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9745906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内容提要】随着台州人口的不断发展,及时了解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对宏观规划台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置和优化教育资源,实现台州教育事业的“十二五”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台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资料、台州统计年鉴和台州市2010年教育统计资料汇编为依据,对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现状、发展趋势进行宏观分析与探讨,并就优化配置教育资源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制定台州的教育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台州是一座现代化的沿海开放城市,台州教育目标的定位是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争取达到浙江省中上水平。基础

2、教育以中小学学龄人口为对象,如何科学地分析中小学学龄人口现状、预测学龄人口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方面提出可行性措施,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台州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人口与教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教育以人口为对象,人口的发展又以教育为条件。人口的数量、结构及变动会给教育的发展带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样,中小学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影响。将中小学学龄人口变动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纳入制定人口政策和教育政策的考虑范围,及时把握人口变动趋势,将有利于人口与教育互利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台州市常住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台州市常住人口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学龄前及中

3、小学学龄人口的总量及发展,台州市常住人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分析中小学学龄人口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1.台州市常住人口总量状况。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资料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596.88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的515.37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1.51万人,增长15.8%,年平均增加8.16万人。在常住人口构成中,户籍常住人口468.36万人,占总量的78.5%,市外流入人口为128.52万人,占21.5%。2.台州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台州市地处浙江中东部的丘陵地带,东部临海,北部和西部多山,南部有温黄平原,县市之间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4、。2000年以来台州市常住人口一方面总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常住人口的区域分布也出现了一定变化,主要呈现为:(1)中心城区(椒江、黄岩、路桥)常住人口总量发展迅猛。1994年撤区建市以来,作为全市的政治中心,三区的经济发展加快,从而促进了更多的人口流入。从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看,200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49.2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9.0%,2010年上升为31.9%,增加了41万余人,平均每年增加4.10万人。(2)南片地区(温岭、玉环)常住人口发展潜力较大。南片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为外来人口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人口的集聚效应更为明显,常住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也相应提高。10年来,南片

5、地区常住人口增加了36万余人,平均每年增加3.6万人。(3)北片地区(临海、仙居、天台、三门)常住人口所占比重降低。北片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人口流出较多,常住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也相应降低。2000年,北片地区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34.9%,比2010年下降4.7个百分点(见表1)。表1 台州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 单位:万人2010年2000年2010年比2000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全市总计596.88 515.37 81.51 8.15 中心城区190.25 149.20 41.05 4.11 南片地区198.31 162.29 36.02 3.60 北片地区208.32 203.89 4.43 0

6、.44 3.台州市常住人口发展趋势。根据“六普”数据,本市外来人口流入为主的机械变动已超越全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变动,成为影响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主要因素。以2010年的“六普”数据和2000年的“五普”数据中的常住人口总量增长的平均数为依据,预测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发展趋势。结果为:台州在“十二五”期间,如果仍然维持目前常住人口的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状态,预计到2015年本市人口总量将达到637.63万人(见图1)。图1 2015年全市人口总量发展预测单位:万人(二)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小学学龄人口数可从两个角度考虑。从微观上看,包括从小学到高中的12个年级,这就要分析12个年龄组的人

7、数;从客观上看,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相应地就要分析7-12岁组、13-15岁组、16-18岁组三个年龄组的人数(按6周岁入学,实行六、三、三制)。本文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小学学龄人口的数量变动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当然,测算实际上学人数还应考虑到入学率、流失率、升学率等指标。根据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应达到或接近100%,虽然实际上不可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但考虑到本文是一种趋势性分析、前景性展望,这种误差对研究结论影响可忽略不计。1.台州市学龄前人口现状。2010年本市学龄前人口约45.44万人。与2000年比,学龄前人口总量增加6.89万人。但人口出生率

8、有所下降,其中0岁婴儿组占学龄前人口总量比,从2000年的6.1%降到5.5%(见表2)。表2 台州市常住人口中学龄前人口 单位:万人、%年龄组2010年学龄前人口占学龄前人口%2000年学龄前人口占学龄前人口%总计45.4438.550岁组5.4712.06.1215.91-3岁组19.1442.115.4640.1 4-6岁组20.8345.816.9744.0 2.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状况。“六普”资料显示,全市中小学学龄人口比重降低。较低水平的人口生育率导致0-14岁少年儿童组比重持续下降,全市0-14岁人口为92.2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五普”的18.1%,下降为15.5%,降低

9、2.6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的中小学学龄人口总量为74.78万人。其中小学学龄(7-12岁)人口35.21万人;初中学龄(13-15岁)人口17.83万人,高中学龄(16-18岁)人口21.74万人。与2000年相比,中小学学龄人口减少14.69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减少1.57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减少7.38万人,高中学龄人口减少5.74万人(见表3)。表3 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 单位:万人、%年龄组2010年占总计2000年占总计总计74.7889.477-12岁35.2147.1 36.7841.1 13-15岁17.8323.8 25.2128.216-18岁21.7429.1

10、27.4830.7 从“六普”和“五普”数据来看,这十年来中小学学龄人口呈现骤减的态势。由于从90年代以来,出生人数基本上是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所以全市的少年儿童学龄人口的总数及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3.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趋势。我们采用人口年龄移算法,以“六普”分年龄段的人口数为基数,剔除掉这5年里人口的非自然死亡因素和学龄人口的迁入迁出等因素,推算出2015年的中小学适龄人口(即“六普”时的2-7岁人口为2015年的小学适龄人口,8-10岁人口为2015年的初中适龄人口,11-13岁人口为2015年的高中适龄人口)。推算结果是2015年全市中小学学龄人口总量要达到74.41万人,其中小

11、学的适龄人口(7-12岁),在经过2010年的低谷后,到2015年有所回升。而初中和高中的适龄人口则呈不断减少的趋势,预测至2015年,初中学龄人口与2010年基本持平,高中学龄人口数继续下降(见表4)。表4 2015年全市中小学学龄人口总量预测 单位:万人2015年2010年2000年总计73.9174.7889.477-12岁39.2535.2136.7813-15岁17.7717.8325.2116-18岁16.8921.7427.48从以上预测数据分析,由于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2015年的小学和初中人数预测数据应该比较准确。但高中已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虽也在不断提高,但能够升入高

12、中学习的只是初中毕业生的一部分,所以实际的高中学龄人口数应该小于这个推算的适龄人口。此外,由于受全市常住人口分布“北片地区人口发展较稳,南片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区人口总量增幅较大”变化趋势的影响,因此,未来中小学学龄人口的分布必然会呈现相同的态势,这直接影响到全市基础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调整。4.全市常住人口与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态势比较。将初步推算的2000年、2010年、2015年的全市人口总量和全市中小学学龄人口总量发展作折线图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2000年2015年台州市人口总量呈“不断上升”的态势,而同期的中小学学龄人口总量则呈“略有下降”的态势(见图2)。这表明未来几年里,人口总量的

13、不断增长,不会成为台州市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压力,但各地实际承受的学龄人口压力是不同的。中心城区和南片地区常住人口增长较快,还需要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图2 2000年、2010年、2015年全市人口与学龄人口发展态势预测比较 单位:万人二、台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的教育需求学龄人口变动对教育影响的最大特点是,当波峰逐渐到来时,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当波谷到来时,又出现教育资源过剩。为此,教育的发展既要立足当前的人口现状,又要兼顾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对中小学学龄人口变动要有科学的预测和充分的考虑。(一)小学适龄人口增加根据“六普”分年龄段的“27岁”数据,同时剔除掉这几年这年龄段人口的死亡及人口

14、迁入迁出因素等,得出2015年的小学学龄人口预测数。从预测数来看,小学学龄人口在未来几年增长较快,现有的小学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学龄人口发展的需求。政府应科学调研,适时适地增加小学学校数量,根据新建学校的投入使用和学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增长,在科学预测、合理配置的前提下,适时增加学校教师编制,维持一定水平上的师生比,确保教育质量。在师资引进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优先满足边远薄弱学校的需求。(二)初中学龄人口逐渐趋稳将“六普”和“五普”的数据相比较,初中教育学龄人口出现小幅下降,至2015年将逐渐趋稳。主要原因是90年代后的十多年出生人口以独生子女居多,使得一个时期中学学龄人口数量偏低。某些县(市、区)的教育资源,可能在个别年份出现过剩。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断扩大全市教育优质资源,推动教育向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发展,特殊年份特殊处理,及时扩大班级数或缩小班额,逐步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体制多元、特色鲜明的办学格局。(三)高中阶段学龄人口下降明显从预测数据来看,到2015年,理论上的高中学龄人口减少到17万人以下。生源的下降将直接影响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