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单元测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011381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物理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物理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物理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物理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物理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物理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物理单元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物理单元测试1 .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C.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D .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2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粒子动能很大.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C.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3衰变D.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丫射线3 .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A.光电效应实验B.伦琴射线的发现C. a

2、粒子散射实验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4 .右图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 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 = 4能级跃到n= 1能级产生的B .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 = 2能级跃迁到n = 1能级产生的C.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D.用n = 2能级跃迁到n = 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 V的金属钳能发生光电效应。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B .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C.原子核能发生 3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存

3、在电子D.氢原子从定态n=3跃迁到n=2,再跃迁到n=l定态,则后一次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前一次的长6 . 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铜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 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 x,再连续经过3次a衰变后,变成质量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是()A、中子 B、质子C、电子 D、a粒子7 .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 eV3.10 eV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氢原子能级图(见题4

4、图)可判断门为()A.1B.2C.3D.48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笊核,同时辐射一个丫光子.已知质子、中子、笊核的 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13A.核反应方程是1H+0n 1 H+丫B.聚变反应中的质重方损m m1 + m2-m3C.辐射出的丫光子的能量E=(m3-m1-m2)c2D.优子的波长,、2(mi m2 m3)c9.三个原子核 X、Y、乙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 )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氨核(42He)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C.X核的质

5、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 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 Y核电荷的2倍10.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C.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质量都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B.原子中的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D.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131 .11 .表布放射性元素碘131 ( 53 I )最变的方程是()13112741311310131130A 53 I 51 Sb 2 He B 53 I 54 Xe 1 e C 53153 ID. 531I130 -52 Te12 .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

6、方程4He 174N17O11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 害寸线.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 a射线.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原子核1H3He4He?C173N可质里/u1.00783.016 04.002 612.000 013.005 715.000 1Q2Qi C. X 是3He, Q2VQ1 D. X 是2He, Q2V Qi17.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1H + 162C 173N + Q1 1H + 1/5N 162C + X+ Q2方程中Q1、Q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

7、核质量见下表:以下推断正确的是()13.A、B两种放射性元素,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其中一个放出子,a与3粒子的运动方向跟磁场方向垂直,图中A . a为a粒子轨迹,c为3粒子轨迹 C. b为a粒子轨迹,c为3粒子轨迹 14.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15.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B. b为D. a为)“粒子,另一个放出a、b、c、d分别表示“粒子,3粒子以及两个剩余核的运动轨迹(a粒子轨迹,d为3粒子轨迹a粒子轨迹,d为3粒子轨迹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行能量范围(eV)1.61 2.002.002

8、.072.072.142.142.532.532.762.763.10B.黄、绿C.红、紫D.蓝-靛、紫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D.氢原子光谱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见题4图).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 2条,其颜色分别为()A .红、蓝-靛16.原来静止的原子核bX发生a衰变时,放出 a粒子的动能为 E0.假设衰变时产生的能量全部以动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则在此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是 ()E0A三E0B.(a 4)c2c (a 4)E0C. c2aE0D.(a- 4)c2A. X 是3He, Q2Q1 B

9、. X 是2He18.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两次a衰变和六次 衰变,关于它的原子核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子数减小819.如图所示,B.质子数减小2 C .质子数增加2R为放射源,虚线范围内有垂直于纸面的磁场D .核子数减小10B, LL为厚纸板,MN为荧光屏,今在屏上P点处发现亮斑,Aa粒子,B垂直于纸面向外C 粒子,B垂直于纸面向外则到达P点处的放射性物质微粒和虚线范围内B的方向分别为().a粒子,B垂直于纸面向内.粒子,B垂直于纸面向内MORPN.小,轨道半径变大20.氢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种定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则其电子的动能增大,轨道半径变

10、小B.若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则其电子的动能减C.若氢原子放出一个光子,则其电子的动能增大,轨道半径变小D.若氢原子放出一个光子,则其电子的动能减小,轨道半径变大21.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C.22.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学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3衰变中产生的3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 “轨道电子俘获”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 (称为子核),并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B.核反应方程 238U-234Th+4He 属于裂变D.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可缩短其半衰期(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 中微子的质量很小,不带电,很难被探测

11、到,人们最早就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忽略电子的初动量),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母核的质量数小于子核的质量数C.子核的动量大小等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B.母核的电荷数等于子核的电荷数D.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23.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的是 ()A太阳不断辐射大量能量,太阳质量不断减小某同学在学习了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后,提出了如下推断,正确C.地球公转周期不断减小B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应不断增大.地球平均接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不断减小一 23822224. 92 U共变为86 R

12、n要经过m次技变和衰变,则m, n分别为(A.2 , 4。B.4, 2。C.4,6。25.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D.16, 6。(ve)而获得了 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1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僦核,其核反应方程式3737037370为 Ve 17Cl18Ar1e 已知 17 cl 核的质量为 36.95658u , 18 Ar 核的质量为 36.95691u , 1e 的质量为 0.00055u , 1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 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

13、微子的最小能量为()A. 0.82 MeVB. 0.31 MeVC. 1.33 MeVD. 0.51 MeV26 .有甲、乙两种放射性元素,它的半衰期分别是甲=15天,邙=30天,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种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甲:M乙是()A. 1:4 B . 4:1 C, 2:1 D . 1:227 .如图所示,放射源放在铅块上的细孔中,铅块上方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度垂直于纸面向外。已知放射源放出的射线有a、3、丫三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甲是a射线,乙是丫射线,丙是3射线 B.甲是3射线,乙是丫射线,丙是a射线C.甲是丫射线,乙是a射线,丙是3射线 D.甲是a射线,乙是

14、3射线,丙是丫射线28 .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M乙,经过60天这两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 B.改用XM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29 .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A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B .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C.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 D .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30 .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铅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入射光频率大于等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31 .(1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1氢原子( hydrogen muon atom ),它在原子核物理 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科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科氢原子,科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r 1、=2、r 3、4、r 5、和r 6的 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 E等于A.h ( r 3-r 1 ) B.h ( r 6 - r 4) C.h r 3D.h r 432 .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 2.7 eV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能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