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段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9804137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低段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低段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低段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低段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低段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一、创设生动、具体与学生现实背景紧密结合的教学情境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应用题教学是“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一个内容,本节内容的安排是初步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由于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加、减、乘、除运算实际上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低段儿童只有对具体事物或实物模型、情境的亲自感知、操作和经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中才能完成对数的各种认识,以及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体验。所以,在本学段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学习素材应是具体、丰富

2、、有现实意义和儿童情趣的内容。教材第47页“加、减法应用题”的教学,教材在编排上就努力地体现了这一点:秋天的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大地,郊外的田野上,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在前后奔跑,原来他们正忙着捕捉小蝴蝶回家做标本呢!农民伯伯的房前屋后,硕果累累,红通通的石榴笑得合不拢嘴,沉甸甸的向日葵早已直不起腰这是丰收的时节,更是儿童走进大自然,感受无限童趣的时节。生动、亲切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二、教师要做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者本文的“开发”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无”开发出“有”,二是从“有”变通出“新”。此处强调的是后者。由于教材的编写有它的基础性、普遍适用性

3、,而低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结构不完善,加上地区、环境的差异,对同样的教学素材可能缺乏相应的感知或认识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变通,使其符合本地区、本学段儿童的实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并尽可能创设一定条件。让学生参与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本册三单元“加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教材呈现的是3个学生分两组拿着3只纸鹤走到一起,将手中的纸鹤放到一块,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出“加法的意义”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的意思。然而,由于教学的现实情况和可操作性等原因,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放弃书上的例子,选用被学生普遍熟悉的苹果、梨、铅笔等来代

4、替纸鹤进行操作、演示,这样更具有直观、生动、亲切感。由于取用素材的普遍性,大大减轻了师生课前准备的工作量。本册教材在第47页尽管安排的是应用题教学,但实际上这节内容也属于对数的认识和计算的范畴,它依然强调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因而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可把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作适当改变,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亲身参与,主动体验。教师对教材的合理开发、处理,是对“制度课程”“专家课程”的一种打破,它将使教学过程不再只是呆板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教师本身也不能再是传统教学中“教科书的代言人”,不敢越“雷池”半步

5、的“遵循教材”的“教书匠”。三、通过语言表达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由于言语表达具有重要的提炼功能,所以思想、认识经过语言精确表达以后,就增加了意义和迁移的可能性。小学低段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尽管开始出现,但却带着很大的不自觉性,即不能自觉地来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会观察、感知具体的客观事物,并会用数学的语言或符号来描述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有资料表明:学生仅靠阅读来学习,只能记住10;仅靠听老师讲,同学说来学习,只能记住26;如果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90能被记下来。因此,在观察、感知具体的客观事物时,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尝试说具体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已知的数量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结果会怎样。这样,不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更逐步培养了学生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最后,教学时还应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成为有着高尚品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21世纪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