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导学案(XX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989780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 导学案(XX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导学案(XX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导学案(XX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导学案(XX版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 导学案(XX版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 导学案(XX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 导学案(XX版七年级下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美文档 孙权劝学 导学案(XX版七年级下册) 【导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教学难点)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

2、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堵四的,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这回

3、,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卿(qn)岂(q)孰(sh)涉猎(sh)遂(su) 2文言知识梳理 (1)词义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人。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3)一词多义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4)古今异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古义:推脱今义:告

4、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3作者名片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4有关文中人物 (1)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带领其军,继续与刘备

5、维持和好关系。 (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故。 (3)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同座互检诵读,纠正错误。 (3)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句。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6、!”(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脱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2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研讨下列问题。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交流点拨】先推脱后接受。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交流点拨】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

7、举动? 【交流点拨】大惊-拜蒙母-结友。 (5)概括情节:“学”是文章中的一条线索。 【交流点拨】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交流点拨】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其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交流点拨】“邪”表示反问句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8、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的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思考讨论: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

9、情? 【交流点拨】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权、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感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交流点拨】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步骤四理解课文探究写法 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详写“劝学”“论议”,尤以“论议”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取得巨大进步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

10、重要性和作用,以此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 2拓展延伸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100字以上。 【交流点拨】示例:我真羡慕你成绩这么好。现在你什么都不缺了,只需要在体育方面提高一下自己。如果你认为自己身体不好,不能锻炼。那我要说,越是身体不好才越需要锻炼呢。而且,我们又不是锻炼成什么奥运冠军,只是用来强身健体罢了。你看我现在,身体好了,精神状态也好多了。你说呢?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不可不学(必要性)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语重心长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论议轻松调侃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步骤四理解课文,探究写法。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