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9803837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2年下期芦中七年级数学上期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课人(张彩平)执教人( )过程确认( )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第一节数据的收集 第一课时 数据的收集 (一)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简单的现场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2、学会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出示投影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些年来,提倡一对夫妇终生只生育一个小孩。下面的几个问题,请同学们举手回答:1、本班同学是独生子女的有人;2、本班同学的父亲是独生子的有人;3、本班同学的母亲是独生女的有人。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述统计表:本班同学是独生子女本班同学的父亲是独

2、生子本班同学的母亲是独生女人数占本班人数的百分比教师活动: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获取哪些信息。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把结论与同伴交流。二、做一做,体会课题(投影显示课本P153-154两首唐诗及统计表)学生活动:完成统计表,并将结论与同伴交流。教师活动:从上述统计表可获取什么信息?(最好按3-4人为一组统计一个字母)师生共同分析,然后填写书P154页表格下的填空部分。三、课堂练习:书P1541、2、3学生活动: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一张统计表,并分组讨论获得了哪些信息。四、小结:、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本结课学习了简单的现场收集与整理(填写统计表)数据的方法,并会从收集

3、的数据中获取信息。五、作业:练习册P80页教后反思: 个性补充 作业批改记录教学札记2012年下期芦中七年级数学上期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课人(张彩平)执教人( )过程确认( )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第二课时 数据的收集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要求。2、在具体的情境中如何收集与整理数据。3、收集数据要(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具体进行调查;(5)记录调查结果。教学重点:如何收集数据。教学难点:从数据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1、激情引入:同学们家里拥有哪些现代生活用具?2、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活动:10位同学为一

4、组,按自己家庭情况,把家庭拥有的现代生活用具情况填表(P155页的统计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填完表后教师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了解某方面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需要收集这方面恰当数量的数据,那我们如何收集数据呢?学生活动:学生就刚才收集数据的过程进行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归纳:收集数据要(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具体进行调查;(5)记录调查结果。二、做一做,进一少感知如何收集数据教师活动:人口情况是有关部门进行重大决策的依据,要了解你家里每个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情况,如何收集这些数据呢?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怎样制作人口情况统计表。教师活动:

5、1、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人口情况统计表;2、将调查结果填入书P156页的表中;3、分析从上述统计表中获取的信息。三、课堂练习课本P157练习及A组1、2题四、小结、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本节课继续探讨了如何收集数据,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信息等知识。五、作业:书P158-159A、B组及练习册P81页六、教后反思 个性补充 作业批改记录教学札记2012年下期芦中七年级数学上期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课人(张彩平)执教人( )过程确认( )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第二节 统计图第一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6、描述数据。教学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1、(出示投影1)甲、乙两家商店一年中各月销售电视机的销量如下述两表:(单位:台)月份123456789101112甲商店2015810111316151012818乙商店20161210981413108814可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如下:(略)观察统计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从上述统计图中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2)能否比较一下这两家商店一年的销售变化趋势?2、学生活动:观察以上两个单式折式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与同伴交流。教师活动:从每一折线统计图中可

7、直接看出每一商店在这一年销售量的变化趋势;但要比较这两家商店这一年的销售量的变化趋势还不方便,我们可以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叠放在一起试试看。3、(出示投影2)见课本P161图6-5教师指出:图6-5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二、议一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教师活动:提问,从上图,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1、甲、乙两商店这一年的销售量的共同趋势是什么?2、甲商店的销售量哪几个月低于乙商店的销售量?3、甲商店的销售情况从什么时候起明显改观,其中可能有什么原因?学生活动:1、这一年两家商店的高峰都在1月,7月也是一个小的高峰;2、第一季度甲商店的销售量低于乙商店的销售量;3、甲商店的店主可能采取特殊的促销措

8、施,从四月份开始,甲商店的销售量超过乙商店的销售量。教师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各阶段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直观地比较它们的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三、课堂练习课本P162页1,2学生自己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四、小结、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地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各阶段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直观地比较它们的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五、作业1、课本P1681,22、练习册P82教后反思: 个性补充 作业批改记录教学札记2012年下期芦中七年级数学上期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课人(张彩平)执教

9、人( )过程确认( )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第二节 统计图 第二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1、掌握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三个步骤。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学重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扇形统计图1、展示情境(投影课本P164页的四个圆形图)2、引入扇形统计图概念。教师指出: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类似于上面的统计图,它们都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用圆内各个扇形表示各部分,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二、想一想,认识扇形统计图1、提出问题:在图(2)中,如

10、果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500万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各为多少?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此题,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2)提问:你观察扇形统计图,能说出扇形统计图所具备的特点吗?它有缺点吗?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将结论与同伴交流。教师归纳:(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与总量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2)扇形统计图不能在图中具体地表示数值,如果各部分很多时,使得扇形的面积很小,此时扇形统计图的效果不够明显。三、做一做,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1、(出示投影2)小明班上的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有8人打乒乓球,12人打排球

11、,10人打篮球,6人打羽毛球,余下的4人当裁判员,请你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学生活动:学生尝试独立制作扇形统计图。教师在学生活动中:(1)鼓励学生独立制作,自己总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2)强调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是确定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组织学生交流,说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过程。2、制作扇形统计图的过程。(1)计算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2)再计算相应扇形的圆心角。(3)画出扇形统计图。四、课堂练习课本P165页练习五、小结、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本节课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认识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等知识。

12、六、作业课本P1693,4及练习册P83课后反思: 个性补充 作业批改记录教学札记2012年下期芦中七年级数学上期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课人(张彩平)执教人( )过程确认( )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第二节 统计图 第三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目标: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重点: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统计图处理数据。教学过程:一、议一议,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1、投影课本P166页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2、出示小英制作的三个统计图。(略)3、

13、学生活动:观察上面三个统计图,讨论回答问题。(1)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统计图?(2)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3)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4)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4、学生活动:观察上面三个统计图,分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你能看出世界人口变化情况?(3)从哪幅图,你能看出1999年每一个大洲的人口数据。(4)1999年,亚洲的人口比其他各大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能从哪幅统计图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5)你能说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吗?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1、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2、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3、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二、做一做学生活动:课本P167页1,2全班同学动手制作,然后合作交流。三、小结:回顾三种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四、作业:书P3,4,5及B组选做练习册P84教后所思: 个性补充 作业批改记录教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