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986787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张吉良 (深圳大学文学院外文系,深圳 518060)08 英语 2 班 周璐 0808100223薛蕊 0809100136一、引言一)口译的主要工作方式:1. 交替传译:译员在听辨来源语语音符号的同时,借助主题和认 知知识以及口译笔记 ,待讲话人完成部分或全部发言后 ,随即用 目的语传达给听众。2. 同声传译:译员在听辨来源语语音符号的同时 ,借助主题和 认识知识,同时用目的语把讲话人所表达的信息以口头形式几 乎同步地重新表述出来。二)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过 程比较相似性以及差异:1口译工作程序2译员注意力分配3记忆方式4脱离原语语言外壳5译语发布与

2、译语质量6译语质量评判7译员的工作方式及其影响8口译技术9对译员的素质要求二、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的异同一)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1巴黎释意学派翻译理论将口译工作程序分为三个步骤 :1) 在原语语音符号的接收过程中,启动语言外知识,使之与语言 知识相结合,建立原语语篇层次的意义。2) 丢开原语措辞,即脱离原语语言外壳 ,记忆原语所表达的信 息。3) 以目的语为载体,对原语信息进行编码,并发布译语。 2交替传译工作程序特点:1) 呈“历时性”线状展开,译语发布在原语讲话的片断或全文 结束之后。2) 更容易启动认识知识,克服原语词汇和句式的束缚。3) 在口译笔记的帮助下 ,借助短时记忆力记忆原

3、语信息发布译 语。3同声传译工作程序特点:1) 呈“共时性”,原语信息发布与译员对原语信息的接收、脱 离原语语言外壳、译语产出等几乎是同时发生的。2) 译员对原语的接收、理解、记忆和译语的组织、整理、发布 与监听、修正过程都被最大限度地压缩了3) 能够对原语讲话内容进行持续不断的有效预测。4) 译员需根据原语讲话的题材、体裁、语速、讲话的方式以及 对原语的理解程度、译员的个人爱好等因素来确定原语与译语间 的时差幅度。(二)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对译员注意力分配的影响1交替传译:1)译员的信息接收和译语发布是先后分开进行的。2)有利于人脑的智力运作机制有效地计划。3)有利于执行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方案

4、、控制注意力的方向和 对象,避免译员传译时因为“一心多用”出现顾此失彼、心力交瘁 的状态。2同声传译:1)译员的原语信息接收和译语产出是一对同步进行的“共时 性”双作业活动。2)由于顾此失彼的注意力对语言和副语言信息关注不够 ,导致 语境提示的缺乏 ,进而阻碍译员对原语信息的理解 ,而理解的困难 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听辩的结果。3)面对源源而至的原语信息,译员若难以把握迅速、有效的译 语组织、发布、修正的机会,将造成译语发布的困难甚至停顿。 (三)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译员的记忆方式1交替传译记忆方式:异步进行。尽管有熟练的笔记技术的帮 助,仍需要在听辨过程中调动短时和长时记忆力 ,将原语信息在脑 中

5、保留至译语发布完毕。2同声传译记忆方式:同步进行。在原语讲话进行时,紧随其后 将原语信息译给目的语听众,只需借助瞬间记忆(偶尔也会动用短 时记忆)。1交替传译:有较充分的时间来完整地听辩和理解一段讲话的 语篇意义 ,因而易于在译语搜觅时丢弃原语词语外壳 ,专注于以目 的语词语为语言外壳再现原语讲话的意义。2同声传译:难于在脱离原语词语外壳的基础上,以完全独立于 语言等值的方式进行理想的意义翻译,同传译文总会夹杂着一些机 械代码转译后形成的语义等值。(五) 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译语发布及译语质量1译语发布交替传译:1) 在原语信息译出之前,已经知道发言者的论点轮廓。2) 有充裕的时间根据目的语受

6、众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习惯 ,对信 息快速重组,以目的语受众习惯的方式筛选并组织起更好的译语表 达。3) 译语的发布更顺畅、语言更简练、更富有逻辑性 ,译语质量也比较稳定同声传译:1) 在刚获知原语讲话的只言片语及其语篇意义不明晰的情况 下,将语言与语言外知识结合 ,从原语词汇和短语意义出发 ,对原语 讲话不断作出预测,为合理、准确的断句提供依据和保证。2) 按照听到的原文顺序 ,不断地把句子切分成单个的意群或概 念单位,再把这些单位比较自然地连接起来,翻译出整体的原意。3) 由于断句不当,造成译语滞涩甚至错误时,必须采取重译、改译、补译等措施迅速加以补救。2译语质量译语质量的影响因素:1)译员的

7、听力理解水平2)原语讲话内容的不可预测性3)译语产出的时间限制4)原语讲话的题材和体裁样式、话语结构5)原语发布的方式(即席发言还是念稿发言)6)原语信息的密集度、7)讲话人的语言水平、讲话口音、速度8)声音接收和传输设备的工作状况交替传译译语:1)可接受性高,译员在传译过程中因失误而需要进行补救的时 机相对来说要少。2)译语较为通顺、达意,而且简练、富有逻辑性,其整体质量比 较稳定,更加接近笔译的效果。同声传译译语:1)难以产出最佳译语,译语结构松散、拖沓,缺乏整体紧凑感。2)由于译员紧随着原语讲话进行翻译,同传译文容易受原语词 汇和句式结构的影响,出现一些“洋泾浜”式的译文。3)同传的译语

8、发布会常常出现错误、停顿、空白、遗漏或重复。4)同一篇讲话的不同部分会因为原语讲话的语速变化、涵载 信息量的密集程度、内容的陌生与否、以及是否涉及较多的数字 等原因,其译语的质量有相当大的差别。(六)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译语质量的评判1交替传译:译员工作质量可以即时得到检验,因为总有一部 分听众既懂得来源语又懂得目的语。2同声传译:译语受众、原语讲话人和精通双语的听众无法同 时听到原语和译文,故译语受众只能判断译文是否通顺、流畅和 传递着信息,而无法评判信息的忠实完整度。(七)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工作方式及其影响1交、同传的工作方式对会议进程的影响交替传译:1)额外占用会议时间,显著延长会议、会

9、谈进程,影响听众情绪和会议气氛,导致会议进程刻板、拘谨、沉闷。2)不便在使用两种以上工作语言的场合采用。同声传译:1)与交传比能显著加快会议进程,深受会议组织者青睐。2)听众积极的反应容易激发译员的职业自豪感。3)采用同传的会议规模一般很大,气氛庄重、严肃,译员工作 时端坐在同传箱里。2. 交、同传的工作方式对译员副语言信息把握的影响交替传译:1)对场地、设备等方面的要求不高2)一次活动往往由一名译员独立完成3)译员有时需要麦克风,有时仅需要备有记录的纸笔4)译员近距离直接面对听众,能更好地感受工作现场的副语言信息。同声传译:1)同传员一般 2 至 3 人为一个工作小组,轮流担任 20 到 3

10、0 分钟的口译。2)译员需要端坐在封闭的同传箱里,偷过玻璃跟踪原语发 言、关注会议进程。3)电子传输设备有利于译员间的互相合作,但却妨碍了译员 同讲话人和译语听众的直接交流,不利于副语言信息的把握。 八)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技术要求1. 交、同传相通的技术:1)译前准备技术2)原语听辨理解能力和更快速的译语组织表达能力3)代码转译技术4)笔记技术5)数字翻译技术6)语音控制技术7)译语组织技术8)视译技术9)应对策略等2. 交替传译:1)交传技术综合了口译中最核心的技术2)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是笔记技术,自始至终全程使用3. 同声传译:1)双耳分听技术(核心)2)原语信息预测技术3)切分句技术(核

11、心)4)试译技术5)译语组织与修正技术6)与同传小组内成员间的合作技术7)同传设备使用技术等 九)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对口译员的素质要求1. 交、同传译员所需要具备的素质1)在强大现场压力下“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2)传译活动时对所需调动的各种心智活动的快速协调能力3)译员的原语听辨能力4)目的语表达水平5)专业素养6)百科知识储备7)译员情急生智时的灵感和智慧8)译员的个人性格和多种才华等2. 交替传译:原语讲话一停,译员就必须立即开始传译。3. 同声传译:1)在原语讲话开始后仅仅几秒钟的瞬间等待后,译员需立即 发布译语。2)同传员需要拥有更敏捷的反应能力,更全面的口译技巧, 对原语信息更快的听辨、处理能力和译语搜索、组织和表达能力3)口译的最高境界,能胜任之人很少。三、结语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比较研究的意义:1. 促进口译理论的发展。2. 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两者的运作机制。3. 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所涉及的种种因素对其工作 程序的影响。4. 以便于更好地学习口译、掌握口译、教授口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