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观后感800字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0098122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雨观后感8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雷雨观后感8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雷雨观后感8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雷雨观后感8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雷雨观后感8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雨观后感8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观后感800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雨观后感800字 更多观后感相关 人民至上纪录片观后感 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10篇 黄大年电影的观后感10篇 电影夺冠观后感心得5篇 雷雨观后感800字1 他是雷雨众多人物中,唯一称得上真正正面角色的人。他在我眼里是可爱、热情、天真、善良而且还留着孩子气的十九岁少年周冲。 他一出场就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对四凤的喜爱,他梦想与四凤在一个“海燕似的小帆船,带点腥味的有点咸的大海”这样纯洁的地方。这与古房子的阴沉,湿暗,父亲的严格,专流是那么格格不入,所以这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与众不同将要带给他的悲剧。 在鲁大海与周朴园、周萍发生争吵时,他是周家人,本应当是为周家说话,但他却站出来指责父亲与哥哥的做法

2、是错误的,虽然马上就被父亲厉声指责,但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他是有自己的思想,敢于站出来说实话的人。在父亲、哥哥离开。赶出鲁大海的时候,只有他叫了声“鲁先生”并预备伸出手握手,这样的举动在鲁大海看来是虚伪的,因为他是处于在周公馆二公子的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身处这样的社会地位,却能如此没有阶级观念,尊重劳动人民是极不容易的。 周冲的爱情令人叹息。老天爷太不公平了,如此单纯,热烈的情感就这样被封建家庭磨灭掉了,多么让人惋惜。而四凤,被周萍看似温暖的爱蒙住了眼睛,完全不顾周冲真正的爱,而周冲在得知四凤有心上人时,还是没有放弃,坚持自己,认为爱一个人是自己的事,在爱人的路上他缺乏导师,他的母亲不但没有给

3、予他正确的指导,而且还利用他对四凤的爱来到达自己的目的,相比之下他的爱是多么的伟大! 在周冲的眼里,自己的母亲是最懂得自己,和自己一样有自由的思想,近乎完美的女性,即使在最后明白母亲是利用自己来达成自己的爱,依旧答复的是“母亲,你这是怎么了母亲!”这样简单、单纯的.人。 周冲的形象是在这黑暗剧情基调下,冲破污浊世界的一束光,他为爱而出现,最终为爱而亡。意味着旧我的死亡,才能有新我的生。 雷雨观后感800字2 不得不认可,周冲是个洁净柔软的孩子。 他才十八岁,涉世未深,但正义在他心底永存!当他听到他父亲说鲁大海已经被开除了的时候,他说“这是不公平的”。看到这儿如同听到一颗年轻的心在呐喊,呐喊着这

4、命运的不公,社会的黑暗。 周冲是个有教养的孩子,他懂礼貌,性情善良,待人友好,话剧中他的台词虽少,但给人的感觉总是温文尔雅的样子。 也许是受他母亲的影响,周冲敢爱敢恨。他爱上了在他们家做工的姑娘四凤并大胆地向其求婚,遭到拒绝后,他向母亲说出这个隐秘,毫不掩饰。可是他是多么纯真的一个孩子!可就是这么一个雪白无瑕的孩子,在得知自己深爱的女人与自己的大哥在一起之后,还勇敢地祝福他们。这需要多么宽广的心胸,不敢想象这么一个孩子,承受这么大的打击,他幼小的心灵到底被损害成什么样子。 周冲虽然小,但他懂得真正的爱是什么。他爱四凤,但他明白他不能给四凤幸福,所以他并没有死抓着她不放,而是选择放手。这才是真正

5、的爱。 结局时四凤失控跑到外面,周冲因为担忧她去追,不幸的是他丧失了理智,竟然去拉已经触电的四凤。周家家境殷实,周冲自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难道他连这点常识都没有!不,他那时肯定丧失了理智,才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但是他是心甘情愿的。 周冲,他没有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没有像繁漪那样被爱蒙蔽了双眼,也没有同样的懦弱与无情,他有的只是孩子般的纯洁、善良。 但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没有心计的周冲注定是悲惨的命运,出生在那种家庭里,那种社会里,我替周冲心疼! 雷雨观后感800字3 雷雨故事中人物的关系是复杂的,然而就是这种复杂的人物关系贯穿了故事情节开展的始终,也是导致雷雨走向一个大悲剧结

6、局的导火线,曹禺在文中塑造了多个鲜亮的人物特点,使得每个人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周朴园是雷雨中的一大核心人物,他年轻的时候爱上了鲁侍萍,那时的他是爱鲁侍萍的,他们之间是有真正的爱情存在的,那时的周朴园也是有一丝纯洁可言的,但是他却听从父母的劝说将鲁侍萍赶出家门,娶了文中的另一个女主角繁漪,一个可以说和周朴园门当户对的女人,但是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周朴园选择了退缩,他接受了这个现实,这也使得他逐渐变成了有金钱利益观念,等级之分的人,也随着雷雨的情节开展走向败落。但是曹禺还是给了周朴园一些人性化的东西,在最后他主动告诉周萍鲁侍萍是他的母亲,然而当真相被揭穿的那一刻,也便是雷雨走向结局的时刻了。

7、当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意外相见的那一刻,周朴园其实是爱鲁侍萍的,只是他喜爱的是以前的那个温柔而漂亮的鲁侍萍,现在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已经老去的鲁侍萍,因此周朴园的反映中是带有恐慌与可怕的,他担忧鲁侍萍的出现会影响到自己现在的地位。 雷雨中曹禺安排了周冲这个角色,他是黑暗的社会中的一盏明灯,他具有正义感,敢于为无产阶级说话,在知道鲁四凤喜爱的人是周萍是,他主动选择了退出,他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也是雷雨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封建观念束缚的人。也许他的死时理所应当的,在雷雨所描写的整个社会现实中,他是格格不入的。 雷雨观后感800字4 因为懂得,所以慈善”。这是张爱玲曾经写给胡兰成的话,虽时隔了半

8、个世纪,我认为这依就是最理性的话之一。 张爱玲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苍连、凉无望的,牵手过后便是放手,“死声契阔”却还要说永不别离。是啊,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谎话的世界,当爱情之花温柔的凋谢时,才明白真爱只是漂亮的童话。其实,所谓的爱情在冥冥之中,苍天早已有所注定。 想起了繁漪,一个在雷雨中被爱情伤的体无完肤的女子。 繁漪,她就像一个活死人,有着一颗被爱情遗忘的冰冷的心。但是爱情始终是女性永恒的期待,无论你身处在怎样的环境之中,你依旧渴望一把像火一样的爱情点燃你内心冰冷的坟墓。正如繁漪一样,她十八年来陪着一个暴躁专横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而周萍,正好是点燃她内心之火的救命稻草。 我认为在雷雨

9、中,繁漪是个罪人,也是个受害者。她就像在黑暗之中铿然而泊的血莲,冷漠。诡异。妖艳。将生命之火点燃到像光电一样白热,但你却如同灯丝一般短促,将生命顿时化为乌有。“也许爱与恨正是雷雨所要表达的主题,周朴园。 鲁侍萍哪一个不是恩怨情仇,只是繁漪将爱与恨诠释的.更加淋漓尽致罢了。” 喜爱繁漪,觉得她很可爱,也许这样的用词不是很恰当,但我认为她的可爱就在于她的不可爱,她用一种传统一种端庄,一种贤妻良母去野性的爱一个人。套用士兵突击许三多的说话方式,这比大胆还大胆。 至于周萍,我不喜爱他。他根本没有爱过繁漪,他说“我尊敬父亲”,我敬佩父亲,多么虚伪,他见着四凤,觉着她有“青春”她有美貌,就因为这一点,他根

10、本就配不上繁漪。 周萍死了,在惊心动魄的雷雨之夜,爱与恨的嘶杀之中死了,当一切又回归平静时,我们应该明白,爱恨终究不能长久,繁漪只是做了那个年代的牺牲品。 爱是什么?“只不过是你伤我,我伤他,痕已请,痛尚存”,为此而已。它就如同神与佛与轮回,与一切宗教信仰一样,一直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心证罢了。 因为懂得,所以慈善。 雷雨观后感800字5 假如说,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诗的辉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说是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着罪孽却

11、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隐秘,身世的隐秘,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消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开始是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谲的闪电忽悠着渐趋紧张的空气,忽地,天地间万物止息,纹风不动,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急思忖,当头响起一个炸雷,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到达此种戏剧效果全凭剧作家牵动剧中人物之间“危险”关系。比方周萍,对父亲是欺骗与罪孽感,对蘩漪是悔恨与惧害怕,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盼望振作,对侍萍是难逃宿命。 雷雨确是

12、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假如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剧烈都不过是一时的.喧闹。雷雨中的人物是饱满而复杂的。即如周朴园,曹禺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而对周冲,曹禺也细心区分着单纯与痴憨,让现实的铁锤一次次敲醒他的梦。 当然,在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枯槁地生长在砂上,她的漂亮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锋利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

13、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 雷雨观后感800字6 一口气看完雷雨后我心情着实冲动了一阵子,可能是近来沉湎于理想国等让人脑抽筋的学术著作,而少看文学作品的缘故。初中时便想看这部书,因为当时“中学生必读课外读物”之类的书目上总有它的名字。可我竟一直没看,或许是因为我对戏剧不怎么感兴趣。看莎士比亚也会因为那些繁冗的抒情长段而厌烦(当然,也有翻译的影响)。 不看戏剧的原因之一,是里面的场景布置等段落时时提醒我这只不过是一出戏。雷雨也不例外。读

14、到一半时我便想,四凤一定会死,尽管我不情愿她死。因为她是全剧中最无辜,最惹人怜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运(即剧情的开展),又定会造成极好的悲剧效果。结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没想到死的是三个人。周萍是我一直觉得最难演的,因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个悲剧人物,却不易获得观众同情。后来读曹禺的序时,发觉他也这么认为。 我向来不晓得怎么写书评。以来我实在没有那种冷静地读书,然后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客观地分析作品的能力。读完一本书通常我只能体会一股模糊、冲动、复杂的情绪,笔头想写什么却写不出,闷头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静又重新开始读另一本书了。二来我觉得读文学作品嘛,能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够了,不喜爱那些像高中语文阅读题一样的分析、解构作品的评论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论。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素来对中文系似乎有一种偏见。我觉得中国文化里就讲究一个“悟”字,多读多背多思就是了。正如作者所说:“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我很钦佩,有许多人肯费了时间和精力,使用了说不尽的语言来替我的剧本下注足。” 最让我喜爱曹禺的,是他序里的第一句话:“我不知道怎样来表白我自己,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这让我想到朱自清的“喧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们。 最后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开读书时开始构思的。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