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新一代主战坦克大 PK编者按:近年来,中国和印度军队现代化进展神速, 两国新一代主战坦克陆续服役,对其地面力量的发展具有指 针意义,因此中印新型主战坦克孰优孰劣,成为外界关注的 话题在 2009 年建国 60 周年阅兵式上,改进型 99 式主战坦 克引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方从通过天安门,象征这款坦 克在解放军陆军中的王者地位而印度也在同年 8 月 24 日 为首批国产化T-90S坦克(印度称为Bhishma,印度教神话人 物)举办盛大的出厂仪式,使它俨然成为印度陆军现代化的标 志马来西亚《吉隆坡安全评论》杂志最新一期对这两型坦 克进行了性能对比分析本刊将其编译,供读者参考系出同门T-90S与99式坦克有一个共同的技术源头一一苏联T-72 坦克T-90是T-72BM的改进版,由俄罗斯乌拉尔机械制造厂 研制,于 1996 年问世, 1999 年又诞生出搭配全新焊接式炮 塔与1000马力V-92S2柴油机的T-90S出口型坦克999年, 印度陆军引进3辆T-90S进行一系列测试,除法制热成像仪 在50°C高温的沙漠里试验时发生故障外,印军对该坦克的火 炮可靠性、防护以及快速掌握使用要领等测试结果非常满 意,遂在2001年向俄罗斯订购310辆。
T-90S服役后,其优 异表现与印度国产“阿琼”形成鲜明对比,于是 2006 年印 度再次采购 330 辆,并从俄罗斯购买许可证,计划在本国阿 瓦迪重型车辆厂组装 1000 辆,从而形成印度陆军未来数量 最多的现代化主战坦克群中国新型主战坦克的研制工作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当 时中国有感于“文革”让陆军主战坦克与欧美和苏联已开始 列装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决定开展第三 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工作中国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起初把苏联T-72坦克定为主要 假想敌,各项性能指标均要求超过T-72当时,一派主张彻 底跳脱苏式坦克的巢臼,另一派主张走务实路线,以现有苏 式坦克技术为基础做升级提高直到 1984 年,项目总负责 人祝榆生采纳了直接参考国外现有设计再融入自身需求的 研究方式,将三代坦克的技术参考对象确定为苏联的 T-72, 排除了过于冒进的设计思路把T-72当作中国三代坦克的设 计参考对象,主要原因是中国已通过各种途径吃透了 T-72 的技术性能1989 年,解放军正式与北方工业集团签订研制合约,由 该集团的 617 厂负责制造,1990 年和 1992 年分别生产出 3 辆和 4 辆原型车进行测试,并于 1996 年末测试结束正式定 型,次年开始少量生产,1998 年开始装备部队,因此外界称 之为 98 式坦克,解放军陆军自此开启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 新纪元。
98 式坦克在 1999 年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的阅兵式首次公 开露面,但并未大批量生产装备很显然,中国采取了“边 生产、边改进”的“小步快跑”发展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 发展,大改后的98式坦克被再次定型为ZTZ-99,简称99 式,成为解放军陆军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外界预测解放军装 甲兵未来会以吨位略轻、造价低廉的 96 改进型坦克为主, 99 式仅少量生产部署在北方重点集团军,作为战略方向上的 突击力量,形成“高低搭配”的装备格局火力性能对比坦克火力主要考察火炮威力、有效射程、射速、命中概 率与弹药携带量等,大致可分成主炮、弹药与火控系统三大 块来探讨在主炮方面,T-90S与99式都配备125毫米口径滑膛炮 T-90S 采用 51 倍口径 2A46M5 型炮,由叶卡捷琳堡第 9 兵工 厂授权印度生产该炮由 T-72 的 2A46 型“轻剑”滑膛炮改 进而来,具有新设计的快拆式内膛与主炮缓冲装置,身管用 高强度合金钢配合自紧技术制成,身管外覆轻合金隔热套 筒,内膛通过镀铬来增加抗磨损能力,可承受 1200 发全装 药弹射击该炮所用弹药为战斗部与发射药分离的两节式设 计,可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高爆穿甲弹、高爆榴弹与 激光制导炮射导弹。
与之搭配的是改进型匣式自动装弹机, 借鉴了 T-80坦克的吊篮式自动装弹机中的弹药双向回转功 能与连续快速装填模式,使得T-90S最快可在13秒内完成三 次射击有趣的是,印度采购 T-90S 时并未一并购入弹药,因为 印度陆军操作 T-72M1 坦克多年,其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 (DRDO)在俄罗斯技术支持下,已能研制各种125毫米弹药 印度版T-90S的主要反坦克弹种为DRDO设计、印度国营 兵工厂(OFB)生产的MK.I与MK.II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后者的弹芯是一根长径比 15:1 的高硬度钨合金棒,炮口初 速 1550 米/秒,可贯穿 2500 米处的三层北约重型标靶,或 在2000米处垂直贯穿厚度5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RHA)最 新型MK. II型则是DRDO在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帮助 下完成的,具有长径比达20:1 的高硬度钨合金穿甲弹芯, 炮口初速1660米/秒,估计可在 2000米处垂直贯穿约600 毫米厚的RHA这型穿甲弹将成为印度T-90S的骨干反坦克 弹药此外,T-90S还配备了俄制9M119型激光制导炮射导 弹,可攻击5000 米内的装甲目标或低飞的直升机。
中国99式配备50倍口径ZPT-98型125毫米滑膛炮, 与 2A46 基本结构相同,但采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使火炮 精度与使用寿命提高,全装药射击的平均寿命达 700 发,和 2A46M型类似,但逊于最新的2A46M4(配备T-80)与 2A46M5(配备T-90 / T-90S)型此外,99式也配有仿自9M1 19 的激光制导炮射导弹99式采用2A46炮的分离式弹药设计,并沿袭了 T-72的 匣式自动装弹机,势必受到苏/俄125 毫米弹药的先天规格 限制,即弹药整体长度不得太于 695 毫米,否则无法顺利由 自动装弹机进行装填这无疑是个致命伤,因为动能穿甲弹依靠强大动能来贯 穿装甲,提升动能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快速度,但现役传统固 体装药坦克炮碍于物理极限,除非再加大口径与身管长度, 否则炮口初速难有大的提升,因此一些国家常通过加大穿甲 弹芯长径比(即提高单位截面积质量)与强化弹芯材质来提升 穿甲威力以美制 M829A3 与德制 DM53 型尾翼稳定脱壳穿 甲弹为例,它们都具有超过 30:1 的高长径比,德国以加长 身管的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搭配高长径比的DM53炮 弹,创造出惊人的800毫米以上RHA贯穿能力。
苏,俄式弹药在先天规格限制下吃亏不少苏联于 20 世纪80年代末开发的3BM46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避 免长度超过限制,其贫铀穿甲弹芯只有 22:1的长径比,只 能达到2000米处600毫米左右的RHA贯穿威力即便是具 有丰富穿甲弹设计经验的以色列IMI公司,配合125毫米 2A46炮规格设计的 M71I型穿甲弹也只能采用长径比20: 1 的钨合金穿甲弹芯,仅能在2000米处垂直贯穿厚度560毫 米的RHA相同的限制也会出现在沿袭2A46炮所用规格弹 药及配套自动装弹机的 99 式坦克身上基本上,T-90S与99式在主炮与弹药性能方面旗鼓相当T-90S配备1A45T型火控系统,属于稳像式(又称指挥仪 式)工作体系,炮长在整个射击过程中只需对目标作一次精确 瞄准一些媒体报道 T-90S 的 PNK-4S 车长瞄准仪不具备独 立旋转塔,就以为T-90S不具备猎一歼射击功能其实T-90S 整个车长舱盖就是一个旋转单元,装在车长舱盖上的 PNK-4S 瞄准仪不需独立旋转塔就可由车长舱盖带动旋转, 车长可在炮长攻击目标时操作旋转塔继续搜索其它目标99 式的火控系统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现代化稳像式火控 系统,核心部件为一台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是一款自动化程 度很高的自动化火控系统。
99式与T-90S同样具备由现代化热成像仪、双轴陀螺稳 定装置与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所构成的现代化稳像式火控系 统在行进间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射击 2000米外的动态 与静态目标,都能达到 85%以上的首发命中率若使用炮射 导弹射击 4000 米内的坦克目标,更高达 90%,5000 米处也 有超过 80%的命中率因此在火力部分,99 式与 T-90S 可谓 伯仲之间,两者都具有不逊于西方一流坦克的水准防护性能对比T-90S与99式车首装甲均采用大倾角设计,内置覆盖有 由硬度与厚度不同的合金钢与玻璃纤维叠加而成的多层复 合装甲,表面再覆盖以“双防”反应装甲,对动能弹与化学 能弹均具备优异的防护效果在炮塔设计方面, T-90S 采用多边形焊接构造,特别是 炮塔正面 120°弧型区域内配置了密如鱼鳞的“接触”-5 型 爆炸反应装甲块俄罗斯设计师发现坦克炮塔正面的 120° 弧型区域在大规模装甲作战中属于高中弹区,因此 T-90S 的 炮塔设计着重加强正面防护效果1999 年 10 月,俄陆军曾 动用各式反坦克导弹、RPG系列单兵火箭筒与125毫米穿甲 弹,分别对两组加装和未加装“接触”-5 型反应装甲的 T-80U 与T-90坦克进行抗打击测试,结果加装反应装甲的T-90均 安然无恙。
有意思的是,后来在伊拉克战争中因击穿世界最 重的英国“挑战者”2 型坦克而名声大噪的 RPG-29 火箭筒, 也用到试验中俄士兵分别向加装与未加装反应装甲的 T-90S 坦克打出 5 发 RPG-29 火箭弹,未加装反应装甲的坦克 被三次成功贯穿,而加装反应装甲的坦克无论车体正面还是 炮塔前部均挡住弹丸穿透另据俄罗斯《坦克格勒》杂志 2004 年 11 月号的报道, 2001 年印度之所以敢在俄陆军还没大量 换装T-90之前就大量采购,主要原因是T-90S在印度测试时, 炮塔与车体正面装甲均能有效抵抗印度秘密从埃及取得的 美制120毫米KEW-A2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原本供埃及陆 军购买的M1A1主战坦克使用)的攻击T-90S以区区40余 吨的重量却有此等防护能力,令印度军方非常满意,测试结 束后很快就决定下单采购而99 式坦克的防护也不是“省油的灯”,其前身98式 坦克在发展时就被要求其炮塔正面能防御当时的 105 毫米与 125毫米炮的各式穿甲弹攻击为达到上述防护需求, 98式 炮塔正面采用避弹造型不错的倾斜设计,并使用现代化复合 装甲在 1997 年进行的一系列射击测试中,炮塔正面装甲 成功抵挡多波105毫米与12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射 击,证明其防护能力达到要求,估计其防护能力应具有 600 毫米RHA以上的水准。
后来的99式坦克更是加装了中国自 行研制的“双防”反应装甲模块,进一步提升防护能力,能 有效对抗现役大部分反坦克武器除了被动的装甲防护外, 99 式还配备中国独创的激光主 动防护系统该系统由位于炮塔顶部的激光报警接收装置和 激光发射装置组成,可在接收到敌方用于测距或制导的激光 束后自动或手动激活,然后回溯光束投射源,用高能量激光 束加以压制,可有效破坏敌方以光学仪器进行的瞄准与制 导,达到主动防护的效果很显然,这一“不对称作战手段” 是T-90S不具备的印度陆军考虑到T-90S主炮左右两侧的 炮塔正面为高中弹区,少了反应装甲会对整体防护造成不利 影响,取消了 T-90 标配的“窗帘”主动光电防护装置中两部 置于炮塔正面的红外干扰仪,改用两组反应装甲块取代,因 此少了主动光电压制的能力西方主战坦克的防护性能是通过惊人的吨位来达成的, 这不仅对道路和桥梁的承重或是对铁路、公路与航空的运输 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更加重了燃油消耗相比之下,T-90S 与 99 式通过优异的防弹外形设计、先进的复合装甲结合反 应装甲、光电干扰装置构成的主被动防护体系,以区区四五 十余吨的车重就能达到不下于西方六七十吨重坦克所具有 的防护标准,这点显得难能可贵。
机动性能对比印军 T-90S 的战斗全重与俄军自用的 T-90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