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出水处理工艺探寻及回注剖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980378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出水处理工艺探寻及回注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采出水处理工艺探寻及回注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采出水处理工艺探寻及回注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出水处理工艺探寻及回注剖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出水处理工艺探寻及回注剖析摘要:针对中原油田油气井采出水综合含水率上升及污水量达到一定规模,但 目前现有污水处理站少,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须进行污水处理站总体建设及回注 流程设计这一难题。文章通过对 “重力式”和“压力式”工艺方案的深入分析、研究 优选压力式,将污水处理达标回注;既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又充分利用水资源, 补充油藏地层压力亏空,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重力式;压力化;含水率;处理;一、设计基础数据1 、地层水性质:中原油田地层水水型为 CaCL2,PH 值介于 67,水中主要阳离子为:钠、镁、钾、钙;主要阴离子:CL-、HC03-、SO42-。CL-及钙离子含量 高,

2、总硬度:1, 0009, 800mg/L,总矿化度:56, 000T9, OOOmg/L。2、原油特性:密度约0.824g/cm3,粘度3.295.08mPas,平均含水率约:4.55%,含硫:0.087%,含盐量:501.6g/l,凝固点:28.3C。二、设计原则及规模1、设计原则 污水工艺处理后的回注控制指标以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SY/T 5329-94 的 A2 级指标为准,确保回注水质; 工艺流程的技术核心是除油、沉降和过滤,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 高系统运行效率,注重操作简单化; 完善加药装置系统; 设计处理流程要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维管方便、自动化水平高。2、设计规模:根

3、据油田目前产出液含水率数据,并结合综合含水率上升趋势 和地面工程 58 年建设适应期,综合含水率按 20%50%考虑,加上间歇洗井水及 其他用水约120m3/d;经充分研讨,处理规模:200m3/d。处理站考虑满足规模达300m3/d运行负荷时,净化水质指标满足SY/T 5329-94 标准的 B1 级要求。三、工艺设计方案3.1 方案一:重力式工艺3.1.1 工艺流程:进站原水经计量、加药,进入接收罐收油,经初沉分离;溢 流并加药进入混凝斜板沉降罐,然后经过沉降分离,再流入缓冲罐,而后经加压 进双滤料过滤罐过滤;进而进入改性纤维球过滤器深度过滤,滤后水最终流入净 化水罐。净化水部分作反冲洗水

4、,其余经注水站升压回注地层。按此流程处理水 可达特低渗透油藏注水指标(下表)。3.1.2 主要设施及参数: 接收罐:接收产出原水、洗井水、站内回收水等,布水系统采用下向布水,除油为主 除悬浮物为辅。根据Stokes原理,利用油水密度差使油水分离,容器上部收油,下部的周向 集水挡板收水后,再溢流进入斜板沉降罐。主要参数:Q=200m3/d、AT =5h、S 油进=500800mg/l、S 油出=100150mg/l、n 油=7580%。 斜板沉降罐:接收罐来水加药混合后进沉降罐中反应器,逆向布水,混凝反应。除悬 浮物为主,除油为辅。水经斜板组分离后使大部分悬浮物充分沉降分离,污水由罐体中上部 周

5、向集水档板汇集,污泥由罐下部排污系统排出。Q=200m3/d、AT =4h、S 油进=500800mg/l、S 油出=100150mg/l、n 固=85%。 一级过滤:上部莲蓬头布水,下部中阻力筛管配水,多层滤料过滤,大排量反洗,除 油为辅,除SS为主,精度和效率较高。Q=10m3/h台、PN=0.4MPa、v=15m/h、q反 =15l/sm2、AT=1218h、t 反=810min、n 固=8085%、n 油=7075% 二级过滤:改性纤维球过滤器,搅拌反洗,除油及悬浮物为主,处理精度和效率较高Q=10m3/h台、PN=0.4MPa、n 固=8585%、n 油=8090%。3.2 方案二:

6、压力式工艺3.2.1 工艺流程:原水自动计量,根据水量检测结果,联动加药泵自动加药。污水进接收 罐收油,初沉分离,进聚结分离器除油,沉降分离;出水加药进压力混凝沉降罐,反应后逆 流沉降分离。出水进缓冲罐,加压进双滤料过滤罐过滤,再进改性纤维球过滤器深度过滤, 滤后水进净化罐。净化水部分作反冲洗水,其余进注水站经注水泵回注。按此工艺净化水应 达到特低渗透油藏注水指标(同方案一注水指标表)。3.1.2 主要设施及参数: 接收罐与方案一原理相同。 聚结分离器:采用卧式压力聚结斜板除油装置除油,原水进装置首端,通过多喇叭口 布水,水横向流经三组斜交错聚结板,油珠聚结,悬浮物颗粒增大,然后横向上移,自斜

7、板 组上部均布,经斜板分离,油珠上浮集聚,固体悬浮物下沉集聚排除,净化水由斜板下方横 向流入集水腔。Q=200m3/d; PN=0.4MPa; AT =0.51h; S 油进=100150mg/l; S 油出 =3050mg/l; n 油=6570% 卧式压力式混凝沉降罐:首段为组合式混凝反应,外侧环空为漩流反应,内侧锥形空 间为涡流反应;中段为整流过渡和配液区,中后段为逆流斜板沉降分离区,后段为集水出流 部分。设备中、中后段上部为浮渣、污油收除内件,中部为配水分离内件,下部为污泥集聚 和排除内件。Q=200m3/d; PN=0.4MPa; AT =0.51h; S 固进=100150mg/l; S 固出 =2050mg/l; n 固=80% 一级过滤:双滤料过滤器与方案一原理同。 二级过滤:改性纤维球过滤器同方案一。四、结论1、方案一重力式流程,处理效率较高,动力设备少,主设备选用新型高效节能产品,节 能降耗,运行费低。方案二压力式流程,短流程高效处理设备,处理精度高,技术含量高, 节能明显,一次性投资稍高,但可回收部分污油,经济效益更好。两方案综合比较,优选方 案二。2、污水处理最终目标是回注,达到环保部门要求的“零”排放,利于保护环境。既实现污 水净化回注利用,又节约水资源,减少取清水费及脱氧等处理费。由于处理水是活性水,回 注地层比清水与地层原液配伍性好,驱油效果更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