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设计单位合作方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970149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设计单位合作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与设计单位合作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与设计单位合作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与设计单位合作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与设计单位合作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设计单位合作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设计单位合作方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设计单位合作方式关于公司在战略转型阶段与设计单位合作方式探讨设计研发中心如何促进公司战略转型若干思考之一随着公司地产多元化与跨区域等发展战略的初步建立,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 已趋于明朗化在这个阶段,公司正在进行一系列诸如如何提高公司的专业能力 及核心竞争能力,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定位,组织机构的调整,公司品牌的创建等重 要工作内容的部署与研究.以品牌求发展,以品牌赢客户,以品牌占市场,是每一个鸿荣源人开拓”优越 生活实践者”的共识与理想.一流的品牌需要一流的产品来实现,作为产品开发的核心部门,设计研发中 心承担着在公司战略转型阶段如何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这个公司核心竞 争力打造的使命。产品打造

2、归根结底是需要开发商与设计单位共同完成,作为开发商与设计单 位的直接对话者,如何在新形势下与设计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是设计研 发中心目前重点思考的内容。笔者通过近几年从事房地产设计管理的一些体会,结合调研当下设计市场的 情况,认为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或寻求突破。一、项目开发在不同区域、不同设计阶段设计单位的选择方面: 在项目概念与方案设计阶段,针对与项目的规模与重要性情况,可采用委托 设计和正规设计招标形式,邀请设计市场上有类似项目成功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指定主创设计师)以及与我司有过良好合作的设计单位来参加投标,对于特别 重大的项目甚至需要采用国际招标的形式。在这个阶段,主要寻求

3、一个好的规划创意,因而更多的是对主创设计师的选 择与要求,在建立产品设计最高标准和保持强大创新意识之间,在赢得甲方与影 响甲方之间,作为一个一流的主创设计师,应当获取到这种高度平衡的能力,从 而设计出一个很好地结合市场,保持强大创新与品味的优秀构思与概念方案。当然,由于优秀的建筑师在同一时间段内手头往往会不止一个项目在设计, 因此在找好主创设计师的同时,还得考察其设计档期是否能保证,有没有一支成 熟干练的设计团队来配合完成项目设计。如果设计单位在异地,也得考虑空间和 时间对项目顺利推进的影响程度等等因素。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应选择团队实力较强,服务意识较好、市场 化程度较高,运行机制较

4、灵活的单位来担纲设计,千万不要一味的以低设计费设 计单位作为选择目标,也不要过分去压低设计费用。针对异地开发项目,可以考 虑和当地口碑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设计单位,或者选择做过该地项目施工图设 计的深圳设计单位进行合作,以免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研发中心应强调过程控制。在设计过程能发现、协调和 解决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随着项目的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区域越 来越广,研发中心有必要成立设计审査小组,在产品品质、成本控制以及设计规 范等各个环节对项目设计进行重要把控。二、与设计单位形成一个良好沟通机制与对话平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商面对的是使用者市场,发展商要迎合使用者的

5、口 味,设计方面对的是开发商的市场,设计方面自然要迎合开发商的口味。因此, 设计方是开发商的设计顾问,在均衡开发项目与社会、经济、城市、技术、环境 等各方面为开发商定位平衡点。开发商也是设计方的市场顾问,在提供精确的市 场化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后,使设计方创作最终切合使用者需求的脉搏。作为开发商的技术核心部门,设计研发中心与设计单位建立一个开放沟通的 机制和对话平台成为成功打造产品,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可靠保证。比如,可以针对项目阶段举行不定期的设计例会,集中分析和讨论设计过程 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针对一个课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探讨,还可以针对 市场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共同考察,加强交流与互动。三、

6、成立技术平台小组,对重要设计阶段以及设计过程中的重 大设计问题进行评审为保证在重要设计阶段给设计单位反馈意见的准确性和严肃性,设计研发中 心需要成立技术平台小组,对项目各个重要设计阶段成果以及设计过程中出现的 重大设计问题进行评审。通过平台小组评审形成中心意见后,发设计院进行修改 和讨论。四、遴选优秀设计单位结成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对当下设计单位市场考察与实践,遴选几家在设计市场有着强大竞争 力、合作意识和良好信誉的设计单位与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公司设计研 发的外部资源,参与公司重大项目前期定位与概念方案设计,以及公司重大技术 标准的建立,以提高公司的设计研发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五、项目设计阶

7、段施行设计人员激励机制在当下设计环境比较市场化,设计院业务比较饱和甚至应接不暇情况下,适 当对项目设计团队注入一些激励机制,更有利于调动设计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从而使项目设计能顺利,有序地推进。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机制,是指 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 总和,也是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 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广泛,既有外部激励机制,又有内部激励机制。外部激励机制 是指消费者、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社区公众等对企业的激励。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

8、实 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亚伯拉罕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根据人的基本需要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 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具体如右 图所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出现并呈阶梯形的逐层上升的。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它就失去了对行为的激励作用,用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的满足就成为激励其行为的驱动力。通过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理解,作为设计管理者,需要通过分 析设计员工的各种需要来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此激发项目设计团队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1、加强与设计团队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双方的友好合作

9、意识。房地产设计管理者与设计院项目设计团队往往是一对矛盾的组合体,自古 以来,都有“文人相轻”的说法,由于房地产设计管理者大多也是从设计院出来, 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上,可能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或者一个正确的意见, 但未注意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缺乏对设计师和他们的设计成果应有的尊 重,从而很容易挫伤设计员工的创作信心和热情,使得项目设计不能顺利推进。作为设计管理人员,首先应当加强自身专业修为,针对具体事物,不要急 于定论,要对设计成果进行全方位阅读和洞悉,注意倾听设计人员的设计构想, 诚挚、客观的将不同意见与设计人员进行交流,让人很信服地接受你正确的观点。 这样处理的同时,也表达了对

10、项目的负责任和对设计人员的尊重,使设计者在彼 此营造的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愉悦地完成设计任务。工作之外,也应适当加强交流,公司目前的战略转型,品牌的建设对项目 设计的要求都会越来越高,而且尤其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后,设计周期往往不会太 短,设计之后还有后阶段的许多配合工作,因此需要与之建立一个持久的有效的 沟通途径来完成。适时组织一些活动,诸如:联谊活动,采盘,学术讨论等形式,这种良性 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合作与信任会进一步升级,百利而无一弊。2、适当进行奖酬激励,促进设计员工的积极性与竞争意识。作为外部的激励机制,进行适当的奖酬激励是目前设计管理的一种有效 的手段和市场化行为。凭心而论,在深圳这

11、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大都市,普通的市民都面临着诸如 住行、医疗、教育等生活的种种压力,金钱对每一个处在工薪阶层的设计者来说 不啻是一个很大诱惑。很多设计委托方,尤其是民营企业单位,借助其灵活的管 理模式,迅速切合市场要求,愿意拿出适当的奖金作为激励。也都收到了不错的 效果。为此,建议公司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激励基金,对项目设计团队进行激 励。在项目设计之初,制定项目的质量要求,进度要求,成本控制要求,配合 服务等要求,设计达标后给项目设计团队分别予以奖励。以此激励设计员工的 积极性和服务意识。同时也可以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以及进度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对主要设 计人员给予一定的加班费用,促进其如期保质

12、完成任务。该基金,还可以用来支出一些上文提到的活动组织的相关费用。3、增强设计团队对项目的认同感和自身价值的体现。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针对设计员工的需求特点,在得到物质 需要、社会需要与尊重需要激励的前提下,怎样激励设计员工实现自我价值需 要成了我们每一个设计管理者的一个工作和思考内容。对项目的认同感和作为一个团队打造一个成功项目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这 对于一个职业的设计工作者而言,自然是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为设计管理者,更需要很好的整合项目资源,为设计团队提供充足的技术配合,互相鼓舞,努力配合,信心满怀,把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经典的产品,作为合作的目标和基础,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总结语:以上方面,仅仅是个人在公司战略转型阶段探询与设计单位的 合作方式的一些不成熟意见,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为设计研发中心如何促进公 司战略转型提供若干有价值的建议和思考。设计研发中心刘胜二00七年九月十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