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部分学习单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011524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部分学习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部分学习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部分学习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部分学习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部分学习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部分学习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部分学习单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部分學習單元唐宋散文一、學習目標研習唐宋時代的散文作品,體會作家的情懷,了解唐宋散文的主要特色,並認識唐宋散文代表作家的創作理論和作品風格,以提升賞析、評論古典散文的能力。二、學習重點1. 理解唐宋散文作品的背景、內容、主題、結構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 賞析及評論作家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手法及文學成就3. 比較不同作家作品在主題、手法、風格、語言等方面的異同4. 運用不同的手法創作5. 認識唐宋古文運動的發展6. 認識唐宋散文主要作家(韓愈、歐陽修)的作品風格7. 培養廣泛閱讀唐宋散文作家作品的興趣和態度三、學習成果1. 能掌握唐宋散文的特色2. 能聯繫生活經驗,體悟作家的情懷,對唐宋散文作

2、品有個人的感受3. 能運用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理解和分析唐宋散文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4. 能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唐宋散文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5. 樂於閱讀不同類型的唐宋散文作品四、課節共24節,每節40分鐘五、學習材料甲指定作品:1. 韓愈進學解2. 歐陽修醉翁亭記乙自選作品:1. 韓愈師說2. 韓愈馬說3.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節錄)4. 柳宗元愚溪詩序5. 歐陽修豐樂亭記6. 范仲淹岳陽樓記丙建議可配合閱讀書籍:1. 顧易生、徐粹育(編)韓愈散文選2. 汪冬青(編)柳宗元散文選3. 陳必祥(編)歐陽修散文選4. 劉盼遂、郭預衡(編)中國歷代散文選(上、下)5. 周振甫、張中行(編)古文

3、名著串講評析(雜文編、論說編、書信編、史傳編)六、學習內容簡介甲教學:教學環節課節學習內容1古文與古文復興1-2了解駢文與唐宋散文的發展關係,以及認識唐代古文運動的發展背景及文學主張。2唐代散文3-13研習進學解及韓愈其他散文作品,賞析唐代散文代表作家韓愈的作品特色和寫作風格;認識唐代另一散文代表作家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特色。3宋代散文14-20研習醉翁亭記及其他以記為體裁的宋代散文作品,分析記這類體裁作品的特點,探討歐陽修的政治思想及寫作風格,認識宋代散文的主要特色。4總結21-24總結研讀唐宋散文的經驗,了解唐宋散文的特色,並認識唐宋散文的發展概況,以及古文運動對日後散文發展的影響。乙評估進展

4、性評估教師可視乎需要,透過本單元不同環節中的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以調整教學,有關的活動如: 角色扮演 撰寫書面報告 朗讀 創作:抒情散文或遊記以上之評估活動是因應本示例設計之特點建議,以下於構思和備註欄的相應位置,以C標示,並進一步說明該活動之評估重點,提供評估準則,以供參考。學習活動構思和備註古文與古文的復興第1-2節教學步驟1. 着學生自選一篇曾經學習的古文(即散體文),歸納古文的形式特點。課程提供的指定作品,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莊子庖丁解牛、戰國策蘇秦約縱及司馬遷史記鴻門會。2. 朗讀吳均與宋元思書(節錄),要求學生與曾經研習的古文作比較,分析駢文與古文在對偶、句式、聲律、辭藻等方面

5、的不同。教師可參考網站:燦爛的中國文明中的唐宋八大家3. 以陳子昂上蜀川安危事三條為例,讓學生討論這一類文章改成駢文形式表達,是否規限了思想和感情的表達,從而引發學生理解唐代古文運動由來的興趣。駢文到了唐代已成為表達思想內容的桎梏,讓學生體會唐代文學改革的迫切性。4. 由教師總結唐代古文運動的發展背景及文學主張,讓學生對古文運動及其代表作家有基本了解。唐代古文運動: 雖以復古為號召,但不是單純摹仿古人,而是有所創新,具備理論基礎。 作品多從生活中取材,題材豐富多樣。 由駢入散,沒有形式限制,語言的表達力增加,更宜於敘事、說理和抒情。唐代散文第3-13節教學步驟1. 着學生蒐集及匯報韓愈的資料,

6、初步了解韓愈的生平、文學主張及進學解的寫作背景。教師可輔以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作補充資料,引導學生透過研讀作品,了解韓愈的生平及作品資料。2. 着學生參考注釋及預習,再就進學解一文作角色扮演,分別以旁述者、國子先生及學生三個角色,演繹課文內容。C 可透過角色扮演,了解學生: 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例如:學生的反詰、國子先生的訓學、國子先生有抱負卻懷才不遇) 對作者情感的體會 (例如:抒發懷才不遇的怨憤、委婉批評有司的不明和不公)3. 講讀進學解,探討以下項目: 文中透過學生的問難,提及作者的學習經歷,其目的何在? 結合韓愈的生平背景,分析全文要旨和結構特色。 從設問設答、揚人抑己、正話反說及借古諷

7、今四方面賞析作品的寫作技巧。 從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兩方面,分析作品能否體現韓愈的文學主張,從而欣賞韓愈作品獨特的地方。教師可參考張覺(1996)韓愈發牢騷的技巧進學解詭道發微,國文天地第12卷2期,國文天地出版社。 王安石韓子曾批評韓愈力去陳言夸未俗,可憐無補費精神,以這篇作品為例,評論王安石之言是否合理。韓愈並非全面否定駢文中運用的排比及對偶句式。進學解一文亦運用了很多排比及對偶句,形成文章長短錯落、跌宕有致的參差美。教師可因應課時及學生程度,派發東方朔答客難或揚雄解嘲作比較閱讀,引導學生了解韓愈運用曲筆及模仿漢賦中主客對話問難的方式,體現文章曲折之美。4. 導讀韓愈師說,引導學生: 體會作

8、者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為師的勇氣和分析作者的觀點。 進一步體悟韓愈在進學解中,對學生循循善誘的風度和作者不平則鳴的態度。 比較進學解及師說二文,同樣運用了匠氏醫師兩個比喻,其目的及表達效果有何異同? 討論作者從師之說的現代意義。欣賞韓愈論說散文的特色,以及作者超越時代的觀點。5. 學生自讀馬說,結合韓愈的生平資料,就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表現手法,撰寫書面報告。C 可透過撰寫書面報告,了解學生理解、賞析和評論韓愈散文的能力(例如: 思想內容的掌握:作者對統治者埋沒人才的憤慨 表現手法的評賞:文中所運用的舉例論證、比喻說理等手法的效果)6. 導讀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節錄子厚少精敏

9、至必有能辨之者),讓學生: 進一步賞析韓愈不平則鳴的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內容 體會韓柳之間的情誼 認識唐代古文運動另一先驅者柳宗元的生平及其文學風格欣賞韓愈別具一格的實用散文。7. 導讀柳宗元愚溪詩序,引導學生: 賞析柳宗元描寫愚溪景色的手法 探討作者描寫愚溪的寓意 比較進學解及本文,分析兩篇作品在自嘲自諷、含蓄委婉等表達手法的相似之處 分析作品的結構特色和對表達文章主題的作用欣賞唐代古文另一代表作家的作品。8. 延伸活動:(1) 導讀韓愈以四言句式為主的散文送窮文,引導學生就設問設答、正話反說及自嘲自諷三方面,分析作品的寫作技巧,並與進學解作一比較。欣賞韓愈散文奇特的構思。(2) 學生組織讀書會

10、,共同賞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就景物描寫、思想感情、寫作手法及結構布局四方面,發表讀書心得。亦可建議學生組織網上論壇,作公開討論。9. 綜合本環節所學,引導學生: 歸納韓愈的作品風格韓愈散文的風格,如: 不平則鳴、文以明道 言必己出、體裁多樣 文氣充沛、議論精闢 有感而發、有為而作可參考前人的評論,如皇甫湜諭業:如長江秋清,千里一道,沖飊激浪,瀚流不滯。蘇洵上歐陽內翰書: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 認識柳完元山水遊記的特色柳宗元擅長以情觀景,以景抒懷;既描摹山水景色,亦寄被貶遭遇之情。10. 延伸閱讀:(1) 韓愈答劉秀才論史書、祭十二郎文、祭鱷魚文、燕喜亭記等(2) 柳宗元與韓愈論史

11、官書、種樹郭橐駝傳、段太尉逸事狀等宋代散文第14-20節教學步驟1. 着學生就以下項目搜集資料及進行分組匯報: 唐代古文運動未能繼續發展的原因 宋代古文運動的背景教師可參考游國恩等主編(1964)中國文學史第二及第三冊,人民文學出版社。 歐陽修的生平及與宋古文運動的關係可參考王安石張刑部詩序對西崑派的意見:楊(億)、劉(筠)以其文詞染當世,學者迷其端原,靡靡然窮日力以摹之。粉墨朱青,顛錯叢龐,無文章黼黻之序。2. 朗讀醉翁亭記,體味作品中也和而的語氣所構成的節奏美,並請學生說出朗讀醉翁亭記和進學解時的不同感受。C 可透過朗讀,並讓學生說出感受,了解學生: 對古典散文節奏的掌握(例如:也、而等虛

12、字,使文章節奏舒徐有致) 對不同風格散文的體會(例如:醉翁亭記輕柔和緩;進學解陽剛明快)3. 講讀歐陽修醉翁亭記,引導學生研習: 文中醉翁亭的景色及其描寫手法 作者記敘滁州人民遊樂的用意 作者的思想情感及文章要旨 作品的結構布局 作品融會敘事、寫景、抒情及議論的特色 與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作對比閱讀,比較二者的創作背景、寫作目的及情感教師可參考徐中玉主編(1989)古文鑒賞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頁881-886。4. 導讀歐陽修豐樂亭記,着學生分組,將作品與醉翁亭記作對比閱讀,討論以下問題: 兩篇作品均描繪美好的地方景致及百姓的生活遊樂,其用意是否相同? 兩篇作品的作法有何相同之處? 綜合兩

13、篇作品,探討歐陽修散文的思想主題與他的政治理想及仕途際遇的關係。由教師歸納。5. 着學生瀏覽及搜集互聯網上有關岳陽樓的資料,初步了解岳陽樓的景點及與岳陽樓有關的文學作品。然後自讀范仲淹岳陽樓記,探討以下問題: 作者筆下的岳陽樓景色怎樣?與圖片或網站所見是否一致?作者運用了甚麼手法描寫岳陽樓?岳陽樓的景色可參考以下網頁資料: 分析景物描寫在文章所起的作用,進而探討作者的寫作目的及文章要旨。教師可提示學生,根據醉翁亭記研習所得,分析岳陽樓記的特色,甚至與醉翁亭記作比較分析。 賞析作品融會敘事、寫景、抒情及議論四者的手法。醉翁亭記、岳陽樓記二文,同樣將建築物、風景輕輕帶過,而另有寄託;同樣不以狀物為

14、主,而以議論抒情為重。6. 綜合本環節所學,引導學生探討、歸納: 歐陽修的寫作風格文道合一、窮而後工、言簡而意深、平易明暢、文備眾體、擅於議論及雜記 記這類體裁的特色 宋代散文的主要特色由教師總結。由於宋代政局動蕩,文人作品多與政治有關,或為政論文章,或因政途失意而抒懷的文章。7. 延伸活動: 分析歐陽修朋黨論的寫作背景,並鑒賞其政論散文的特色,從而進一步分析宋代散文與宋代文人志向抱負的關係。教師可因應學生能力,引導學生就宋代政論文章作延伸學習。 蘇洵、蘇軾及蘇轍三父子曾先後創作題為六國論的政論文,試比較分析三篇文章的作者觀點及寫作手法,進而探討三蘇不同的寫作風格。教師可參考馮中一主編(1983)唐宋八大家散文選,山東人民出版社,頁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