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991606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础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讲课提纲)一、劳动法的概念和原则(一)劳动法的概念对于劳动法概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综合性的劳动法,即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和范围:根据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

2、执行。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劳动法所包含的,在调整劳动关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的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由若干劳动法律制度组成,而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又由众多的劳动法律规范构成,全部劳动法律规范是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一)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二)劳动条件的基准化(三)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四)劳动执法的规范化三、劳动法的主要特征(一)劳动者保护与劳动管理统一的法律劳动法首先是劳动者保护法。劳动法在总体上是向保护劳动者倾斜的。(二)劳动关系协调与劳动标准相结合的法律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在许多方面是以劳动标准为基(三)实体法

3、和程序法兼有的法律劳动法是实体内容和程序内容兼有的法律,主要是以实体法为主,兼有程序法的内容。四、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者两个条件:1.达到法定年龄且具有劳动行为能力;2.成为用人单位管理下的从事劳动并以此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二)用人单位(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五、权利与义务(一)劳动者的权利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4.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8.劳动者还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二)劳动者应

4、当履行的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5.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三)用人单位的权利1.劳动用工权:(1)招工权(2)用人权,也是劳动力的管理权2.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3.工资奖金分配权(四)用人单位的义务1.为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提供条件保障;2.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并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3.认真履行劳动合同;4.依法保证并合理安排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遵守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5.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及各项待遇6.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7.依据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5、、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创造条件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六、劳动合同(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条件1.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条件(1)主体合法(2)资信能力2.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条件(1)年龄条件(2)劳动能力条件(二)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1.平等自愿原则2.协商一致的原则3.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三)劳动合同的内容1.劳动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同时进一步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7个必备条款,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补充条款。2.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3.补充条款补充条款内容不得违背法律有关规定,补充内容可由当事人针对具体劳动关系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约定。常见内容有:(1)试用期的约定(

6、2)职工休息休假安排(3)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4)培训费用的支付(5)赔偿、其他福利待遇(四)劳动合同的变更变更劳动合同时的注意事项1.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和合法原则,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变更,并签订书面协议。2.变更劳动合同必须在原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内进行,即在劳动合同期满前这一段时间内,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提出变更要求。(五)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没有履行完毕之前,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双方提出终止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一般包括法定解除和协商解除两种。1.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2.对用人单位

7、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六)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1.用人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约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劳动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8、七、劳动时间(一)各种工时制1、标准工时制标准工时制是指每日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得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2、综合工时制综合工时制是针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要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部分职工,采用的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3、不定时工作制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每一个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二)休息与休假1.一个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2.休息日3.法定休假日(三)延长工作时间1.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条件(1)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指企业接到紧急生产任务,如果不能如期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势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收入。在这些情形下,可以

9、延长工作时间。(2)必须与工会协商。企业决定延长工作时间,应当把延长工作时间的理由、人数、时间长短等向工会说明,以征得工会的同意。如果工会认为延长工作时间的理由充分,就可以同意延长工作时间。如果工会认为延长工作时间的理由不充分,也可以不同意延长工作时间。(3)与劳动者协商。企业决定延长工作时间,还应当与劳动者协商。(4)延长工作时间必须符合劳动法的规定。2.延长工作时间的经济补偿八、劳动报酬(一)劳动报酬的构成形式我国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从其构成形式而言,主要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和津贴。 (二)最低工资制度1.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

10、报酬。2.最低工资的保障和监督九、劳动保障监察(一)劳动保障监察职责1.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法律宣传是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其执法人员的一项基本职责。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活动来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3.依法予以行政处理劳动保障行政处理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通过监察执法活动发现用人单位及其他组织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拒不履行法定义务,做出责令其履行法定义务行政处理决定的行政行为。4.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劳动保障行政处罚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用人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人所给予

11、的行政制裁。主要有以下几类:(1)警告。一般适用于对那些违反劳动保障行政管理法规程度轻微,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大的行为。(2)通报批评。通过新闻媒体或政府文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用人单位及其他组织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进行批评。(3)罚款。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强制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缴纳一定数量款项的行政处罚行为。(4)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指行政机关根据有关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将行为人违法所获得的财物或非法财物强制无偿收归国有的一项行政处罚措施。(5)暂扣或吊销许可证。(6)责令停产、停业。(二)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权利义务1.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权利2.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义务(三)劳动保障监察内容1.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3.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标准4.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四)劳动保障监察基本制度1.日常巡视检查制度2.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