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理制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997626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子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子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子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子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管理制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文档管理制度电子文档管理制度精品篇一、电子文档是具有重要凭证性、依据性和参考利用价值的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并作为档案向档案部门移交保存的电子文件档案。二、本单位应明确电子的文档管理的分管领导和部门职责,责任到人;加强对电子文档的承办、运转、移交、整理、监督、指导、保管、开发、利用工作,更好为部门各项工作服务。三、本单位在对电子文件计算机逻辑归档的同时,应搞好相应的纸质档案的物理归档。四、本单位向档案馆移交的电子文件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查阅利用,一套异地保存;接收入库的电子文件,每两年抽检一次,抽检率不低于 40%,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确保电子文档的绝对安全。五、加强电子文档的保管

2、、保密防范措施,销毁归档的电子文档,需经本单位领导批准,有关业务部门和档案部门审核,编制销毁清册,确保载体与信息彻底销毁。档案利用制度一、档案人员应熟悉档案的内容,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和有关参考资料。要热情、耐心、及时、有效地为利用者提供档案。二、凡到档案室查阅档案资料,应由本单位出具介绍或经有关领导批准,方可查阅。三、档案室档案资料,一般在阅览室查阅,确需借出,要经负责同志许可, 用后应及时归还, 决不允许转借或丢失。四、查档案人员必须爱护档案,不得在档案上张贴、圈点、批注、划道、折叠、污损、涂改,更不得拆卷、调换和抽取材料。五、查档人员不得摘录、复制与查阅无关的档案内容,确需摘录、复制的要经

3、档案管理人员同意,并经校对无误和加盖公章后才能有效。六、做好档案的查阅登记工作,对提供利用的档案、资料,交接时要当面点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记载档案的利用效果,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效益。档案鉴定制度为确保档案的保存价值,便于系统、科学地保管档案,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档案,特制订本制度。一、鉴定档案要根据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关于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和关于不归档文件材料的规定进行。二、鉴定工作应成立鉴定委员会或小组,由本单位有关人员和档案形成单位有关同志组成,具体工作由分管此项业务的同志进行。三、鉴定档案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政治责任心强,遵守保密纪律。2、有一定政策水平,熟悉本单位工作。3

4、、工作踏实细致,作风严谨。四、鉴定档案人员要根据档案鉴定工作的有关规定,明确档案鉴定工作的要求,确切划分留存和销毁界限。五、对销毁的档案文件,要编制销毁清册,经鉴定委员会 ( 小组 ) 审查,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六、 销毁档案时, 应派专人监销, 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七、鉴定工作结束后,应写出鉴定工作报告。档案人员岗位职责一、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做合格档案人员。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及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方针、政策,熟练掌握本单位计算系统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三、妥善管理本单位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及有关资料,做好保管

5、、保护、鉴定、移交等工作。四、搞好档案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档案材料的作用,为各项工作服务。五、搞好档案资料的统计工作,建立台账,做到数据准确、报送及时。六、起草档案工作文件,制定本单位各种门类档案的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七、协助档案馆认真审查本单位移交的档案,做好本单位档案升级与开放的审查工作。八、严格依法办事,以身作则,守法、执法,及时举报违法、 违纪事件, 协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档案民事案件。文件材料归档制度一 、 本单位及个人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成的历史记录、均属归档范围。二、归档材料必须齐全、完整,能反映本单位

6、职能活动和历史面貌。三、归档文件格式符合党的机关和国家机关关于公文处理办法的要求。四、 归档文字材料应适于永久、 长期保存, 不能用铅笔、圆珠笔、 彩笔、 红墨水、 复写纸等书写、 否则应复制后归档。五、会议材料应于会议结束后,及时交档案室。六、本单位专业档案由业务股室整理规范后,于次年3月底前移交综合档案室。七、当年的文件材料应于次年3 月底由承办部门向档案室移交归档,文书档案的整理归档必须在次年 6 月底以前完成。八、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安全保管和开发利用。九、归档文件的质量应符合档案管理统一规范要求。专门档案管理制度一、专门档案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科学

7、地组织专门档案工作,维护专门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并充分发挥专门档案作用。二、加强对专门档案的领导,解决落实好专门档案所需经费,确保专门档案工作顺利开展。三、 按照 档案法 与档案行政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专门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利用、统计、保护与计算机管理工作。四、 对于特殊载体和重要珍贵的专门档案, 要落实专人、专室、专柜,按特藏档案进行保管,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五、专门档案人员要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热爱本职,接受行业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使单位各专门档案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档案保管制度一、应有存放档案的专用柜架,符合保管档案的要求,严禁在库房和柜内放置其

8、它物品。二、集中统一保管本单位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科学排列方法, 做到存放有序、 整齐美观、查找方便,编制必要的存放位置索引或示意图。三、配置温湿度计、灭火器、电风扇等防火、降温、去湿设备,搞好八防(防盗、防强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确保档案的安全。四、 坚持经常定期检查所藏档案的安全情况, 做好记载;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向有关领导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五、坚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档案库房内外的整洁。档案室清洁卫生制度一、经常保持库房内外清洁,做到库内温度、湿度符合标准,保持库房内恒定温湿度。二、 库房内不能随意用水拖地, 以防止增加库房内湿度。

9、三、库房内档案、资料要定期整理,经常去灰扫尘,保持清洁,防止档案害虫寄生。四、库房内严禁堆放杂物和食品,以免起鼠患。五、库房内要随意备放灭鼠药,档案柜、架上要经常放置防虫药。 一、工作目标:1 .完成辖区常住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电脑信息录入。 以妇女、儿童、 65 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人为重点人群,逐步扩展到一般人群。建立统一、科学和 规范的健康档案,并录入电脑实行微机化管理。2 . 使健康档案及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健康档案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健康档案使用率达到60%以上。二、具体措施:1. 组织领导: 成立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

10、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如有不能达到规定的数量将列入年底绩效考核中。2. 培训宣传: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各站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的科学建立、 有效使用和规范管理, 同时, 采用多种方式在各社区范围内进行相关宣传,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3. 建档方式: (1) 门诊接诊:采用患者前来就诊,填写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的首页、第 1页、第 2页、第3页中的查体(妇科除外)接诊人员必须填写,带有*号的是选填的 (如辅助检查,如果患者有化验结果就必须填写 ) 。 (2) 在各村委会领导下, 与各村委会配合, 到辖区采集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等, 取得健康档

11、案建立的第一手材料。其中包括居民个人基本信息。 (3) 入户调查:采用下乡到村民家中采集方法。 在入户采集的时候, 为了得到辖区居民的配合,应加多宣传,加深辖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了解。同时,可以在村委会的配合下,与村干部、村医一起到家中采集信息。(4) 健康体检:通过下乡入户调查对居民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并做登记,利用每年的妇女检查、儿童随防、慢非病人随访、老年人健康检查等方式进行采集4. 建档要求: (1) 建立健康档案以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档案;(2) 坚持循序渐进, 从重点人群起步, 逐步扩展到一般人群;(3) 健康档案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客观真实准确

12、、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基础内容无缺失。5. 信息录入:开始信息录入前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掌握信息录入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 健康档案的录入由各卫生站医生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档案录入。并保证录入的档案合格率达到 100%.成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坚决同违反保密纪律的行业作斗争。二、未经允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档案库房,档案工作人员不得在档案库房会客、闲谈和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三、正确处理保密和利用的关系,查阅使用机密档案,必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四、未经本单位或档案主管部门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公布档案内容。五、利用档案时,不能随意携带档案外出或转借他人。六、 属于不归档的文件材料要经过鉴定, 不得随意处置、变卖;必须销毁的,应按规定登记,经主管领导批准,由二人以上监销。七、发现泄密事件,要及时报告,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尽力挽回损失。上海市政府2020年2月 5 日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组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