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9822682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洋科学导论真题答案一、 名词解释1、大陆架( 05、 06A、 09A) ( P28)大陆架是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 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 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 坡度徒然增加的地方称为陆架坡折或陆架外缘。 因此陆架外缘线不是某特定深度。 大陆架最显著的特点是坡度平缓, 平均坡度只有0。07,其内侧比外侧更缓。大陆架的宽度与深度变化较大,其深度取决于陆架 坡折处的深度。2、海洋污染( 05)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港湾,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 危害人类健康, 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其它 正当用

2、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伤及环境美观等有害影响。3、潮坪(05 、 07B、 08A) ( P41)潮坪是以潮汐作用为主要动力。坡度极其乎缓(0。03 0。17),由细碎屑物质(粘土、粉砂 )组成的近岸带。潮坪多呈带状延伸在开阔海的边缘规模大;发育在海湾、河口湾和 泻湖周边的潮坪规模较小,呈断续分布。潮坪的宽度主要取决于潮差。强潮(潮差4m)海岸的潮坪宽阔而广泛,中潮(潮差24m)海岸的潮坪狭窄。发育潮坪的条件除地形、潮差外, 还必须有丰富的细粒沉积物质,并且波浪作用微弱。如物源不足或波浪作用太强,即使地 形平缓、潮差很大,也很难形成潮坪。4、海沟(05、 07B、 08A)

3、( P29)海沟是由于板块的俯冲作用而形成的深水(6000m)狭长洼地,往往作为俯冲带的标志。海沟长数百至数千千米,宽数千米至数十千米,横剖面呈不对称的“ v”形,一般是陆侧坡 陡而洋侧坡缓, 两侧均不是均一的单斜面, 往往具有平坦或不平坦的阶地面。 全球已识别的 海沟 20 多条, 绝大多数分布在太平洋周缘, 其中深度超过万米的 6 条海沟也全部在太平洋。5、转换断层(05、 06A)转换断层是连接洋脊与洋脊、 海沟与海沟、 海沟与洋脊的走滑断层, 断层的错动在两端突然终止,转化成洋脊的拉张或海沟的挤压,是板块边界的一种类型。作为板块边界,它不直接参与板块的生成和缩减,但对板块运移的方向和速

4、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大洋中脊被一系列垂直其轴线的断裂带所切割, 使其两侧的洋中脊水平错动。 这种断层 不是简单的走滑断层,是洋中脊向两侧扩张速度不同而引起的一种特殊断层,即转换断层。 它是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的重要证据。6、浊积扇( 05、 06B、 07A)又叫海底扇,是在大陆坡与盆地平原间,由再沉积作用形成的锥状和扇状堆积体,主要由泥石流、浊流沉积及远洋沉积组成。7、初级生产力(05、 06B、 07A、 08B) ( P314)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包括定生海藻和红树、海草等植物)以及自养细菌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制造有机物和固定能量的能力, 称为初级生产力。 初级生产力包括总初

5、 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8、海水总碱度(05、 06B、 07A、 08B) ( P126)用以中和弱酸负离子所需氢离子的物质的量除以海水的体积, 符号记为A, 单位是摩尔每立方分米。9、甲烷(05 )化学符号CH4 ,是海洋中有机体的碎屑被细菌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一种气体。10、微型食物网(05)海洋中自养和异养的超微型浮游生物、 微型浮游生物和小型浮游生物之间形成的网络状营养关系。11、碳酸盐补偿深度(CCD) ( 05) 深海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碳酸盐沉积。但其溶解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一定深度上, 从上覆水层沉降供应的碳酸盐和失去的碳酸盐相等,这个深度称为碳酸盐补偿深度。12、热泉

6、生物群落(05、 06B、 07A、 08A) ( P285)热泉喷出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硫化氢和硫酸盐。 这一特殊环境内硫化细菌非常丰富, 密度高达 106 个每毫升。 由于它们能以化学合成作用进行有机物的初级生产, 从而为滤食性动物提供了饵料基础。这一环境内的生物组成主要有细菌、双壳类、铠甲虾, 与细菌共生的巨型管栖动物、 管水母、 腹足类和一些红色的鱼类。由这些生物构成了特殊的热泉生态系统,被称为“深海绿洲” 。这一群落随着“热泉”的长消而出没,当“热呆”停止喷发而消失时,这一群落也随着消失。当新的“热泉”产生时,又能形成新的群落。13、陆间海(06A) (P24)陆间海是位于大陆之间的海,

7、 面积和深度都较大, 它只有狭窄的水道和大洋相通, 其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大洋有明显差别。陆间海具有海洋的特质, 但被陆地环绕, 形成一个形似湖泊但具海洋特质的海洋, 一般与大洋之间仅以较窄的海峡相连。 由于难以与大洋底层的海水进行交流, 陆间海的海流产生的原因与一般海流不同, 是受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而非风向, 即密度流。 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是地中海,最小的陆间海是土耳其海峡中的马尔马拉海。14、海峡(06A、 07B、 08A、 09A) ( P25)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海峡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潮流速度大。海流有的上、下分层流入、流出,如直布罗陀海峡等;有的分左、右侧流入

8、或流出,如渤海海峡等。由于海峡中往往受不同海区水团和环流的影响,故海洋状况通常比较复杂。15、富钴结壳(06A、 08A) ( P51)是一种生长在海底硬质基岩上的富含锰、钴、铂等金属元素的“壳状”沉积物,其中钴的含量特别高。结壳往往产于水深不足 2000m 的半深水区。富钴结壳大多呈层壳状,少数包裹岩块、砾石,呈不规则球状、块状、盘状、板状和瘤壳状。结壳厚度一般不大,平均24cm。结壳呈黑色和暗褐色,内部有平行文层构造,反应结壳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富钴结壳产于海山、 海岭和海底地台的顶部和上部斜坡区, 通常以坡度不大、 基岩长期裸露、 缺乏沉积物和沉积层很薄的部位最富集。 从分布的地理纬度

9、看, 它们仅局限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区,以中太平洋山区最富集,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局部海区也有发现。16、热盐环流(06A) ( P166)由风驱动形成的风生环流, 主要变现在大洋的上层。 由温、 盐变化引起的环流常被称为热盐环流。 相对而言, 它在大洋的中下层占主导地位。 热盐环流相对风生环流而言其流动是缓慢的,它是形成大洋的中下层温、盐分布特征及海洋层化结构的主要原因。17、上层西边界流(06A) ( P168)上层西边界流是指大详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包括太平洋的黑潮于东澳流,大西洋的湾流与巴西流以及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等。 它们都是北、 南半球主要反气旋式环流的一部分,也是北、南赤道流的

10、延续。因此,与近岸海水相比,具有赤道流的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18、营养元素(06A、 07B) ( P133)海水中由 N、 P、 Si 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微量营养盐或生源要素。海水中痕量Fe、Mn、Cu、Zn、Mo、Co B等元素,也是生物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称为痕量营养元素。由于各类营养元素的海水中含量很低, 在海洋表层常常被海洋浮游植物大量消耗, 甚至 成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又称它们为生物制约元素。19、常量元素(06A、 09B) (P110)在海水中浓度大于1xiC6mg/kg的成分。阳离子主要为Na+, K

11、+, Ca2+, Mg2+, Sr2+五种,阴离子有Cl-, Br-, F-, SO42, HCO3-五种,它们是海水的主要成分。由于这些成分在海水中 的含量较大, 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 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 也称为 保守元素。20、海洋浮游生物(06A、 07B、 08B、 12) 海洋浮游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 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 绝大多数个体很小, 在显微镜下 才能看清其结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分布又很广,几乎世界各海域都有。可按营养方式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21、动物区系(06A)在某一地区内的各类动物的总和。22、微型生物

12、群落(06A)微型生物既包括自养性植物, 又包括异养性动物, 还有营各种分解作用的细菌, 它们分布在各个层次的空间, 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 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关 系,并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称之为微型生物群落。23、潮间带(06B、 07A、 08B、 09B、 12) ( P26)潮间带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 又称海滩。是海岸带 的重要组成部分。24、内海(06B)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等。25、大陆隆(06B、 07A、 08A) ( P32)大陆隆也称大陆裙。 位于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巨大沉积体。 大陆隆

13、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深海平原的部分较缓,平均坡度为0.51,水深在15005000米之间。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边缘和南极洲周围。 在太平洋西部边缘海的向陆一侧也 有大陆隆, 但在太平洋周围的海沟附近缺失大陆隆。 大陆隆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的粘土及 砂砾,厚度约在2 公里以上。26、磷钙石(06B、 07A、 08B) ( P49)磷钙石又称磷钙土, 是种富含磷的海洋自生磷酸盐矿物,它是制造磷肥、 生产纯磷和磷酸的重要原料。另外, 磷钙石常伴有含量高的铀、镧等金属元素。海底磷钙石的形态有磷钙石结核、 磷钙石砂和磷钙石泥三种, 其中以磷钙结合最重要。 磷钙石结核是一些大小

14、各异、 形状多样、颜色不向的块体。27、西风漂流(06B、 07B、 08A、 09A) ( P171)是与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相对应的, 自西向东的强盛的西风漂流, 即北太平洋流、 北大 西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统极流。 它们也分别是南北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的组成部分。 其界限 是:向极一侧以极地冰区为界, 向赤道一侧到副热带辐聚区为止。 其共同特点是: 在西风漂 流区内存在着明显的温度经线方向梯度, 这一梯度明显的区域称为大洋极锋。 极锋两侧的水文和气候状况具有明显差异。28、黑潮(06B、 07AB、 08B、 09B) ( P170)黑潮是北太平洋的支西边界流, 它是北太平洋赤道流的延续, 因

15、此仍存在着北赤道流 的水文特征。黑潮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深邃,高温高盐等特征为其特色。 潮即水流,因其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29、微量元素(06B、 07A、 08A、 09A、 12) P115)海水中元素浓度小于 1xi06mg/kg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这是对海水成分而言的,与 通常意义的“微量元素”不同。如Fe和Al在地壳中含量很高,而在海水中含量很低,它们是海水中的微量元素。30、天然气水合物(06B、 07A、 08B、 12) ( P52)它是由碳氢气体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冰晶状固体化合物。因95以上的天然气水合物由 96.5 的甲烷和3.5的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被冻结成固相,故称为固态甲烷或甲烷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在温度小于4 (指深海沉积层的温度) 、有机质较丰富、压力较大的沉积物中形成。31、洋中脊(07A、 08B) ( P30)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它全长6.5 x 104km ,顶部水深大都在23km,高出海盆13km,有的露出海面称为岛屿,宽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面积占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