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9915005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26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第一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一、 简述组织的基本涵义(0707 简答)(一)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因此,组织也可以说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二)对组织涵义应把握以下要点:1 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动态)2 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就是把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中有效、合理的配合关系相对固定下来, 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和责、 权、利相结合的组织机构模式;(静态)3 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它自身则

2、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目标)4 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结合体)5 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与社会相互作用或成为独立的法人,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开放系统 )6 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社会技术系统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组织的理解。 (0504 论述)(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 )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3 )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4 )组织必

3、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5 )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6 )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7 )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二、 行为的概念(一) 行为(0604 名词):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即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狭义的行为:指有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二

4、)人的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既符合环境又满足本身需要)2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环境作出不同的行为)3动态性。(随时间、地点变化而变化)4可控性。(可通过各种措施消除消极行为,诱导积极行为)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三、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具体涵义(0807 )组织行为学( 0607 名词):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更具体地讲,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

5、应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F)(一)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二)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性。(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四)研究目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把消极行为诱导为积极行为,提高各类人员积极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实现组织目标。四、 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0507 )试述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0304 )管

6、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是由组织行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1 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 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 研究组织学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 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 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使管理者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改革,增强活力,

7、提高绩效;6 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一、 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二、 两重性既有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属性,又有特殊规律性这种社会属性。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是由什么决定的?(0704 简答)(1 )是由多学科性决定的;(2 )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3 )由管理的两重性所决定的。三、 应用性它属于应用科学,其直接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

8、作绩效。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 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美国;2 起源于心理学;3 1988 年,美国的罗伯特维卡教授和富兰克林斯克伯兹,又进一步提出“组织科学”的概念;并把组织科学划分为四个组成部分。简述组织科学的组成部分(0904 简答)(1 )组织行为;(2 )组织理论;(3 )人力资源管理;(4 )组织发展。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一、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一) 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0907 )。组织行为学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它从人力的投入开始,通过依次地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9、、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出为止。这四个层次间存在着双向的关系。(二)影响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因素1 主观内在因素:生理、心理、文化因素。2 客观外在因素: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因素。(三)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不同反应主要取决于两个大类的影响:1 人的主观上的特征;2 人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各种特征。理论模式:行为 f ( Pa、b 、 c Em 、n 、o )二、 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1 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必须要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2 心理学最早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

10、是“人事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3 组织行为学实际是组织中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4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都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和应用帮助甚大。(二)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 0404 简答)(1 )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2 )研究组织行为就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组织、群体和个体之间是彼此互相依存的关系,它们与环境构成互动的复杂的社会体系;(3 ) 组织中的行为是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因此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必须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关系着手。(三)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1人类学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2文化的功能有以下五点

11、:(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4)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四)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与组织行为学这些学科也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1 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 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 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 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 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 对未来的预见性第二节研究的基本过程一、 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一)观察和实验(二)分析和评价(三)预测和推断(四)检查和验证二、 六个

12、步骤的循环系统1 确定研究课题2 选择研究理论和模式3 形成假设4 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和方法5 实地观察和实验6 说明研究成果第三节研究的主要方法一、 案例分析法( 0904 名词)这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的描述和说明。(一)方法研究人员利用组织正式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考察所收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结构内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搜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 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研究和分析。(二)优点:1 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和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2 提供了研究建议,为未来的实践和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作了许多准备;(三)缺点:1 它描述实况,变量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2 研究人员本身的主观性也会影响对案例的不同分析。二、 观察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