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周峰窝织炎的治疗和护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969013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颌周峰窝织炎的治疗和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颌周峰窝织炎的治疗和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颌周峰窝织炎的治疗和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颌周峰窝织炎的治疗和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颌周峰窝织炎的治疗和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颌周峰窝织炎的治疗和护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颌周峰窝织炎的治疗和护理疾病概述颌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周围筋膜间隙组织的急 性炎症。在上下颌内周围分别有咀嚼肌及表情肌等。这些肌 肉之间、肌肉与颌骨之间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形成一些潜 在的间隙。因解剖部位的不同,各间隙有其特定的名称,如 咬肌下间隙、颌下间隙等。感染入侵这些部位时,便可发生 颌周蜂窝织炎或称间隙感染。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 蔓延至其他间隙,甚至引起严重的全身并发症。病因病理颌周蜂窝织炎常见的感染来源有下列几种:1. 牙源性感染本病最常见的病因是牙源性感染扩散所 致,如智齿冠周炎、尖周炎等。不同部位牙齿的感染常引起 不同部位的蜂窝织炎。2. 局部组织感染如颌下淋巴结炎、面

2、部疖痛等均可引起 颌周蜂窝织炎。3. 外伤后并发感染。临床表现除具有一般蜂窝织炎的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外,由于各间隙的解剖特点,尚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将另行分别叙述。(一)眶下蜂窝织炎(眶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Infraorbital Space)感染发生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局部表情肌之间。 多来自上颌尖牙等的牙源性感染(如尖周炎等),也可来自 上唇或鼻侧的感染。局部表现为眶下区红肿、疼痛。下眼睑水肿致睁眼困难。 上唇肿胀,鼻唇沟消失。上颌前牙前庭沟处红肿。常可查见 病源牙。医学教育网切开引流要点:一般在口内上颌尖牙区的前庭沟底部作 横切口,深达骨面,向尖牙凹骨面分离

3、,以达引流。(二)咬肌下蜂窝织炎(咬肌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Submasseteric Space)感染发生在下颌骨升枝外侧骨壁与咬肌之间,主要来自 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尖周感染。在颌周蜂窝织炎中 较为常见。主要的临床特征是以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腮腺部红肿、 疼痛;由于炎症刺激,咬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局部发硬、 张口受限甚至牙关紧闭;即使脓肿已经形成,早期时波动也 不明显,且不易自行穿破,因此应及时切开引流。如不能确 定脓肿是否成熟,穿刺检查有助于诊断。若延误治疗,未能 及时切开引流,致使感染扩散,可能引起下颌骨骨髓炎。切开引流要点:在下颌角下1.5-2cm处作与

4、下颌骨平行 的弧形切口长约3-5cm.分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然后向上暴露下颌骨下缘,注意避免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及 腮腺。切开下颌骨下缘处的咬肌附着,以长弯血管钳紧贴下 颌骨外侧向上分离引出脓液,放置引流。(三)颌下蜂窝织炎(颌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submaxillary Space)临床上较常见。感染发生在颌下三角区。多来自下颌磨 牙的感染,亦可由颌下淋巴结炎所引起,后者尤多见于小儿。局部表现为颌下区红肿、疼痛,皮纹消失、皮肤发亮, 下颌下缘可因肿胀而不显。严重的颌下蜂窝织炎可蔓延至邻 近间隙或颈部。切开引流要点:在下颌骨下缘约2cm处,作与下颌下缘 平

5、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后,以血管钳分离引 流。注意防止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医学教育网(四)口底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Floor of the Mouth)口底蜂窝织炎可由下颌牙齿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 下颌骨骨髓炎或口底外伤继发感染而引起。本病虽较少见, 却为口腔颌面部严重感染疾病之一。感染侵犯口底多个间 隙。临床上分为化脓性和腐败坏死性二种,后者病情更为严 重。炎症一般开始发生于一侧舌下或颌下区,以后迅速扩展 至颏下及对侧。当炎症波及口底各间隙时,双侧颌下及颏下 区甚至上颈部广泛肿胀。头后仰,口半张。口内可见口底肿 胀、舌上抬、舌运动受限。病员语言、吞咽困难。如肿胀向 舌根部蔓延,可压迫咽部、会厌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