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980419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比拟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对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有初步的认识,并从中汲取营养。 2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概括资料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写一篇议论文。 二、活动指导与倡议 关于第一项活动 1可以把班级分成假设干小组,组内成员每人负责做两三个问题,然后小组在一起讨论、完善,最后把成果提交到班里,班里举行一个汇报、交流会,看看哪个小组在哪个问题上做得最好。这样,个人主动性既得到发挥,合作与竞争的精神也有所体现,而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丰盛的知识,为进入下一个活动打下了根底。 2要注意让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

2、、整理,然后用自己的话就某个问题写一段文字。 关于第二项活动 1由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尚低,加之对学生来说,?论语?孟子文字浩繁,教师可以先把?论语?孟子进行一番筛选,然后将适量的、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合乎学生阅读水平的文段提供应学生。 2学生可以仅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段,找出其中现在还在使用的成语;也可以翻查成语词典或成语故事集之类的工具书,找出出自?论语或?孟子的成语。然后,解释这些成语原意,再解释它们在今天的意义,由教师或语文水平较高的两位同学加以聚集、整理,每一条词语谁解释得最准确,要注上这位学生的名字。最后,将结果在班上展示出来。 3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段,有条件的也可以翻查?论语?

3、孟子全文,再根据某些篇章或某些段落,从中提炼出一个小论题。论题角度不必太大,也不必太专业化,如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孔子谈孝道、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孔子怎样评价自己、孟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孟子谈治理百姓、孟子对当时统治者的态度等等,均可作为论题。确定题目后,围绕着题目谈对孔子或孟子有关思想的理解及评价,以文字形式提交到小组里讨论,然后小组里推举出代表加入班里的汇报、交流活动。 关于写作练习 写作练习主要是建立在第二项活动中第二小项活动根底上的,不过也要提醒学生注意采用其他活动的成果,这样可以使文章的论据更丰盛,论证得也更充沛。 三、活动评价 1这次活动探究性比拟强,进行评价时要着重看学生能否发现

4、问题和探索问题。当然,学生能得到的资料毕竟有限,加上理解水平的限制,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会出现片面理解乃至误解的情况,总结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纠正。 2这次活动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评价时也要注意这一方面。 四、参考资料 1孔子汤一介 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几千年来他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所谓圣人、贤哲。对这样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生平事迹如何?思想如何?他为什么能成为封建社会的圣人?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历史材料,做客观的介绍和分析。 孔子这个人和他的时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死于公元前

5、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落了,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史记称“孔子贫且贱,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论语子罕他年轻的时候做过几任小官,中年时曾做过三个月的鲁国的司寇,但他一生大局部时间是从事教育,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所吹捧、所神化的那样,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等,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孔子很喜欢音乐,他在齐国听相传是虞舜时的“韶乐,很长的时间尝不出肉味?论语述而;他同别人一道唱歌,如果人家唱得好,一定请再唱一遍,然后他自己又和一遍?论语

6、述而。他对诗也有浓厚的兴趣,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并屡次和他的弟子讨论诗的内容与形式问题。孔子热心地学习过各种礼仪,“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他赞美颜回安于贫困,他说:“颜回真是个贤人呀!一筐饭,一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样贫苦的生活所带来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高兴。?论语雍也他又汲汲于追求富贵,甚至奔波于权贵之门,国君召唤他,他等不及驾好车马,就赶快跑了去。他喜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但有时也能把这些看得很淡,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孔子说过许多很有道理的话,今天仍可作为格言,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等等;但他也说过一些不正确的话,是我们今天必须批判的,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唯女子与小人尴尬养也等等。孔子对他的学生很严厉,批评起来不讲情面,他批评“宰予昼寝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而有时对他的学生也很亲切,他说颜回“我只看到他不断进步,而没见到他停止不前,当子贡对?诗的一句话有正确了解,孔子就称誉他说:“子贡呀,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点,你能有所发挥,而推知另一点。孔子为人,有时很豪放,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可是有时又很拘谨,循规蹈矩不敢超越古代的礼仪一步,他走进朝廷的门,

8、那种谨慎的样子,好似自己没有容身之地一般。孔子的学生虽然都对他很尊敬,但他的学生如有意见也敢对他提出批评。如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名声不好,有一次孔子要去见她,子路很不满,逼得孔子发誓赌咒说:“如果我有什么邪念,老天爷厌弃我吧!孔子常常和他的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有一次他把几个得意的学生召在一起谈各自的志向,子路说他的志向是“愿意让自己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就是用坏了也并不遗憾;颜回说他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绩;孔子那么说他愿意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孔子的这番话,常常被后世进步的思想家所引用。 从上面这些事实看来,孔子并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超人,更不是先天的

9、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性格、有抱负、又有世俗心理的现实的人。说到这儿,我们不能不感激?论语这部书,它为我们保留了记录孔子言行较为可信的材料,这部书虽不免有许多吹捧孔子的地方,但它多半记载的是事实,并不是像后来的人为孔子树碑立传那样一味“隐恶扬善。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载孔子和孔子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分二十篇,五百一十二章,约二万字。这部书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以及崔述?洙泗考信录,是我们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根本材料。 孔子生活在我国的一个社会大变动时代,当时正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从孔子的全部生活和思想看,正反映着这种社会矛盾的现实,他是一个从奴隶主贵族向封建地主阶级转

10、化的思想家。在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是由于私田肥于公田引起的。公元前564年,鲁国开始实行税亩制,成认私田的合法性,与公田一律取税。孔子对这一制度的改变曾表示不赞成,认为这种制度的税额比过去还重,应依“周公之典行事。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的保守的一面。但是,他在这一大变动时代,注意到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应该有所改变,因此他主张自上而下地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把奴隶身分逐渐改变为农奴或农民。孔子这样的主张就表现在他主张的“仁里。他提倡行“德政,反对行“苛政,反对对劳动者的非人行为。从这方面看,孔子的主张在客观上是适应当时社会开展要求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开展,这是他思想中进步的

11、一面。 孔子要求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当然不是为了劳动者的利益,而是反映了当时由奴隶主贵族向封建主阶级转化的这一阶层的要求。他们一方面和奴隶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在社会开展的趋势面前感到非有所变革不可,因此在他们身上表现了保守性和进步性的矛盾统一。 孔子看到,国家要富强,就必须提高生产,要提高生产,就必须使劳动者对生产稍微感些兴趣,所以他说:“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又说:“百姓足,君孰与缺乏?百姓缺乏,君孰与足?有一次孔子到卫国去,他的弟子冉有替他驾车。他说:“好稠密的人口!冉有问:“人口众多了,进一步怎么办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

12、“富裕了以后,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这就是孔子对待劳动者的态度。他希望劳动者好好劳动生产,这样国家才可以富强起来;国家富强起来,又要对劳动者进行教化,使他们了解高低尊卑的等级制度,不去作“犯上作乱的事,这样社会就能安定了。 孔子政治主张的另一特点,也表现了他所代表的由奴隶主贵族向封建主阶级转化的要求,这就是他对新兴地主阶级当权派的两面态度:一方面他愿意帮忙或者赞成新兴地主阶级的某些政治活动;但另一方面他又反对某些新兴地主阶级当权派的“犯上作乱。在孔子看来,社会的变化应该是变而不乱。因此从上而下地适应社会开展的变革是可以的;但是由下而上地“犯上作乱那么是必须反对的。孔子大略意识到,原

13、那么上成认“犯上作乱,不仅不利于奴隶主贵族,它同样不利于封建主阶级自身的利益。因为无论奴隶制也好,封建制也好,都必须维护等级制度。列宁说:“社会划分为阶级,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共有的现象,但是在前两种社会中存在的是等级的阶级,在后一种中那么是非等级的阶级。由于孔子有这样的矛盾态度,虽然他很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然而他的主张,在当时阶级斗争锋利的情况下,是既不能为保守的奴隶主贵族所用,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兴地主阶级急剧地变革现实的要求。 “仁孔子思想的核心 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基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根底,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重视人的世界观的出发点。 在孔

14、子以前没有人把“仁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哲学概念提出过。孔子提出“仁的哲学概念并不是偶然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春秋时代,铁器开始使用于农业生产,生产力的开展,私田不断扩大,因此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如何能使对生产完全没有兴趣的奴隶劳动者对生产发生兴趣,不再逃亡,使他们能“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子路,以适应生产开展的要求呢?也就是说,解决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成为当时社会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为适应上述变革要求,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较之以往自然也更锋利,不是旧贵族势力把新兴的封建势力毁灭,就是新兴封建势力把保守的旧贵族势力推翻,或者是两者之间的互相调和,妥协。对于现实生活有

15、着深刻了解的孔子,是不会不注意到这样的情况。代表由奴隶主贵族向封建主阶级转化的思想家孔子,他希望能在不打乱高低尊卑的等级关系的条件下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他在新旧势力之间,就采取调和改进的态度。而对于劳动者,主张改善他们过去在生产中的奴隶地位,对人民行以“德政,成认某些已经改变了的现实。当时持这种态度的,并不是孔子一个人,稍早于孔子的郑国子产就有过这样的思想。 孔子讲到“仁的地方很多,意思很广泛,从?论语看几乎是包括了做人的全部标准。它包括忠、恕、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孔子的“仁是他的最高的政治原那么和道德准那么,他以为离开了“仁,忠孝信勇等都无意义。则“仁的最基本的涵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当然不是从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而是适应封建主阶级的要求,但它却具有广泛的涵义:一方面是如何处理剥削阶级和劳动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处理剥削阶级自身之间关系的问题。照孔子看,有了“爱人的主观意愿,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自觉地按照高低尊卑的等级制度的要求“忠于君主,孝顺父母;作为统治者来说,对劳动者才能给以恩惠,从而“得众。但是“爱人并不是什么人都做得到的,他认为只有“君子才可能有爱人的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