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专家讲座第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9830573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专家讲座第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专家讲座第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专家讲座第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专家讲座第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专家讲座第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专家讲座第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专家讲座第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 词的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这在文言中相当普遍。原因是古代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没有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以动宾结构为例,一般说,现代汉语宾语前要用及物动词。文言中却不是这样。常有这样的说法:“王天下,哀妇人,善其身,能一之。”用现代汉语的眼光看,这是名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词都带了宾语。还有数量不少的实词,意义和作用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单纯。例如“鼓”字,现在看是名词,可是文言中常说“一鼓作气”。这样“鼓”就作动词了。诗经中还有“鼓瑟吹笙”的话,那就是说弹奏其他乐器也可以说“鼓”了。像这样的说法,古人是常事。因此如果一个词

2、偶尔改变本身的意义作别类词用,临时起别类词所起的作用,称为词类活用。【例题精讲】名词的活用古汉语名词用作动词是实词活用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其中包括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等几种情况。一、活用为一般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1、凡吏于土者(送薛存义序)吏于土:在地方上当官。(“吏”后带补语)2、二月草已芽。(采草药)“芽”:发芽。前有副词“已”修饰(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也有方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活用后表示与原先的方位有关的动作。如:3、秦师遂东。(左传这里的“东”本指方向,指向这个方向进军的行动,“遂东”即“

3、于是向东进军”。对于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用法,翻译时只要根据上下文将活用后的词译为与原先的事物有关的动作行为即可。二、活用为使动词,即含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这种动词表示使人和事物怎么样的意思。名词后面一般不能跟宾语,跟了宾语,说明该名词已经动化了。用使动词组成的动宾结构,可以改成兼语结构。如果用s表示使动词(名词),b代表宾语,用公式表示就是:s+b=使+b+s。如:4、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本纪)王我=使我为王。5、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左传 定公十年)吴王我=使我成为吴王。三、活用为意动词,即含有“认为”“以为”“以为”意义的动词叫做意动词。用意动词组成的动宾结构也可以改

4、成兼语结构。如用y表示意动词,b代表宾语,列公式如下:y+b=以+为+y。如:6、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客我=以我为客7、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藉:蹂躏)鱼肉之以之为鱼肉。名词的意动用法不同于使动用法的地方在于: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实际变成充当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意动则是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是活用为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前者是客观的现实,而后者仅是主观的认识。四、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作状语,往往还要带“地”。如“历史地看问题”。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相当普遍,而且不必带助

5、词。名词作状语大致可以分两种情况。第一种类型是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如:8、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有一只狼挡在路当中,像人一样站着嚎叫。9、蝟缩蠖屈,蛇盘龟息。(同上)像尺蠖虫一样弯曲着,像蛇一样盘成一团,像乌龟一样屏住呼吸。第二种类型是表工具,处所,方式等的,翻译时,可以补进适当的介词或动词。如10、萁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11、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不这样,就用手杖打死你。名词作状语,有其形象而精练的一面,所以有的作为成语大量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如:虎踞龙盘、蚕食鲸吞、风驰电掣、土崩瓦解;有的发展成双音词,如:席卷,瓜分等。【学法指导】怎

6、样辨认名词是否活用为动词?首先是看上下文意,即看这个名词同前后的谓语在意义上的关系。当发现这个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不通,而换上一个与这个名词意义有关的动词就可以讲通时,就要考虑这个名词已经活用为动词。其次,是看名词的语法功能是否有所改变,即看名词所充当的句子成份有否改变。名词除可充当判断句的谓语外,一般不充当谓语,如果发现名词在非判断句中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并且带上宾语或补语,或受状语修饰等情况,这个名词往往就是活用为动词了。这又有几种情况。第一,两名词连用,构成主谓关系,后一个名词即活用为动词。如: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陈胜王”从形式上看是两名词连用,但它们不可能

7、构成并列、偏正、动宾等其他关系,只能是主谓关系。“王”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可知活用为动词,意为“称王”。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天下缟素”是两名词连用构成主谓关系,意为天下穿上了缟素做的丧服。“缟素”出现在谓语位置上,活用为动词。第二,名词与它后面的词语构成动宾关系,这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所带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代词。如:1、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目”本为名词,带宾语“项王”,说明“目”已成为充当谓语的动词了。2、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肘”为名词,带上宾语“之”,说明“肘”已成为谓语动词。3、驴不胜怒,蹄之。(柳东元:黔之

8、驴)“蹄”为名词,带上宾语“之”,说明已成为谓语动词。这三例中,前一例为名词宾语,后两例为代词宾语。代词不受名词的修饰,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代词前面的名词都活用为动词。第三,名词后面紧跟介宾结构或处所名词充当补语,句中又无其他动词,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1、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馆”本指客舍、宾馆,名词,在句中紧跟“于虞”这个介宾结构,又无别的动词,说明“馆”活用为动词,表示住宾馆。第四,名词前面有副词、能愿动词充当的状语,说明名词已活用为动词,如:1、晋灵公不君。(左传宜公三年)“不”为否定副词当状语修饰名词“君”,说明“君”活用为动词。2、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遂”副

9、词,相当于“于是”、“就”,修饰“东”。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水”为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能”充当状语,说明活用为动词。第五,名词用在结构助词“所”的后面,活用为动词。因为与“所”结合的必定是动词,据此判断名词是否活用为动词。如:1、非博土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职”本为名词,指职责;与“所”字结合,说明已活用为动词,意为负责、掌管。“所职”指掌管的对象。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罾”本为捕鱼的网,名词,用在“所”字后面,说明已活用为动词,意为“用罾捕捉”。“所罾”就是用“鱼网捕到的”。这

10、些判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主要方法,只能一般地判断名词是否已改变词性,而不能进一步将名词动用的几种情况,即活用为一般动词,或用作使动、用作意动等区分开来。要区分这几种情况,还必须通过细心体察上下文意才能做到。【每周测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坠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

11、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12、“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汉书苏武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殿阶 B子卿壹听陵言 壹:一定C自分己死久矣 分:名分 D与武决去 决:辞别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B.子为父死亡所恨C.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 D.武闻之,南乡号哭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因谓武日 赐钱二百万以葬A. B.相如因

13、持璧却之 敛赀财以送其行 何久自苦如此 子卿尚复谁为乎C. D.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必为汤武笑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苏武坚贞气节的一组句子是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 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A. B. C. D.5.下列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写李陵两次劝降苏武,都被苏武拒绝,表现了苏武始终如一凛然不可犯的严正态度。B.李陵向苏武敞开心靡,讲出自己哥哥曾因犯小罪而被劾大不敬,并伏剑自刎的不幸遭遇。C.李陵劝降苏武是受匈奴单于差遣,李陵不仅没有使苏武投降,反而被苏武的坚贞气节所感动。D.李陵以切身经历及苏武一家的遭遇来劝降苏武,但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