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杂感-咏物抒怀的作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9830714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诗杂感-咏物抒怀的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诗杂感-咏物抒怀的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诗杂感-咏物抒怀的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诗杂感-咏物抒怀的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诗杂感-咏物抒怀的作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诗杂感:咏物抒怀的作文以前读诗都指旧体诗,下同是为读而读,不求堪解,也不知其所以然,人说好,也跟着说好,但好在哪却是一窥不通咏物抒怀的作文。比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一直来令无数游子迁客读后“沾襟比散丝,或辗转反侧,夜不能寤,即使到了如今,人们一谈乡愁,一患思乡病,第一个涌上脑海的诗句,十有八九是这首诗,一缕乡愁恒与诗句竞长。但这简简单单四句话,明明白白二十个字,到底有何神妙?我一直不晓得,也不觉有什么特别处。除了不求堪解,如水过鸭背,光爱热闹,喜欢华丽,追求文采,专挑那些朗朗上口,或对仗工整的来读,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2、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一类,简直是爱不释手咏物抒怀的作文。所以一本?唐诗三百首?,读来读去,就看律诗和绝句,而且还要挑着看。至于古诗和乐府,差不多是不看的,歉它欠缺律诗那样飞扬的文采,又没有绝句那种浑然的神韵,读起来又不够锵流畅,抑扬顿挫,不免有嚼腊之感那是我的误解,其实高声朗读古诗,更能抒发情怀。上网后,爱上论坛,学人码字积文,书到用时方恨小咏物抒怀的作文。闲余时,便翻出唐诗一读,感觉竟大不一样。以前不喜欢的古诗和乐府,如今读来另有一种味道,竟读出了朴实和感情:“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柴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平平淡淡,朴朴实实,没有

3、大方激昂,也不见荡气回肠,但思念之情,惆怅之意,无奈之叹却跃现纸上,感人肺腑。读着这些饱含深沉感情的诗句,不管是寄人、怀远、自叹、感世、托意还是叙事,悲者让人落泪,悦者让人同喜,思者见其衷肠,诉者如闻其声;常常给我情泛指所有的感情,下同浓如酒的感觉,酒不醉人但人自醉。以前尚华丽,重文采,如今更爱朴素和平实。再读?古诗十九首?,更觉含英咀华,余味无穷,千锤百炼的语言,深沉感情,处处浸淫着高超的艺术感染力,如珠似玉,就算放在唐诗中,也是出类拔萃,光芒万丈。限于个人文化修养,对诗意诗味诗情的妙处常常不能领略,但以“情为准绳,渐渐咀嚼、细细体味,偶有所感所悟咏物抒怀的作文。就象上述两诗,虽然一绝句、一

4、古诗,一怀乡、一念人,但感情基调一样,在艺术表现手上也有共通之处:一个“冷显,一个“霜喻。试析第一首,全诗妙在第二句,既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又奠定本诗的感情基调,也是寄意遗兴的依托-早有诗评者指出,绝句短小,所以第二句是全诗的重点,此句好坏是一首诗优劣的关键,确实是真知灼见;揣摸此诗,亦然-诗中将月光比喻成霜可能也暗合季节,但主要是用形象的艺术手法,用景喻情,衬托内心的孤寂和凄凉。一个霜字,就让人感觉无限的冷清,突现一个凄寂的夜晚,再一个“凝字,更细腻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那彷徨不安的复杂心情,和深夜不寤的思前想后。后两句的点题寄意自然是水到渠成。“凝和“霜,就象第二首中的“忽念和“冷。多高超的技巧

5、,但假如没有真实的感受,又怎能做到?前一首更进一步,能将“情提炼和升华,外延更宽,所以成为杰作。自古谓“诗言志,但我觉得那只是诗所表现的众中感情中的一种,不管是诗,是文,或其它的文艺作品,都要有“情,有“感,应“言从心出,“以情生文,在“言之有物的根底上再附与技巧和文彩,才会相得益彰;诗,也不例处咏物抒怀的作文。唐代韩愈发起的“古文动动,就是反对五代以来空洞,浮华、堆彻的文风,要求“言之有物,“有感而发。诗文同源,所以才形成盛唐气象,构建诗歌的顶峰。“情,“感从何处来?应从“物现实生活中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有这样,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只要表达感情和生活就是好作品!比较读着,渐分出三

6、种体裁权将乐府归入古诗,和律、绝为三体的区别咏物抒怀的作文。绝句短小,乖巧而飘逸,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特别合适写意、悠闲,抒发灵性,象一颗圆润的珍珠。律诗格律严格,讲究对偶,似类文中的骈体,宜于铺张文彩,营造气势,处理较复杂的感情,表达更多更深的意思,最宜言志、抒怀、感兴。而古诗,没有过多限制,可长可短,甚至可以长短句夹杂,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包容的内容多,叙事有始有终,抒情可一咏三叹,议论不妨前呼后应,象海纳百川,不择涓涓细流,又可澎湃汹涌,一泻千里。最适宜叙情,纪事,记游,念旧等等表现生活中种种。粗略地区分和概括:绝句在“兴,律诗在“意,古诗在“情。试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意境开宽

7、,虚虚实实,摇曳多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气势扑人眉宇,呼之欲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情感的喷涌,如瀑布飞泻,痛快淋漓。细细体味区分,可知“兴、“意、“情的分别。一般来说,“兴和“意是“情的升华,古旧诗最讲究情韵和境界,其这也就是由“情,向“意和“兴,没有“情的“意和“兴,就会华而不实,味同嚼蜡,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咏物抒怀的作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咏物抒怀的作文。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假设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那么近于排律矣。散文易学而难工,韵文难学而易工。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小令易

8、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一读之下,觉得说出自已不能说的咏物抒怀的作文。律诗的特点全在于有两句对句上,好的律诗当然见程度和功夫,但不好的律诗就只有堆彻。诗不是对联,除了字面上的工整,更主要在整体上要流动,上下要洽接,诗意要连接,意思要开展,假如一个对仗只停留在一个层面,只说同一个意思,哪怕最工整,也只是一种花巧,只起到点缀作用。难学者,是因为对仗要好,易工者,是因为堆彻的对句不难。唐人中律句最工数杜甫。绝句易学,就是因为没有过多束缚,但绝句太短,不象古诗,要在四句中表达一个完好意思,营造一种神韵,必需要有四两拔千重,举重假设轻的本领不可,才能做到寄至味于平淡,于平淡处见神奇,但谈何容易?所以难工。概括说,就是返朴归真难,繁杂华丽易。我以为绝句以太白为高妙。今人作诗,爱作律诗,就是喜欢对句,显示程度,但往往限于才情,多数是硬凑和死对,就有点附庸风雅的味道咏物抒怀的作文。律诗,难道变了新八股?真要作旧体诗,还是多作古诗,有“情话,好过无“意句,更胜强“兴词-作文也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