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电子琴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011926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易电子琴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简易电子琴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简易电子琴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简易电子琴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简易电子琴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易电子琴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电子琴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级电子实习课程设计 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报告书课题名称简易电子琴设计 姓 名学 号院、系、部电气系专 业电子信息工程指导教师2011年 6 月28日简易电子琴设计20096404 安占峰本报告讲述了用555制作简易电子琴,从而产生三种不同音阶控制电路的设计,它能实现在按下3个按键的情况下产生3种不同的音调。 本实验完成了简易电子琴的设计。基本设计思路是采用了模块设计:实现基本要求是用555构成多谐振荡器和NPN三极管(9013)构成的放大电路等元件构建三按键简易电子琴电路。一、设计目的1、了解由555定时器构成的简易电子琴电路及原理2、掌握多级三极管组成放大电路,合理使用和搭配其他电子元件

2、,并计算各元件的参数使其实现简易电子琴的功能。二、设计要求要求: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实现,当按键按下后发光二极管(3个)发光,给电路提供电源;同时隔离选频电阻之间的电平。选频用电位器调节实现(可加在开关和触发器输入之间),信号经多谐震荡器输出后通过两个NPN三极管(9013)组成的功率放大电路,来驱动喇叭。调节电位器(转换成固定组值的电阻,按键就可以实现电位器的功能),使其音阶发出1、2、3。三、设计方案及原理框图1、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多谐振荡器是能产生矩形波的一种自激振荡器电路,由于矩形波中除基波外还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故称为多谐振荡器。多谐振荡器没有稳态,只有两个暂稳态,在自

3、身因素的作用下,电路就在两个暂稳态之 间来回转换,故又称它为无稳态电路。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如图1所示,R1,R2和C是外接定时元件,电路中将高电平触发端(6脚) 和低电平触发端(2脚)并接后接到R2和C的连接处,将放电端(7脚)接到R1,R2的连接处。由于接通电源瞬间,电容C来不及充电,电容器两端电压uc为低电平,小于(1/3)Vcc,故高电平触发 端与低电平触发端均为低电平,输出uo为高电平,放电管VT截止。这时,电源经R1,R2对电容C充电,使 电压uc按指数规律上升,当uc上升到(2/3)Vcc时,输出uo为低电平,放电管VT导通,把uc从(1/3)Vcc 上升到(2/3)V

4、cc这段时间内电路的状态称为第一暂稳态,其维持时间TPH的长短与电容的充电时间有关 。充电时间常数T充=(R1R2)C。由于放电管VT导通,电容C通过电阻R2和放电管放电,电路进人第二暂稳态.其维持时间TPL的长短与电 容的放电时间有关,放电时间常数T放R2C0随着C的放电,uc下降,当uc下降到(1/3)Vcc时,输出uo。 为高电平,放电管VT截止,Vcc再次对电容c充电,电路又翻转到第一暂稳态。不难理解,接通电源后,电 路就在两个暂稳态之间来回翻转,则输出可得矩形波。电路一旦起振后,uc电压总是在(1/32/3)Vcc 之间变化。图1(b)所示为工作波形。f=1.43/(R1+2R2)C

5、)2、5V直流电压源转化流程图:3、整体流程图:四、单元电路设计及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1、5V直流电压源转化电路图: R1=100,R2=300,Rw=200,VDZ=3V, 2、电位器电阻的确定: 由555多谢振荡器可算出,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f=1.43/(R1+2R2)C) 电位器(用单个固定阻值的电阻代替)调整输入信号电路:可得:f=1.43/(2R+Rk)C),故得下表:音阶1234567if hz261.6293.7329.6349.2392.0440493.9523.3Rk34.728.723.421.016.512.58.957.333、 两级三极管(NPN9013)组成的多

6、级放大电路: 上图是由两个NPN三极管(9013)组成的两级放大电路,因555多谢震荡器的最大输出电压为3.6V,本设计中所用的扬声器的规格为(9,4W),故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不宜过大,为1.5-2倍最合适,故有:设该放大电路的参数: 1=2=50,VCC=5V, UT=26MV,rbb=300; Rb1=285K, Rc1=2K,Rc2=2K, Re1=1K,Re2=2K UBEQ1=UBEQ2=0.6V。这个放大倍数Au=1.78,符合设计要求。五、电路图总体电路图:六、调试及故障分析*七、设计总结:通过对此课程的设计,我不但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还结合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让我明白了学以致用的真谛。八、参考文献:1余孟尝.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杨刚,龙海燕.现代电子技术VHDL与数字系统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4 曹昕燕,周凤臣.EDA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