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创新设计浙江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011389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创新设计浙江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浙江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浙江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浙江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修版创新设计浙江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创新设计浙江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创新设计浙江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一、选择题1浙江某山村进行新农村建设,拟新建带太阳能屋顶的房子。下图为该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判断房子最适宜建设在()A B C D解析带太阳能屋顶的房子应朝向阳面,浙江在北半球,北岸向阳。地坡度太陡,不利于建房。答案A(2016温州模拟)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植被和聚落数量分布示意图,回答第2题。2甲山坡海拔2 0003 0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A气温高 B气温低 C坡度小 D靠近河流解析根据甲坡的剖面线的变化,在2 0003 000米的高度,坡度最缓,适合聚落的建设与分布,选C项。答案C(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

2、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34题。3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A地质时期的冰期 B历史时期的温暖期C地质时期的间冰期 D历史时期的寒冷期4该时期为()A哺乳动物时代 B海生藻类时代C爬行动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解析第3题,对比图中距今2万1.5万年前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与现在海岸线位置可知,距今2万1.5万年前,海洋面积较小,陆地面积较大,海洋水量较少,处于地质时期的冰期。第4题,由材料可知,距今2万1.5万年前属于新生代,该时期为哺乳动物时代。答案3.A4.A(2016第一学期浙江名校协作体试题)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某一年,到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

3、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1990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统计图。完成56题。5该期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表明()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6根据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人类应对的合理措施是()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1990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时间在逐渐提前,说明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地球资源的消耗速度在不断加快。第6题,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时间在逐渐提前,在世界年产出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人类应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来应对地球资源消耗

4、速度不断加快的现状。答案5.B6.C7(20159月浙江调研)下图为我国主要能源需求量构成变化趋势图,该图表明()A我国能源进入“石油时代”B化石能源所占比重不断提高C天然气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D能源需求的多样化程度降低解析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的比重不断下降,天然气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能源需求多样化程度提高。答案C(2016丽水模拟)读下图,回答810题。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全球气温和海平面的变化8由图中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趋势是()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 D波动上升9根据图中全球气温曲线变化趋势判读,目前这种变化对我国造成的

5、影响可能是()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 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10从图中可以看出: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砍伐森林燃烧矿石燃料臭氧层遭到破坏陆地外流区入海河水大增A B C D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曲线代表CO2含量,不断上升。第9题,从图中全球气温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目前正处于波动上升期,水稻适合在热带、亚热带种植,气温升高使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气候变暖使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多,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会变得更加干旱;南方与北方普遍升温;而各地区气温和干湿状况的变化,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第10题,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CO2含量增多

6、而带来的温室效应,而CO2含量增多主要是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和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臭氧层遭到破坏主要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过多;入海河水对海平面上升影响很小。答案8.A9.C10.B(2016绍兴模拟)读“我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1112题。11根据雨带在、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12若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解析第11题,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形成,主要是热带海洋气团(东南季风)与当地冷气团相遇而成,随着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增

7、强,东南季风增强。45月份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形成;67月份移至长江流域;78月份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由于东南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锋面雨带迅速撤至长江流域以南,10月份撤出中国大陆。第12题,若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说明夏季风较弱,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易成涝灾;北方降水少,易成旱灾。答案11.B12.C13(2016温州中学高一期末)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以()A风能为主 B水能为主C化石能源为主 D生物能源为主解析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答案C14(2016温州中学高一期末)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主要是为了()A减缓道路坡

8、度 B减少植被破坏C降低工程造价 D避开滑坡地带解析山区地形坡度大,修建“之”字形公路可减缓道路坡度。答案A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据此回答第15题。15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A暴雨洪水 B融雪洪水 C冰凌洪水 D其他洪水解析由于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加之台风的影响,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为暴雨洪水。答案A16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将来可能会()A1月份0等温线将整体向南推移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C海南岛的陆地面积将会比现在小D喜马拉雅山雪线降

9、低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的1月份0等温线将整体向北推移;喜马拉雅山雪线将升高;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主要与水分有关,与全球变暖无关。因此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17下图为某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中,形成最早的可能是_,原因是什么?(2)从地形条件来分析,D城市到B城市之间公路没有修建成直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图示区域山地东、西两侧交通线路密度较大的是_,导致这种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什么?解析根据图中的图例进行判读,找出A、B、C、D四地之间的地形特征,然后结合地形、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第(1)题,早期形成城市主要

10、靠自然条件(地形、河流),A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其他城市则没有这种条件。第(2)题,图中可见B、D之间有山脉。第(3)题,影响交通线路密度的自然条件是地形、河流。答案(1)A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2)山地地形的限制。(3)东侧东侧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而西侧沙漠广布,且有山脉阻隔。18(加试题)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为50100毫米称为暴雨,100250毫米称为大暴雨,大于250毫米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毫米)分布图。(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

11、因。(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解析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实际上也是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一种体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所以该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而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应该从降水、地形地势、植被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考虑。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热带气旋(台风)。(2)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淤塞;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