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iqmpd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9868620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iqmpd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j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iqmpd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j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iqmpd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j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iqmpd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j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iqmpd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iqmp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iqmpd(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摘要: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增长。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居多,所以要向全民致富,就要致富农民。而致富农民就要减少农民,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想城镇和非农产业以及农业产业内有序的转移,让更多农民变成个人、变成市民,改变农业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低效配置,这也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般规律。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优化是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条件。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治本之策。所以积极开展有效地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从而加速“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

2、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 职业教育 城乡发展作者简介:姓名:王文青职业:学生所在学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所在班级:0903101所在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方向)指导教师:姓名:张义柱所在单位:郑州航空管理学院收稿日期:2011年3月20日一、提出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农业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向非农业产业及城镇的转移。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实质上属于农业农村结构的调整的范畴,触及“三农”问题的核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

3、加农民收入,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办好这件大事。”稍早前的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也提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国家也作出了相应的政策,比如针对一些农产品价格的干预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补助农村耕地劳动者、发放津贴。这些政策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确保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要实行科学劳作、产业分工,从而有助于提高效益。达到这样的目标的关键就在于调整农业结构及农业内部的劳动者数量、提高人力素质。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要坚持科学劳作、专业劳作、合理分工劳作,从而达到合理的产业化经济劳作,这样才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产业化经济劳作成为农村劳

4、动力农业产业内转移的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村劳动力也出现了剩余,无形中推动了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反过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经济更有效率,收入更多,从而达到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为劳动力积极且有效的转移提供了条件。伟大的经济学家舒尔茨也反复强调人力资本是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二战后的西欧伤痕累累却很快从一片废墟中重振起来,这考的就是人力资本。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也正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匮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只有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人力资本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更快更好的完成全面实行小康的计划。对于农村,怎样提高人力素质?这就要向他们提供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可以为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

5、本积累提供切实保障、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就业空间。所以要使农民增收、城乡收入差距减小、国家实现小康计划就要从农村下手,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我国职业教育有效的联系起来。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调研报告调查时间:3月11日3月14日调查地点: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调查目的: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方法:阅读商丘日报获取信息、走访乡村农户、询问乡政府农民的基本就业情况。调查结果:(一)河南省商丘市基本情况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密集,人均收入比较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商丘市位于河南省的东部,地处黄淮腹地,总面积1070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91.9平方千米)。商丘下辖2个市辖区、1个省级开发区、6个县、

6、1个县级市;共61个镇、116个乡。总人口796.4万,其中乡村人口718.2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数据来自商丘农业网)。商丘在改革之前是全国的重点贫困地区之一,被称为:“国务院老要饭户”1953年至1978年,商丘地区农民26年共吃国家接济粮40亿斤,其中1953年14927万斤,1963年54377万斤,1978年6181万斤;1950年至1978年商丘地区吃国家救济款2亿零2千多万元,每个农业人口合362元。改革开放后商丘地区在4年时间向国家贡献粮食11亿斤,如今的商丘已能基本维持温饱,但经济仍然很落后,发展缓慢。(二)河南省商丘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商丘日报:2010年1月26日,记者

7、从商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2009年,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农民工就业,使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222万人,创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历史新高,劳务收入达到152亿元。 (三)商丘市永城市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年份转移人数转移产业人数(万)转移流向总收益一二三2009305万人02817091313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西部大开发也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方向264亿左右 201032万人02116591520同上30亿左右 近年来,永城市把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来抓,建立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以劳

8、务输出公司、职业介绍中心及劳务输出基地为依托,不断加强和完善劳务输出平台,把农村富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为保证劳务输出的质量,永城市还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充电”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培训、职业教育。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到质量型、由劳务型到智能型和技能型的转变。永城市先后与河南农大、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等单位联合办学,培养高素质的农民技术工,先后培养出20多个专业、2000多名技术人才,有9000多名务工人员考取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成为用工单位的业务骨干。永城地下富含煤矿,在劳务输出的同时,永城兼顾本地区的煤矿业及农业发展。结构逐渐优化,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9、也显著提高。同时,永城市又建立了还乡创业激励机制,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外出打工者提供宽松的回乡创业平台。该市每年派人到外出务工人员密集区召开务工人员座谈会,及时了解他们在外的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回乡创业的困难。目前,“外出打工挣大钱,回乡投资办实业”已成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共识。(四)对职业教育的分析1、什么是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与传统学科是教育的区别职业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不同点:传统学科是教育将各类课程按顺序分阶段排序,组成各个课程相互衔接的结构体系。而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按工作任务、工作项目要求构建融知识和能力于一体的课程。教育内

10、容不同,传统学科式教育内容以学科体系为依据,注重理论与知识的传授,知识与工作任务联系较弱,理论知识较强。现代职业教育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建立在整体的、过程导向的职业分析的基础之上,注重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传统学科教育以学校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现代职业教育采用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年龄段不同,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年龄段较分散,传统学科教育培养人才年龄段较集中。2、中国职业教育的良好现状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我国将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的这一份通知,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中央政府加大投入,设立了中等

11、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在2007年得到明确规定。据统计,从2006年到2009年,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400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资助面达90%;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受资助面超过20%。(数据来源:教育信息网)。中央政府的推动,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各地区政府大力宣传,投入资金,企业也为自己培养大批人才。从而国家的大力扶持政策,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职业学校自身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作出的改革调整,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3、我国职业教

12、育存在的问题国家虽然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叫阳光工程,这种过程正是一种职业教育,但是却在开展的过程中逐渐与劳动力转移这个核心内容脱离,也暴露出几个问题。 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在职业教育与传统学科教育的比较中已经提到,职业教育比较重视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掌握高深的理论和尖端的科技知识,而是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和技能使他们能投入到一定生产中。所以,在总体教师方面,文化课教师比例占小部分,专业课教师比例占大部分。教育部在关于“十五”期间加强职业院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应达到60左右,兼职教师比例一般不能少于10%。课程安排不合理我们知道,农村劳

13、动力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把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大致分为两部分:基础较差的甚至文盲的中年农民工和基础较好的中途辍学的青少年。所以针对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基础的学习者应传授不同的知识,掌握不同的技能。在这方面,我国应增大师资队伍、增强投资力度,不能马马虎虎的过一遍,应该让每个培训的农民工都真正受益,真正学到技能。只有这样农村劳动力才能尽快找到岗位,并实现有序的转移。培训专业和培训项目应该灵活多样化 我国职业教育知道科目往往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使得培训出来的农民工就业会出现两种不好的情况,一是由于职业教育机构不能及时掌握信息,有些急需劳动力的技术工作缺乏劳动力的培养,二是培训单一,是有

14、大量劳动力去竞争极少量的岗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专业设置和专业项目也应该跟得上变化,所以设置培训专业应该灵活多样。只有这样我国农村劳动力才能及时就业,增加收入,才能更好的推动劳动力的转移,职业教育才能有效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逐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联系的理论分析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它以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即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及健康水平来表示,是这些方面的价值总和,人力资本和其他资本一样,要靠投资而形成的。”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的二

15、元经济理论。刘易斯最早的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边际生产力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和非农业化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此后,费景汉和拉尼斯修正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假设,在考虑工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的基础上,完善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发展思想。托达罗理论,他就农业劳动力转移提出了4个假设:(1)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量或迁移率与就业概率成正比,城市就业机会越多,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移民规模越大。(2)农村劳动力依据自己对城市就业机会的了解而作出迁移的决策,带有很大的“盲目性”。(3)农村剩余劳动力金融城市后,并非全部立刻进入现代工业部门,其就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没有技术的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后,首先是在所谓“城市传统部门”找工作,如个体商贩、非熟练服务员、非熟练手工折、非熟练建筑工人等;而到了第二阶段,他们从“城市传统部门”中出来,到现代工业部门中找到固定工作。对此应当研究城市传统部门的规模、比例和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等。(4)农村劳动力觉得移入城市的因素有三个。一是人们对城乡间“预期收入”的期望。二是城市就业的可能性,农村人口就会认真对待这种迁移行为的选择。三是城市人口自身的自然增长的状况。因此托达罗认为决定劳动力流动的不是实际收入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