容龈湖市茜施铉诉家畛村幽湖市肪趣慎弭昨村览湖市料*tfiXl叫老街龈湖市烟炀m老街波索睑五村藩的前身是一 座水圳.起源于聊代物年的大移民时期N68年,张崎始祖元一 公夫归由江西来膈村1488年打名改葬戒家e,打珪弓K氏宗祠柘皋占鞘;凝皋,西周袒 期薜舒-声在此途立宗 国,南术改称柘基,清 末为安敬三大重镇之一I95K年设果炀公汁.1?83年改乡.1992年敝 区并多为加烟植n然 本系水 芯鲤由巷道的阳沟直入 村口的滑水蜻,活媛九龙村庄中部有半月白池培. 敌条民居排水通过卷道 汇人.形成丸坨攒珠戏系也场祯他姓电.场中河 交口,河水汇入熟湖, 是堞“二庇戏珠E的 风水宝地定筑M格江淮风格建筑与徜派

9、建筑并存村庄建筑独具江淮建筑风格.村庄格局具Tj貌 性占街跤M0米庇4版 两倒为西层木楼险派和 氐粉墙岫EK;利壁, 治街道两制.房屋魅连3时举米的圳场老也保存 明、清时期的木质古民 居,粉墙焦乩、砖碧、 M十分常美产业类型-产(神枇业、水产养殖 业等)为主.二,工产业 (农家乐,观光旅诲等|神枇水稻.小麦、棉花 等一产为主,水产捕捞 业.衣家乐服务业等一.三产业为辅工业产佰比例较高,二 产(淑氏酿洒.服装、 建筑逮材为主.-、 三产为轴二许世材和新型氾材、 机械加工制造,服昔等)为主,一、三产为辅特色势巢湖北州移民村落,和平 捋军故里.乡村救肖之站 船型 网水奇村十九龙攒 珠 filii.外

10、巢凋旅游地JikTE位茂优越,周脚学府 林立.南顾问北月.交 应便捷,足旅旃观光和大 学生小句“的宝地有“大F弟一铺*卒鸡 章当铺、浮槎1虬孔子 岫书敝.会吴城,卿 魏典1成等省城合肥半小时经济时, 具有-定的人力俊耕忧 妙.以及一定的服务优必资料来源:作者自绘。2.1巢湖风景名胜区对周边古镇、古村、古建筑保护的基本要求巢湖风景名胜区为国务院批准的第四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巢湖风 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对风景区内的古镇、古村、古建筑的保护进行了明确,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制定保护实施方案和年度修缮计划,逐 步完成基础设施改造、环境风貌整治和修缮工作;加强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 局、

11、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在古镇、古村、古建筑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符合风景区规 划,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等。2.2巢湖风景名胜区对周边城乡建设用地的客观要求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 -2035)对巢湖风景名胜区实行三 级保护,并在风景区外围划定保护地带。一级保护区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二级保护区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三级保护区为控制建设范围;外围保护地带内的 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与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相协调。其中巢湖 市黄麓镇张瞳村中国传统村落紧贴巢湖风景名胜区界线,且村落建成区全部 在巢湖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范

12、围内。按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4修订版)的规定,巢湖流域保护 区域具体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巢湖湖体、巢湖岸线外延1000米范围内陆域,入湖河道上溯至10000米及沿岸两 侧各200米范围内陆域。二级保护区:巢湖岸线外延1000米至3000米范围内陆域,9条主要入湖河道(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白 石天河、兆河、柘皋河、裕溪河)上溯至10000米之内及沿岸两侧各 2001000米范围。三级保护区:巢湖流域水环境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其他 地区。其中巢湖市黄麓镇张瞳村中国传统村落的建成区全部在巢湖岸线外延 1000米范围内即一级保护区范围内。I

13、I胃US3扭转“客观限制”为“主观发展”的张瞳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张瞳村民是江西移民,村内建筑独具江淮特色,是“九龙攒珠”古代乡村规 划思想集中体现的村庄,在巢湖岸线外延一公里范围内,在 “客观限制”条件 下,张瞳村的保护发展大方向更多强调的是保护为主,甚至可以夸张地形容 发展定位为“重保护谨慎发展”,从而规避“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等问 题。3.1张瞳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基础2013年,张瞳张氏宗祠被列入巢湖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当时张瞳村村 域内仅有张氏宗祠这一处历史文化资源点。3.1.1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点并评估张瞳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组在调研张瞳村传统村落过程中,挖 掘出多处历史

14、文化资源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及保护价值,但目前并未被列入到文物普查列表中。项目组依据张瞳村 1:1000的详细地形图进行调研查勘,从建筑高度、建筑年代、建筑质量、建筑性质、建筑风貌、历史建筑评估标准六个方面对古村内建筑进行评估分析,以此作为判断历史文化遗存价 值的切实依据,并针对不同的评估结果给出不同的保护建议进行分类保护。本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中建议申报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有13处,其中有2处清代古建筑、2处民国古建筑、7处现代代表性民居建筑(30年以上历史)、2 处古井(见表 2)。表2规划前后张瞳村历史文化资源对比表类型数*处)2009 T宓三次个国史物呷有 fait 1 个)近现代薜要史

15、诿及代,汁壮说 区国建筑1网】9年堆箱调研敌据舍LI 1堆议列人里湖市不町卷丽支晚8汲清代及以前的建甄2民国建筑30 T以顷史的现代*秀.居建筑7巷状冉井.巷四舟井1资料来源:作者自绘。3.1.2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归纳张瞳村历史文化价值含核心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 值、社会文化价值。其中核心价值体现在张瞳村具有完整的历史村落风貌、 空间肌理和历史文化特征。在聚落完整性、村落风貌、地理环境特色上是环 巢湖地区传统山水文化典型模式的研究样本;在古村空间格局、功能与社会经 济价值上是传统可持续人居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在历史地位、职能特色和人 文研究价值上是巢湖地区居民族群发展演化的重要例证;在村落的建筑价值、 环境要素、人文内涵上是江淮文化、巢湖文化的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