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文明的冲突与交融【热点知识扫描】我们现在的人类文明是在过去各个种族,各个区域文明冲突和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既有血与火的暴力冲突又有田园牧歌式的和平交往,现对本专题的要点知识梳理如下:1.古代区域文明的冲突①希波战争②亚历山大东征③布匿战争④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⑤古埃及被波斯所灭⑥十字架与新月的战争⑦拜占廷灭亡⑧古巴比伦2.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①阿拉伯数字②马可·波罗来华③日本学习隋唐的大化改新④佛教的外传⑤丝绸之路【重点材料选读】◆十字架与新月的战争(1095—1699)在现代,宗教信仰的不同常常会引起严重的冲突事件而在十一世纪至十七世纪,这种“为神而战”的“圣战”更是席卷了整个欧严大陆对欧洲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都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时代吧再次确认那血与火的历史进程第一次十字架远征算是很成功;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以惨败收场;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也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本来以压夺回圣城为目的虔诚的宗教运动,却沦落成抢劫富裕城市的卑劣野蛮战争第四次远征大伤了做为十字架反对新月的桥头堡、前沿阵地——君士坦丁堡的元气,也使得基督徒内部不和谐的种子破土发芽。
这时应该是穆斯林去有效的反击基督徒——新月反对十字架——最好的时机了但他们任何一方都暂时不能轻举妄动因为另一个巨大、可怕的力量从东边而来,从亚洲而来蒙古人!成吉思汗!一个伟大强悍的统治者,他的铁骑旋风扫掠过亚洲后,吹到了欧洲大陆◆亚历山大东征Alexander’s Anabasis 公元前334—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着一支由3.5万人组成的军队,灭亡了包括埃及、巴比伦在内的庞大的帝国公元前324年春,亚历山大返抵巴比伦,东征结束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远征军连续作战10年,行程万余里,进行上百次强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平原地和沙漠地作战,建立了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的庞大亚历山大帝国作战中,亚历山大正确选择战略方向,合理运用马其顿方阵战术,善于组织步兵与骑兵、陆军与海军协同作战,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并用等,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希腊与亚非诸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战争是一场血泪史,也是一场文明发展史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古老的东方文化碰撞与结合,使当时的自然科学飞跃发展。
◆希波战争——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碰撞人类文明古国之一——希腊,战争多少个世纪连续不断公元前492年开始,这里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希腊、波斯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一蹶不振马拉松赛的由来公元前490年春,大流士一世派达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军约5万(包括近400艘战船)第二次远征希腊首先攻占并破坏了埃雷特里亚城,继而南进,在距雅典城东北约40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面对强敌,雅典政府一面紧急动员全体雅典公民赴马拉松应战;一面派遗长跑健将腓力庇得星夜奔往斯巴达求援他在两天内跑了150公里,于9月9日到达斯巴达斯巴达人虽然同意出兵,但声称只有等待月亮圆了才能出兵援助这样,反波斯入侵的任务就完全落在雅典身上9月12日晨,马拉松会战开始希腊步兵占据有利地形,主力分置于两翼,趁波斯军大部分骑兵尚未赶到会战地点,佯作正面进攻波斯军依仗兵力优势,取中央突破战术希腊中军且战且退,波斯军步步进逼希腊军突然发起两翼攻击,其长枪密集方阵攻势凌厉,波斯军抵挡不住,仓皇后撤希腊军乘胜追击,波斯军溃败,退至海上回国此役,希腊军歼敌6400人,缴获一批舰船,自身损失不足200人。
马拉松会战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之一雅典人获胜后,又立即派腓力庇得从马拉松奔回雅典去报喜他一下子跑了42公里又195米,到达雅典城时,已经精疲力竭,只喊了声“高兴吧,我们胜利了!”就倒地而死了后世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和腓力庇得,就举行同样距离的长跑竞赛,并定名为马拉松长跑萨拉米斯海战公元前480年9月,萨拉米斯海战开始,波斯舰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呈围攻态势希腊舰队隐藏在艾加莱奥斯山后,编成两线战斗队形,勇敢地发起攻击希腊战船船体小,运动自如,能够灵活地袭击敌舰,船体硕大的波斯战船调度失灵,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甚至自相碰撞而沉没波斯海军遭受重大损失,亲征希腊的薛西斯一世深恐后路被切断,仓皇败逃回国其陆军退至北希腊公元前479年8月中旬,希波双方陆军在布拉底附近举行决定性会战斯巴达统帅包桑尼率领希腊联军约10万人,重创占有明显优势的波斯陆军,波斯人的第三次远征以失败告终希波战争是一场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战争英国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坎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在历史上,再没有比这两个会战更伟大,它们好像是两根擎天柱。
负起支持整个西方历史的责任◆争夺地中海霸权的布匿战争罗马为了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开始向外扩张,与早已称霸西地中海的迦太基发生冲突,于是引发了两国之间战争因为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把它们之间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战争先后爆发了三次最后迦太基被罗马攻陷,一个曾经繁荣、昌盛的文明的国家就这样消失了布匿战争使罗继承了迦太基的财富,吸取了迦太基的文明成果,使罗马变得非常富有和空前强大◆为什么全球人都用阿拉伯数字?原因只有一个:简单通常我们把1、2、3、4……9、0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这些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它们最早产生于古代的印度可是人们为什么又把它们称为“阿拉伯数字”呢?据传早在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渐渐征服了周围的其他民族,建立起了一个东起印度,西到非洲北部及西班牙的萨拉森大帝国到后来,这个大帝国又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国家由于两个国家的历代君主都注重文化艺术,所以两国的都城非常繁荣昌盛,其中东都巴格达更胜一筹这样,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于此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并消化,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马可·波罗行记》——东西方交流中无尽的迷团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元世祖时来华,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1295年回到威尼斯后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部书叫做《马可·波罗行记》。
《马可·波罗行记》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尚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载了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马可·波罗讲述了当时皇宫的情景:周围有一圈大理石的平台,外侧装着美丽的柱墩和栏杆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着镀金的龙,还有各种鸟兽以及战士的图形和战争的图画屋顶也布置得金碧辉煌,琳琅满目大殿非常宽敞,能容纳一大群人在这里举行宴会皇宫内还有许多独立的房屋,构造精美,布局合理,并装着红、绿、蓝等各种颜色《马可·波罗行记》所承载的内容是丰富而详实的,它不仅给欧洲人带来了太多的惊讶,更给整个西方带来了中国富裕强大和文明昌盛的信息这在欧洲引起无穷的联想和震动,它带给欧洲人一片全新知识天地行记打破了很多猜疑和宗教谬论,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自此两大洲的距离,才开始拉近正是由于这部书,在东西方文明的交往中,谱写了和谐的篇章想想答题思路】选择题1.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 .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B. 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C. 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D. 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思考提示:这是2006年湖南常德中考题,本题考查对知识和观点的辨析能力,从细微处考查思维品质,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是阿拉伯人续传,文艺复兴的兴起有阿拉伯人的作用,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历史上阿拉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正确答案为C2.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奥运会中有马拉松长跑的运动项目,这一运动项目与下列那一历史事件有渊源( )A. 希腊内战 B. 希波战争C. 斯巴达克起义 D. 亚历山大东征思考提示:这是2006年湖北黄冈中考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希波战争中的著名战役马拉松长跑的来源,同时又与奥运会相联系,本题既是考点又是热点。
3.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身穿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场,轰动一时此时期中国所处的时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唐朝思考提示:这是2006年贵州毕节地区中考题,这是一道中外历史结合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看事件是处于哪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处于什么时期,再联系到这一时期的大事本题展示的是公元前1世纪,由此想到中国是西汉时期,继而想到这一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恰好与本题相吻合,所以答案应为B4.日本大化改新参照的是中国哪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制度(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思考提示:这是2004年湖南岳阳中考历史题,本题考查学生中外历史结合的能力,大化改新是日本派遗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正确答案为A5.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A. 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B.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 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开自于战争思考提示:这是一道2006年湖北宜昌市中考题,本题主要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暴力冲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故选A 6.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品是( )A .《马可·波罗行记》 B.《蒙娜丽莎》C.《最后的晚餐》 D.《神曲》思考提示:这是一道2006山东潍坊市中考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马可·波罗行记》在东西文明所占的地位而B、C、D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没有关系正确答案为A7.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 )A. 亚历山大帝国东征B. 希波战争C. 罗马帝国的扩张D. 马可·波罗来华思考提示:这是一道2006年湖南常德中考试题,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方式的类型其中A、B、C项是文明交往方式的暴力冲撞,只有D是和平交流所以应选D8.15世纪中期灭亡拜占廷帝国的是( )A.亚历山大帝 B.法兰克王国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思考提示:此题为2005年山西实验题目,学生思考此问题时,想到拜占廷是世界上信仰基督的国家,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强大之后灭了拜占廷,由此想到答案为D非选择题1.举出古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和平交往的三例重要历史事件,并任选其中一例说说它的影响。
思考提示:这是2005年山西实验区的题目,主要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