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的报告材料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969023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的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的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的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的报告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的报告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的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的报告材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开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地方高校转型开展研究中心二一三年十一月 / 目录引 言1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2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开展3二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3三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3四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开展能力低4五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4六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4七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5八新建本科院校与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5二、欧美经济兴旺国家的高等教育与结构调整的启示5一欧美经济兴旺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

2、整与其特征6二欧洲兴旺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经验-应用技术大学的兴起6三应用技术大学在欧洲国家经济社会开展中的作用8三、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开展势在必行16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开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16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开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17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开展是加强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量17四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开展方向应用技术大学17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开展的政策建议19一确立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9二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开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20三建立科学、规X的分类评估制度20四加大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经费投入20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

3、办学自主权20六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21七在国家框架下开展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合作21八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21引 言国家中长期人才开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开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开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开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高等教育承当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因此,高等教育的开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开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开展阶段,高等教育

4、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高校1171所含独立学院293所,其中:211工程高校116所占9.9%,非“211高校1055所占90.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使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年严峻。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7.8%,“985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高,其次为高职高专院校和“211院校、独立学院、一般本科院校、科研院所和军事学院的初次就业率相对较低。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教育学院.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2011.而各地的调查显示,众多企

5、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一现象说明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人才供应过剩,另一方面人才的大量需求又得不到较好的满足,其主要问题不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而是人才供应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出现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而制度性根源来自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高等教育和社会开展是密切联系的,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从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两方面反映出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性。当反映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不能有效地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高等教育对社会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即表现出高等教育的能力失调,即功能失衡。从现实角度看,大学生这一结构

6、性失业现象就反映出高等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科学技术这些外部关系的失调,而这种外部关系的失调将直接波与并作用于高等教育的内部,要求高等院校要更加根据社会经济科技等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英国学者巴巴德波勒斯在回顾兴旺国家教育改革的经验时说:“调整教育目标以适应数量上的新压力与新的社会需求,主要的教育途径是进展教育结构的改革。 郝克明,汪永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人民教育,1988: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开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

7、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那么,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开展?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在哪里?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不仅关乎宏观结构的改革,更涉与到微观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是指高等学校内部的组成构成状态与联系,包括行政管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教材结构、师资队伍结构、人员知识结构等。如果学校微观结构不合理或失调,就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制约学校的开展。所谓地方本科院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当着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目前,我国有1055所非

8、“211地方本科院校,包括本科办学历史长的地方本科院校、部委或行业转制地方管理的本科院校、新建的本科院校。新建的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新设本科学校,共有647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数量的55.3%,占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数量的61.3%。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看,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就折射出学生就业以与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开展方面存在巨大困难和障碍。资料显示,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2011年的初次就业率仅为75.8%,是三类高校中最低的,特别是1999年以来新设的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数量最多,招生规模最大,人才培养最多,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

9、的主力,目前陷入开展困境,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呈现以下突出问题和矛盾:以学术标准为主的学校评估制度与应用技术大学以技术积累创新和服务产业实际贡献为价值基准的矛盾;以学科体系为根底建立起来的专业结构与按照应用技术大学职业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的矛盾;以学术资格为根底建立起来的教师制度与“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和灵活用人制度的矛盾;高考招生、分层录取的入学制度与扩大招收有技术技能根底的学生和开展职业继续教育的矛盾;教育内部自成一体相对封闭的治理结构与应用技术大学行业企业直接参与治理的矛盾;以知识教学为根底建立起来的内部运行机制与真实应用为根底实现培养与需求无缝对接的矛盾。虽然,诸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在努力开展

10、、寻找出路,在特色办学上取得不俗成绩,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不合理的分类设置、单一的评估体系、统一的拨款方式与高校自主权不落实等体制机制原因,使地方本科院校陷入开展困境。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开展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表现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治校理念和策略,对学校的办学行为、学生开展、学校未来开展等具有引领作用。但是,从众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开展规划可以看出,过多的在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研究型这些名词上做文章,把自己定位于教学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甚至于研究型大学,定位趋同,开展错位;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也致力于向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目标靠拢,培养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而学校自身又无坚实

11、的办学根底和开展条件,开展困难重重,前景不明。局部学校虽然定位明确,但惯性开展,尚处于“自发自为探索阶段,尽管有强烈的转型愿望,但未找到突破口,困难较多,在实际办学中仍然沿袭传统本科办学思路,亟须指导和支持。二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地方性、区域性特征不明显。根据近三年本科院校招生专业数量的统计分析,半数以上新建本科院校集中在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和汉语言文学等7个专业招生,且招生比例明显高于国内本科院校平均水平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开展有关问题的报告。地方经济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性差,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大量毕业生找

12、不到适宜的岗位,就业困难,出路不畅,而且造成了教育投资的严重浪费。一是原部委或行业学校转制地方后,以与行业背景很强的专科学校升本科后,特色不再明显。原有的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行业结构匹配度不高,受原有专业师资、办学根本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要实现向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开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转向,需要的周期较长,改造困难较大;二是现行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设置缺少灵活性,没有表现不同教育类型的特点,削弱了学校办学自主权,专业设置缺乏自主权,也使得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开展脱节;三是有些学校不顾所在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根底、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要,盲目追求高水平、高规格,没有切实研究地方经济开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

13、质的新需求,盲目追求高教系统内部的攀比与排名。三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在现行评估体系引导下,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将学术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各种评估设置了诸多条框,削弱了学校的专业特色。学校的培养方案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和完整,实训、生产实习等集中大学时的工程实践类教学环节的比例明显不足,且由于条件所限不能落到实处;大一统的课程设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课程体系差异很小;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统一的“规划教材;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描述某某小异,追求“宽口径、厚根底而缺少个性,专业没有地方特色,没有行业特色,没有学校特色。重理论轻实践,知行别离,使培养的学生从事理论研究

14、功底不深,动手操作上又技能不足,导致就业时的高不成低不就。四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开展能力低高等学校承当着国家科技创新和开展知识的重要任务,在知识信息化社会,知识资本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科研开展水平不仅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重科学轻技术的学术文化造成科学与技术开展的不平衡,出现科技开展的“短板效应,并由此产生“搞科研的不管技术,搞技术的不管科研的两别离现象,SCI数量之多与被引次数却并不对等,说明我国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并没有被人认同和利用,国家整体的科研开展水平远远不与欧美等兴旺国家。2012年,新建本科院

15、校科研经费来自企业事业的经费仅占其科研经费总额的29.87%,校均获得企事业经费的总额不到300万元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开展有关问题的报告。五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重学历、重理论水平,而无视教师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引进上有过多的条框限制,从各高校人才招聘条件可以看到,几乎全部要求博士且出身名校,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结果却是高校的青年教师根本上出了校门作为学生又进校门成为教师,而没有任何实践经历;另一方面,制度层面又不能有效引导教师进展必须的企业实践,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人才进入学校受到制度的制约。六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地方政府对本科高校的经费投入按照学生和教工数,采用统一标准,不分学校类型。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大量的实训和实验教学环节,硬件投入高,教学本钱高。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普遍根底差、底子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国家财政支持少,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支持地方本科院校的资金总量不足、力度不大,学校自身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弱,直接影响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