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9803792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桥夜泊》教学实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枫桥夜泊教学实录王崧舟视频实录整理:尚平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听过吗? (生答“没有”) 师:没听过?有兴趣去听一听。师: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谁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小奇涛声依旧歌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好的,有请。 (生读歌词)师:哎呀,读的真好,声情并茂,请坐。诗中有一个词“无眠”,什么意思?师:好的,有请(学生回答) 生:应该是睡不着觉。 师:太对了,就是睡不着觉!能不能找个近意词?(有请) 生:失眠。 师:对,失眠。无眠就是失眠,就是睡不着觉,就是难以入眠。 师: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生1:流

2、连的钟声。 生2:流连的钟声。生3:流连的钟声。生4:是钟声。师:没错,是钟声,是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1、2起生:读小奇的句子。那么,这钟声是从哪里传过来的呢?出示 (大屏幕出示【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有一位诗人叫王士祯,他在这首诗中就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 来读一读,好的,有请(生读)师:恩,有点味道。师: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来,好的,有请。(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 师:好极了,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生:这是寒山寺的钟声。 师:没错,是寒山寺的钟声。同学们

3、,看一看,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等啊盼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答“十年”)师:十年,整整十年,3650个日日夜夜,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体会诗人的这种景色,意境。1、2起(生读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师:我请问你,这寒山寺的半夜钟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魅力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明】高启泊枫桥) 几度经过忆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师: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也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好的,你请。 (生朗读诗句)师:好一个月落乌啼又钟声,听一听,这是哪里的钟声?生:这还是寒山寺的钟声。师:你哪知道这是寒山寺的钟声?你说的没错。生:高启说,几度经过忆继,继

4、曾经在寒山寺写过一首枫桥夜泊。所以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师:哦,原来你知道这首诗的背景,见多识广,请坐。师:没错,这就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诗人就会想起一个人,谁?生1:继。生2:继。生3:继。师:恩,继。我们来读一读。奇怪啊?为什么诗人几度经过都要忆继呢?这诗人和寒山寺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其实还有比着更早的,那是600多年前,元朝有一位诗人,谁?生:(听不清楚)师:对,他写过一首诗,在他的诗中,又写到了寒山寺的钟声。谁来读一读。出示元朝诗人的诗句。生:好的,你请。(读诗句,不是很通顺)师:好的,没错,再来一次。生:再来一次。师:读(长送钟声少客眠),再

5、来一次。生:再来一次。师:你看,有是寒山寺的钟声,哎呀,这一年有一年,一代又一代,多少客人在寒山寺的钟声中无眠啊?失眠?难以入眠啊?师:我们继续看,还有一个更早(大屏幕出示【宋】陆游宿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师:那是距今八百多年前,这个诗人大家都熟悉,谁?生:陆游。师:好一个陆游,陆游也写过寒山思的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预备,起 (生齐读)生:读诗。师:从诗中看,七年之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生:寒山寺。 师:没错,听到过什么呢? 生:寒山寺的钟声。 师:七年之后的今天,陆游又到了哪儿? 生:又到了寒山寺。 师:又听到了什么? (生答“钟声”)师:对,枫桥就是寒山寺,寒山寺就是

6、枫桥。师: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其实,这7年还可以变,比如,把他变成十年。大家想一想,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又会怎样写呢?师: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又会怎么写?一句诗。一句诗。师:(没人,终于有了一个人。)你想举手,有欲言又止,好,你来。师:十年不到枫桥寺,你接下去。生:十年不到枫桥寺,夜半钟声到故。师:你自己编了一首诗,其实,没这个必要。我读上半句,我读下半句,你试试看?师:十年不到枫桥寺生:客枕依然半夜钟。师:为什么可用这一句?生:因为许多人到过枫桥寺,可夜半钟声是不会变的。师:好,你注意到没有,诗句当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字眼。谁读出来

7、了?生:依然。师:没错,十年不到疯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是吧?再变一变。 师:“十年”变成“百年”,百年不到枫桥寺 生: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千年不到枫桥寺 生: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没错,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师:所以,小奇的笔下有钟声,读(生齐读小奇的歌词) 师:所以,200多年前的诗人王士祯写到(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师:所以,500多年前的高启写到(生齐读高启的诗句)师:所以,600多年前的古应写到(生读句子)师:所以,800多年前的陆游写到(生齐读陆游的诗句)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有什么问题?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管百年,千年,许多来到寒山寺的诗

8、人都会写到钟声?师:问的好啊,听到没,她把钟声和这么长的时间联系了起来。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诗人都会不约而同的写到寒山寺的钟声?好这是他的问题,你的呢?生:为什么每次写到钟声,都是在晚上写到钟声?师:对啊,对钟声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所有的钟声都是在夜半呢?这是他的问题。生:我的问题是,敲钟的时候诗人就会失眠呢?师:好,为什么钟声跟无眠、失眠,难眠连在一起呢?同学们问的好。你还有问题。生:为什么寒山寺的钟声这么有魅力,吸引这么多诗人来写?师:太好了,他把钟声跟这么多的诗人连在了一起,发现他自己的问题。我知道同学们还会有问题。承:继独听寒山钟 师: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

9、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大屏幕出示【唐】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打开课本,读一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注意,听清楚要求。第一,自由读,第二,反复读,要把它读清爽了、读顺口,明白吗?好,开始。 (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 师:读得很专心、很投入,看你们读书就是一种享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来,有请,注意清清爽爽地读。(生朗读全诗) 师: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读到位了,比如,“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也读到位了,真是读得一丝不苟!再请一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注意听。(生读

10、) 师:好一个到客船,真好,味道读出来了。大家也一定听清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全场掌声。) 师:我们反过来,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好吗?预备(师生再次合作朗读全诗) 师:好极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整首诗歌,预备(生齐读诗歌) 师:这首诗已经反反复复读过好几遍了,到底什么感觉?一个词来形容形容自己的感受。 生:烦闷和凄凉。师:说了两个,选一个。生:烦闷。师:烦闷,好!(另一个学生,你的感觉是) 生:忧虑。 师:孤独,(另一个学生,你的感觉是) 生:凄凉。 师:凄凉?你的感觉是? 生:幽静

11、。生:思乡。生:忧愁。生:夜晚的宁静。 师:来,把自己的感觉带进去,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枫桥夜泊,读。 生:读诗歌。 师:好极了,大家不妨对比着想一想,比如,你读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你会有烦闷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肯定不会!读杜甫的“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凄凉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也不会!那么,为什么读枫桥夜泊,却会有这样的感觉? (多数沉默,个别学生举手。) 师:不着急,把手放下,请大家静静地读枫桥夜泊,你可以看看注释,看看虽然不怎么清楚的插图,也可以联系

1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好进入枫桥夜泊。 (默读,圈点批注。) 师:(在巡视中插话)有的同学开始动笔画了,很好,这说明他的感觉已经找到了落脚点。 师:9继续插话)有的同学开始在诗的旁边写批注了,很好,这说明他的感觉在转化为语言。 (生在教师插话的引导下,纷纷开始写批注。) 师:好!停,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都写了批注和心得,我看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读诗心得。心得如何呢?那么这样,我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大家知道,枫桥夜泊的时候,应该是休息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对吧? (生答“对” ) 师:那么,这个晚上,继睡着了吗? 生:没有。 师: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哪

13、个词语直截了当地告诉你,继没睡,根本就睡不着? 生l:愁眠。生2:愁眠。生3:愁眠。生4:愁眠。 师: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 (板书“愁眠” )师:愁眠,一起读,3遍,什么意思? 生:“愁眠”就是因为忧愁而睡不着觉。师:给“愁眠”找个近义间,生1:忧愁。师:给愁眠找个近意词,愁眠!生2:忧眠。师:你自各发明的?现成有啊。生3:失眠。师:对啊,还有生:无眠。师:对啊。愁眠就是失眠,就是无眠,那时因为忧愁而失眠,忧愁而无眠,因为忧愁而难以入眠。愁眠的人是谁?一起说生:继。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继看到了什么?咱们一件一件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生:残月。师:用诗中的一个词

14、来说,看到了 师:(板书:月落)“愁眠”啊愁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3111”) 生:枫树。 师:(板书:江枫)想像一下,那是怎样的江枫? 生:红红的。 师:那是被霜打过的缘故。秋风吹过,你看那江边的枫树 生:在瑟瑟摇动,还有落叶飘了下来。 师:落叫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渔火。 师:(板书:渔火)找一个同来形容形容你想像中看见的渔火。 生:忽明忽暗的。 生:一点一点的。 师:改成“星星点点的”也许会更好,这些是继因为愁眠而看到的。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继又听到了什么? 生:乌啼。 师:(板书:乌啼)几声凄厉的乌啼,打破了夜的沉寂。但是,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 生:钟声。 师:是的,姑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