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题(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9688377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题(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题观沧海、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2、观沧海的祚者是,字,末年家、家、。他的诗以 见称。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 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一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

2、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朋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题(含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23最后两句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二。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5、赏析诗句(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诗。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 代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

3、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 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 度,作简要分析。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天净沙”是,“秋思”是。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 代著名 作家。二、用/

4、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三、按要求写出诗句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 右。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答案)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乐府四言,抒情。2、曹操,孟德,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慷慨悲壮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

5、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探究提高1、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 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3、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 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闻王

6、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参考答案;1、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离情别绪。2、杨花;子归鸟3、想象(拟人);同情关怀(思念关怀)。4、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5、(1)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愚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 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 融。(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 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直到夜郎 西,想象惊人,气概超逸,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个 性。(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李白内心的悲愁无 可排遣,无人理解,

7、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诗人只好把满 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 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五言律抒情。2、王湾唐。二、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三、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四、探究提高1、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2、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 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

8、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4、(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散曲曲牌名题目。2、马致远 元戏曲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三、断肠人在天涯。四、探究提高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 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 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 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3、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之情。4、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 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 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 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 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