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化学仿真考试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008867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09化学仿真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0609化学仿真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609化学仿真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09化学仿真考试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我会填空共3小题,共 16 分26l用化学用语表示:氦气 ;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2个铵根离子 ;乙醇 ;“Ca2+中数字“2”的含义 。2右图是某化学反响体系的微观模拟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写出一个符合右图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响的根本类型为 反响。3我们穿的衣服通常由纤维织成。涤纶确实良、腈纶等属于合成纤维,而棉和羊毛属于 纤维。27 金属活动性顺序有重要的应用。 1将一段铁片插入到 CuSO4 溶液中,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2金属分别与水、水蒸气的反响情况如下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表中的信息,判断“镁与水蒸气的反响情况为 填写代号 A不反响 B缓慢

2、反响 C比镁与冷水反响慢 D比铁与水蒸气反响快3己知在加热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响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28. 请答复物质提纯和鉴别的以下问题。1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杂质HCl,可参加过量的 ;2探究K2CO3溶液、稀盐酸、BaOH2溶液间,两两混合能否发生化学反响时,将所有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除指示剂外,烧杯中最终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 12分291假设用右图所示装置制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通过分液漏斗中参加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与圆底烧瓶中盛放的0.65g锌粒充分反响稀硫酸足量。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d。理论上0.65g锌与足量稀硫酸反

3、响在该条件下应能收集到224mL的氢气,但3次实验测量的氢气体积的平均值约为242mL。假设实验操作正确、标准,造成该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2甲同学设计了图一装置制取CO2,实验前对该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翻开图一装置中的活塞,发现分液漏斗中的水没有流下,于是得出“气密性好的结论。你认为甲同学的检验方法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乙同学也设计了一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请你帮助完成:关闭活塞,在集气瓶中加水浸没导管末端, ,假设集气瓶中导管水柱上升一段时间不下降,那么气密性好。3假设要得到枯燥的CO2,图一还需要一个枯燥装置,枯燥剂为浓硫酸。图二画出了该枯燥装置的一局部,请你补充画出其它局部,并

4、用箭头标明气体进出方向。30右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响条件和局部产物已略去,其中 A 为钠盐, X 、Y 均为黑色粉末, D 为红色金属单质, F 在常温下为液态,试答复以下问题。l假设A含三种元素,那么A的俗名是 假设A含四种元素,那么A的化学式为 ;2假设EF为中和反响,那么E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写出 C + Y D 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分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四.科学探究共2小题,共 12分31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同样大小的试管中分别参加3mL足量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 NaHCO3或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

5、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或Na2CO3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1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响速率等相关现象 ;2盛NaHCO3的试管中气球变得更大,大小气球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整数比_;3等质量的两种固体完全反响后生成气体质量不等,但等质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响后生成气体质量相等,这个结论正确吗?_。32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外表大局部被海洋覆盖,海水中蕴含的元素多达80多种。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 答复以下问题:1小星对粗盐进行初步提纯第步进行 操作。2小明在第步中,欲将MgCl2去除,选择添加NaOH溶液,请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但小亮同学对小明设想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应该用CaOH2代替NaOH,理由是 。3小琴对第步进行实验,要将溶液中的Ca2+沉淀出来,必然加一种常见的盐,该盐为 ,反响化学方程式为 ,该盐要加过量的目的是 ,据此分析,经过第步除去不溶物后,所得溶液的所有溶质有 。4第步中,小琴参加过量盐酸,除去溶液中所有杂质后,认为过量的盐酸也并不是新引入的杂质,经过加热蒸发,盐酸也可以除去,小琴利用了盐酸的 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