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讲义6 连锁物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0113821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锁经营管理》讲义6 连锁物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连锁经营管理》讲义6 连锁物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连锁经营管理》讲义6 连锁物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连锁经营管理》讲义6 连锁物流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连锁经营管理》讲义6 连锁物流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锁经营管理》讲义6 连锁物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锁经营管理》讲义6 连锁物流(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连锁物流 连锁物流概述 连锁物流配送 连锁物流配送中心导 言现代物流是当今经济发展的热点,也是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连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点多面广,物流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如何加强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连锁物流的概念和职能,连锁物流的特征,连锁物流配送的含义、特点和模式,连锁物流配送的流程以及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等问题。学习目标 明确连锁物流的涵义和构成; 掌握连锁物流的特征; 重点掌握配送及配送中心的含义及流程; 了解连锁物流配送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连锁物流 流通加工 二律背反 配送 配送中心 ABC分析法 第一节 连锁物流概述一、连锁物

2、流的涵义和构成物流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的、集成的、一体化的现代概念,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以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服务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形质价值。连锁物流是物流营运与连锁经营的有机结合,是指以连锁总部的采购部门或配送中心为主体,承担商品的购进、储存、加工和配送等活动以及伴随产生的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利用的过程。其主要由采购、储存、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构成。二、连锁物流的职能在连锁经营中,物流系统主要起到商品集散及带动商流、信息流、现金流三

3、流运转的作用,它通过商品的集中采购、集中储备和统一配送,成为连锁经营体系市场供应的保障系统,也是连锁经营运作的基础,其主要职能有:采购职能、保管职能、装卸搬运职能、流通加工职能、配送职能和信息处理职能。(一)采购职能采购是指从正确的来源获得满足质量、数量和价格要求的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商品采购是连锁经营物流系统活动的起点,是商品销售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确保商品质量和经营绩效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1降低成本功能。连锁经营大多实行总部统一采购、集中储备、分散销售。由总部进行专业化、大批量的采购,不仅可发挥以量制价、降低商品进价的作用,而且还可提高采购、运输和保管的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4、,提高经济效益。2控制质量功能。由连锁总部直接向供应商采购,一方面由于总部专业人员承担采购任务,能对商品进行有效检验,防止不合格商品进入本连锁经营系统;另一方面由于总部采购量大,并具有长期性和固定性,供应商也不愿由于商品质量问题而失去这个“大主顾”,故其所提供的商品能得到一定的质量保证。此外,在处理商品质量时,商品质量信息也能得到迅速反馈。3提高经营效率功能。统一采购、分散销售,使原来众多门店与供应商的外部经济关系变为连锁总部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及连锁系统的内部关系,可减少了许多交易手续和费用,进而提高了业务效率和经营灵活性。即问即答61连锁物流与一般物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二)保管职能连锁物

5、流保管是指连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进行储存,并按一定要求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和提供相应物流服务的活动。在连锁经营过程中,保管的主要功能如下:1调节功能。在连锁物流中,运输承担了改变货物空间位置的重任,物流的另一个重任,即改变货物的时间状态是由保管来承担的。连锁企业通过货物保管可调节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矛盾,实现商品供求平衡。2保障功能。连锁经营经营管理的连续性,要求物流系统能按生产或消费的需求连续供应所需的货物。但是由于受需求、自然和市场等因素影响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限制,连锁企业目前还不可能完全做到“零库存”。这就需要连锁企业保持一定的商品库存,以保障其生产经营过程稳定有序地进行。3时间价

6、值功能。这是指同种商品由于时间状态的不同,其时间价值的实现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保管不仅可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矛盾,以保障供应,满足需要,而且,还能使商品价值得以提升。4服务功能。近年来,连锁企业的仓库已逐渐从储存型仓库向流通型仓库转移,流通型仓库已成为各种物流活动的服务据点。物流过程中的装卸搬运、集货分货、检验理货和加工配送等都是以流通型仓库为基地展开,其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保管的服务作用,所以,保管具有服务功能。(三)装卸搬运职能装卸搬运是连锁物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物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等环节都要经过装卸搬运配合才能进行。因此,装卸搬运是物流不同运行环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7、只有抓好装卸搬运管理,才能使连锁企业物流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装卸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取决于其功能,一般来说,在连锁经营中装卸搬运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连接功能。连锁经营中的采购、运输、包装、储存、流通加工和配送等环节的运转均离不开装卸搬运,否则,整个经营过程就无法进行。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连锁经营的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至少需要经过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装卸搬运。可见,装卸搬运连接功能的发挥对连锁企业提高经营效益、满足消费者需要有着极其重要作用。2服务功能。装卸搬运是保障生产和流通其他各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装卸搬运本身虽然不消耗原材料,不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也不会产生有形产品,但其工作质量

8、却对生产和流通的其他环节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装卸搬运为连锁经营所提供的作业是一种劳务,具有提供服务的功能。3促进功能。这是指装卸搬运的有效运行能促进商品价值、使用价值的实现和物流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装卸搬运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制约着物流过程中的其他各项活动,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因素。装卸搬运功能的发挥程度,会直接影响着连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其工作质量的好坏,也关系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四)流通加工职能流通加工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根据物流和销售的需要所进行的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和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它是流通领域从事的简单生产活动,具有生产制造的性质。

9、流通加工与生产制造的主要区别是:后者改变加工对象的基本形态和功能,是一种创造新的使用价值的活动。而流通加工不改变商品的基本形态和功能,只是完善商品的使用功能,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流通加工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流通保管功能。这是指一些商品经过流通加工后,便于保管,可延长保管时间,为保证商品保管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食品的保鲜包装、罐装食品加工和防腐加工等均属于此类。2回避商业风险功能。在生产过程中不少企业往往先按统一的标准生产出商品,以提高劳动效率,然后在流通领域再根据顾客需求对该商品进行流通加工,以减少积压、浪费和脱销等商业风险。例如,钢管剪裁、玻璃剪裁一般是在接到客户订

10、单后再剪裁加工。3提升商品价值功能。一般来说,流通加工是不会改变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但它能完善商品使用价值、提高商品附加值。例如,蔬菜等食品原料经过深加工,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后,不仅可满足顾客对商品较高的需求,而且商品的附加值会大幅度上升。4提高效率功能。这是指商品按一定要求经过流通加工后,为便于运输保管打下了基础,从而能大幅度地提高物流效率。例如,自行车、家具等组装型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往往处于散件状态,到达客户处后再进行组装,以此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五)配送职能连锁经营是在连锁配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配送,连锁企业就无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连锁配送管理已成为连锁物流管理的中心内容之一,在连锁

11、物流运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主要内容在第二节介绍。(六)信息处理职能物流信息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和文件等的总称。连锁物流管理是建立在对物流信息准确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物流作业效率同样也离不开物流信息的支持。目前,对物流信息功能的认识有多种描述,其中以“效益决定功能”、“中枢神经功能”和“支持保障功能”三种看法最为典型。1效益决定功能。物流信息对企业经营效益有着决定作用。这是因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依赖于各种信息来进行决策、指挥和调节生产经营。没有准确适量的经营信息,企业生产经营就会产生盲目性,更谈不上经营效益。物流信息是企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不仅反映了物流

12、活动的情况,也反映了市场状况和生产动态,是进行连锁经营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能否准确有效地收集、处理和使用物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连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中枢神经功能。物流信息在整个物流活动中起着指挥和协调作用。如果物流信息失误,则物流各系统、各环节的衔接活动便无法进行;没有物流信息系统,企业的整个信息系统便会瘫痪。这犹如人的手足活动,大脑的中枢神经活动就是信息源,没有它,就没有人的运动;没有完善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的信号不能传送到手足,同样也不可能指挥人的运动。所以,物流信息系统就如人的神经系统,是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3支持保障功能。这是因为物流信息对所有物流活动起着支持

13、作用,没有这种支持,物流没备、设施再好,也很难正常运转。例如,只有物流信息系统把各门店的要货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配送中心及配送员,连锁企业配送活动才能正常稳定地进行下去。即问即答62流通加工和生产制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连锁物流的特征(一)物流系统化。连锁物流是一个由物流人员、物流设施、物流商品和物流信息等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它不是采购、配送、仓储等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彼此的内在联系,在共同目的下形成的一个系统,构成系统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考虑连锁物流最优化时,必须从系统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相关功能的最佳组合实现连锁经营整体目标的最优化。(二)物流合理化连锁物流追求

14、的是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在成本管理上体现为要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物流总成本最小化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传统的管理方法却将注意力集中在尽可能使每一项个别物流活动成本最小化,而忽视了物流总成本,忽视了各项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物流要素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关系,现代物流管理控制物流总成本的观念正是基于这种关系的存在。所谓二律背反(或效益背反)是指一个部门的高成本会因其他部门成本的降低或效益的增加而相抵消的这种相关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系统观点来看,构成物流的各功能之间明显存在着效益背反关系。例如,减少仓库设置的数量一方面可以节省保管费用,但是,另一方面会由于加大了运输距离和运输次数而使运输费用增加

15、,从而有可能使物流总费用水平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 再如,采用高速运输会增加运输费用,但是,由于运输的迅速化使得库存量降低,从而节省了库存费用和保管费用,最终导致物流总费用降低。物流合理化就是建立在物流总成本意识的基础之上,利用物流要素之间存在的二律背反关系,通过物流各个功能活动的相互配合和总体协调来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的目的。相关链接61效益背反说效益背反说是物流领域中经常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应和表现。以包装问题为例,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从表面上看这一分钱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越省,利润则越高。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效果,造成了大量损失,就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资料来源:ERP世界网(三)物流标准化。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系统化和合理化的基础。它不仅是实现物流各环节衔接的一致性、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物流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连锁物流经营中,只有统一制定和实施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现代物流信息标准;形成与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才能保证连锁物流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行,实现连锁物流与国际物流的有效接轨。相关链接62物流标准化的内容一、物流设施标准化:托盘标准化、集装箱标准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