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浅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997605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乡市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乡市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乡市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乡市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乡市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乡市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乡市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浅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新乡市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浅析一、我市在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的一些成绩二、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路径分析(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2.企业战略重组工作积极推进(二)坚持培育和壮大战略支撑产业1.电池新能源产业2.生物医药产业3.新型煤化工产业4.冷谷产业5.特色装备产业6.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三)坚持集聚、集群、集约发展1.依托主导产业发展集群2.依托项目支撑发展集聚3.依托兼并重组发展集约(四)坚持节能减排、环保发展1.责任考核引导绿色发展2.传统产业改造升级3.节能工

2、程循环经济(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1.科技创新求突破2.机制创新求发展3.管理创新求稳定(六)坚持服务企业、和谐发展1.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2.“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三、结语新乡市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浅析摘 要:新乡市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6639”工业跨越工程行动计划为载体,促进“两化”融合,狠抓“改组、改制、改造”,推进“创新、上市、招商”,走集聚、集群、集约的工业化之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有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推动新乡走向全省第二方阵前列。关键词:新乡市 工业发展方式 转变一、我市在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

3、变上取得的一些成绩近年来,新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长短结合、结构调整、应对挑战、晋位升级”的发展思路,强化运行调节,加快项目建设,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发展为大、调整为重、创新为先,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奋力实现新乡崛起,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竞相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在工业发展上,新乡市不断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重的方针,以“6639”工业跨越工程行动计划为载体,促进“两化”融合,狠抓“改组、改制、改造”,推进“创新、上市、招商”,走集聚、集群、集约的工业化之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4、,转变发展方式,有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推动新乡走向全省第二方阵前列。2009年,全市1122户限额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0.15亿元,同比增长16.1%,占全省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43%,较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663.84亿元、利润122.9亿元、利税165.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38.4%、31.1%,增速分别居全省第2、4、1位,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绝对值较08年底分别前移了2、3、1个位次。二、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路径分析我市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理念,深化市情认识,探

5、索出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加快发展之路。具体来讲,从下面六个路径推动工作。(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近几年,新乡市列入省政府考核的156户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克难攻坚,目前已基本完成,成效显著。通过实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新上大型工业项目,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了经济布局,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工业增加值方面,绝对额从推进企业改制工作之初的2001年74.6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30.15亿元,累计增长475.9%;全省增速排名从2001年的14位

6、上升到2008年的第3位。在销售收入方面,从2001年的210.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663.84亿元,增长691.2%;增速在全省的排名从2001年第15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2位。在实现利润方面,从2001年的5.6亿元,激增到2009年的122.9亿元,增长2094.6%;增速在全省的排名从2001年的15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4位,效益突出显现。尤其是2006年较之2005年增速尤为明显:绝对额从2005年的23.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3.6亿元,同比增长87.9%;增速排名从2005年的全省第11位升至第3位。在利税方面,从2001年的11.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65.9

7、5亿元,增长1306.4%;全省增速排名从2001年的16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位。在限额以上企业数量方面,我市2009年达到了1122户,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就达到了274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1家,超20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16家,超5亿元企业43家。2、企业战略重组工作积极推进。为了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工作,我市建立了推进企业战略重组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制订了企业战略重组工作方案和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的若干优惠政策。目前,战略重组工作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积极引进央企对我市企业进行重组。通过引进央企等大型、知名企业对我市企业进行重组,做大做强我市产业规模,促进

8、经济跨越发展。其中:市政府与中航集团工业系统公司于2009年9月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2010年1月28日中兵集团中兵光电科技公司增资重组760厂万象公司暨建设中兵通信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后,2010年3月18日中兵集团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工兴建中兵通信科技工业园。二是以项目合作促进战略重组。发挥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以项目合作推动企业战略重组。其中:新飞集团与深圳市嘉铭仁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的汽车电子项目,一期工程规模50万台/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的建设工程于2009年底全部竣工,2010年6月份投产。金龙精密铜管集团与台湾必翔公司实现强强联合,2009年9月签约共同投资建设年产30万辆

9、动力汽车及动力电池项目。新乡市首座电动汽车示范工程大型充(换)电站建设项目于2010年4月12日奠基开工。三是加快推进本市企业强强联合。为了加快战略重组步伐,积极鼓励域内企业有效整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中:矿山起重机公司、风帆起重、泰达机械、盛达起重、天振配件等16户起重设备及配件生产厂家于2009年2月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了矿山集团。以河南科隆集团为首的总规模在30个亿以上的27户化工装备相关企业,于2009年3月组建成立了新乡市化工装备企业集团。豫飞集团于2009年8月出资重组了豫新矿山设备有限公司,新上项目,配套完善豫飞集团产业链条。四是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张发展。在引进的

10、同时,我市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按照靠近市场、靠近资源、靠近技术聚集地的原则,扩张发展。金龙集团墨西哥工厂于2009年10月28日开工生产,跨出了金龙集团“走出去”海外投资发展的第一步。河南奔宇电机有限公司先后重组佳木斯宏力电机有限公司等5户省内外企业,2009年5月,成立了奔宇电机集团。(二)坚持培育和壮大战略支撑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新乡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0年到2012年,全面实施工业跨越发展3年行动计划,继续培育和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工业经济规模化、产业化。1、电池新能源产业:主攻动力电池及电动车产业链,重

11、点培育了环宇集团、科隆集团、金龙集团等龙头企业,卓威电源、超能电源、吉恩镍业、比得利等骨干企业。在电池新能源研发方面,目前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研发中心1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投资近3000万元的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及检测设备的国家(新乡)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仅有新乡和天津两家)正在加快建设,明年上半年有望投入使用。2009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67.98亿元、利税达11.16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6家,超10亿元企业1家。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利税40亿元,全力打造成中国电池城。2、生物医药产业:主攻生物医药、现代中药、新化学制药、药材、医

12、用卫材等产业链,重点培育了华兰生物、新乡双鹭、百泉药业、华星药厂、拓新生化、新谊医药、飘安集团等药业骨干企业,行业规模占河南省1/4,实现了中高端球形氢氧化镍产量、血液制品产量全国第一,青霉素国内市场占有率30%、出口量全国第一的骄人成绩。2009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新乡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63.14亿元、利税达29.01亿元。到2012年,将实现销售收入达345亿元,利税58亿元。3、新型煤化工产业:主攻煤转化,增强甲醇、氮肥、二甲醚、三聚氰胺等先导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发煤层气、乙二醇、烯烃类、丁辛醇、丙烯酸及脂、二甲基甲酰胺等高附加值下游产品。重

13、点培育赵固两矿、中新化工、金天化工、心连心化工、中科化工等骨干企业。在新型煤化工科研上,加强了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筹建煤化工研究院,把握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沿,适时谋划实施产业链上的新项目。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60.25亿元、利税达3.12亿元。全市合成氨能力达到180万吨,甲醇产能近百万吨,化肥产量达到95.4万吨,均占全省总量的1/4以上。到2012年,将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40亿元。4、“冷谷”产业:主攻冰箱冰柜、家用空调、铝铜管材、精密铜管、制冷两器、低温冷藏车等产业链,重点培育了新飞集团、新航集团、金龙集团、科隆集团等骨干企业,极大地巩固和增强了新乡制冷产

14、业在全国四大制冷产业基地中的地位。新乡市制冷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已经形成较大规模,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175.12亿元、利税达10.27亿元。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75亿元,利税27亿元。5、特色装备产业:主攻起重机械、盾构机、新型印刷设备、大型振动机械、新型煤化工装备、风电装备等大型设备,重点培育了豫飞集团、卫华起重、太行振动、新机集团、科隆石化、中铁隧道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企业集团,全面提高机械工业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形成以起重、振动、煤化、环保装备为主体的特色装备产业体系。我市起重机械和振动机械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20年来,我市起重装备制造

15、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整个装备制造业当中的领头雁。振动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覆盖面达95%以上,占有率为30%以上。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311.74亿元、利税达30.06亿元。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612亿元,利税58亿元。6、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巩固和扩大冷藏车、保温车、厢式运输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公路养护工程专用车等现有专用车产品优势;汽车零部件突出发展“三总成一部件”优势产品,即汽车空调总成、转向器总成、制动器总成和汽车“三滤”;大力发展电动车动力总成,扶持发展汽车电子电器、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品。逐步形成了以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高远公司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零

16、部件产业园,以卓威公司、天禄公司、恒力电器等骨干企业为主的牧野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聚优势明显。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110.22亿元、利税达11.80亿元。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17亿元。(三)坚持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按照省委建设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意图,新乡市在2006年初提出构建“一轴五带三级37个产业聚集区”的产业布局,呼应郑州发展。2009年初,河南省启动产业集聚区建设,我市将37个产业集聚区合并调整为28个,省定首批175个产业聚集区我市占13个,2010年初,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启动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新乡高新技术集聚区、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新乡县经济技术产业聚集区等4个产业集聚区列入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对象,居郑州(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