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1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008914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1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1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1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1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1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1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师郭红福单位尧都区乔李联校课题名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1.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案学情与教材分析是一篇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的充满童心的好文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里,探访山中的“众友”,经过作者动情的描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也仿佛走进了每一位作者的心中,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通过阅读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领会作者的感情,通过揣摩文章里精彩的词语,也有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子,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

2、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作者所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难点:激发学生们热爱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二课时一.独立自学:学生品读课文,读流畅,培养自主学习。二.相互讨论、交流1.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准确,读完回答问题,作者到山中拜访什么朋友?2)读后交流:(一)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板书提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3、、落花、落叶、石头、阵雨,依次找朋友时,对照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咬字准确,理解词语意思。如:栀子读zhi不读 zi;德高望重(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二)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学生讨论后重点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中“朋友”有着深厚情谊的词语,读一读,进行交流。“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要我唱和“、”瀑布雄壮的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

4、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2.研读与欣赏 师:作者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和他一起领略大自然,和他一起拜访他的山中众友。要求学生们举手读段落,回答老师的问题,逐段读,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1)古桥:作者一进山就看见了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师问:老朋友相见,作者怎样跟他交流,对他说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上标注(德高望重)一词,再注意人称有没有变化,学生们交流意见。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作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情写的淋漓尽致,读文章时深入的领会作者的用意

5、。2)在树林里:作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朋友,请同学们读读有关词语,体会作者有着怎样的感受。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这种美妙的情境让我们感受到”知己“情谊。3)山中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请读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找出作者与哪些朋友打招呼?播放磁带让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到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三.总结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想想作者为什么能以”山中访友“为题,可见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板书设计老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爱护自然 溪流妹妹 访友 白云大嫂 保护环境 (和谐共处)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热爱生活作业或预习1.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清爽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精致 蕴含 奥秘 侠客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教学反思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山中访友 , 采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导师评议: 单位:姓名: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