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1课梨园春秋学案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9803832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1课梨园春秋学案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1课梨园春秋学案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1课梨园春秋学案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1课梨园春秋学案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1课梨园春秋学案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1课梨园春秋学案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1课梨园春秋学案岳麓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1课梨园春秋学案岳麓版必修3【学习目标】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重、难点】重点:元杂剧、京剧的形成。难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A级【基础梳理】 (一)、戏曲的起源:1、背景: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 ,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 ,其中便蕴含着戏曲的萌芽。【知识链接】“傩”是什么?“傩”,见鬼惊词。(即见到鬼发出的惊呼声。 说文解字“傩”是上古先民以驱 “傩”产生的背景 在原始社会,人们把疾病死亡等各种可怕的事情都归结为“鬼”或“怪”作祟。为辟邪消灾,他们带起相貌凶恶的面具,口中高呼“傩傩”之声,

2、以惊吓、驱逐恶魔。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傩仪与傩戏傩仪,古时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傩戏,戏曲的一种类别。流行于湘、鄂、赣、桂等省、区。由驱鬼逐疫的傩舞发展而成。演出时多带面具,故又名“师公脸壳戏”。表演动作一般都较简单原始。音乐大多以锣鼓伴奏,人声帮和,故有的地方又称“和合腔”。古时举行傩仪往往载歌载舞,其中便蕴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2、发展历程:春秋战国以后的 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唐代宫廷中出现了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 ,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 【知识链接】梨园与梨园弟子 “梨园”创立于唐代,是唐代音乐机构之一。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

3、的地方,在长安光化门外禁苑中。唐会要载:“ 开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这里的“上”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精通音律,喜好歌曲,设梨园亲自教乐工、宫女演习音乐舞蹈。后来,沿用梨园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梨园弟子,也称梨园子弟,指戏曲演员。位于陕西临潼华清池的梨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现今在其遗址 上,建起了一座集文博、歌舞、茶艺、沐浴于一体的文化博览和旅游娱乐的综合性建筑。3、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 ,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代流行起一种戏曲称 。它用多种表现手法演出完整的故事,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知识链接】

4、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多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南戏亦称“戏文”。原为宋代流行于南方,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南宋时又称“温州杂剧”。元灭南宋后,渐以南戏称之。为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对明清两代的戏曲影响颇大。(二)、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

5、的 代。它将 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用演员 来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 的特殊传统。元杂剧的奠基者是 。其代表作为 。 也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 是其最有影响力的作品。2、昆曲: ,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该艺术兴起于江南昆山,文词典雅华丽,寓意深刻,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昆曲的表演以 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给观众以极大的 享受。代表作品是汤显祖的 。明中后期,熔 为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对 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称为“ ” 。(三)“国粹”京剧:1、京剧产生的背景:(1)外部因素:明

6、清时期, 成为休闲文化一大中心。(2)内部因素: 进京。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 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他们兼融并蓄,融会贯通,吸收了湖北 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考究,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2、京剧的四大行当: 3、京剧的表演艺术手段: 4、京剧的演奏器乐: 等管弦控制节奏5、影响: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 ”,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出奇光异彩。 B级 【自主探究】京剧为何称为国粹?C级 【能力提升】1、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

7、、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

8、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D级【迁移演练】1、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 A傩戏的形成 B南戏的流行C元杂剧的兴起 D京剧的形成2、京剧的形成得益于四大徽班进京,这一京剧形成过程中的大事发生于 A康熙年间 B乾隆年间 C道光年间 D 同治年间3、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

9、昆曲、秦腔以及其它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A.傩戏 B.元杂剧 C.京剧 D.粤剧4、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我国戏剧发展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 傩仪中使用的面具 元杂剧壁画 京剧玉堂春 A B C. D5、京剧中行当分为四大类:生、旦、净、丑,角色归类的标准是( ) A.依据各剧种流传的习惯 B.依照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和性格 C.依据儒家传统道德的标准 D.依照剧情的要求不断变化6、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C.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7、(xx年广东文基20) 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 A汉 B唐 C宋 D清8、下列对京剧形成的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B统治者的重视C徽调与昆曲的融合D民间艺人的努力【本课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