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共4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968765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共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共4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科技广泛地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世界经济高度增长,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文化工业方兴未艾,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享受丰富多彩的娱乐,获得各种层次的愉悦。全球化加快了一体化进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新奇的异质文化满足着各民族求新求异的审美要求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似乎说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了。其实,这只是现实的一个方面。繁华背后,当今的人类社会存在着许多隐忧,人文精神的缺失就是令许多有识之士痛心疾首的问题之一。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缺失最突

2、出的表现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在不少国家和地区,现代工业提供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却使人的心灵和情感变得十分枯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从事单一甚至单调的工作,片面地发展自己的某种能力,甚至有变成单面人的危险。人们追逐着实利和金钱,精神荒漠化,很少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为功利所束缚,作了无穷欲望的奴隶,在充满变数的现实面前,感到危机四伏,精神压抑,不自由。黑格尔说:“人必须在周围世界里自由自在,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他的个性必须能与自然和一切外在关系相安,才显得是自由的。”当人的内心不自由,不能自觉地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时,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主体,也不能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审美主体

3、。应当指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没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忽视人文教养,上面讲的一些负面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当今人文精神缺失的另一个表现是大众文化勃兴。人们能更多享受艺术的背后却是艺术审美意蕴的丧失,受众审美感受能力的钝化。对大众文化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无论对大众文化肯定还是否定,大众文化的这样一个突出特征都是无可讳言的,大众文化机械复制压到个性创造,形象包装压倒意义追寻,给受众的感官刺激压倒精神启迪。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平面化、意义缺失是不争的事实。整天忙忙碌碌为实利奔波的大众沉湎于这样平面化的大众文化,精神如何能充实高尚起来呢?大众文化批量生产、机械

4、复制,取的是大众平均化的审美趣味,不可能考虑到作为大众的一分子的个性要求,大众文化是缺乏个性的审美文化,这样的艺术对象生产出的主体,陶冶出的受众只能是缺乏审美个性,缺乏审美原创力和想象力的精神侏儒。在当今的中国,谈文化只知道时尚文化、商业文化,谈艺术只知道流行艺术、通俗艺术,这样的文化现象是令人焦虑的。当代人文精神缺失的再一个表现是在全球化的声浪中,人们在享受异质文化新奇的快慰时,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淡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不断扩大,发达地区、经济强势民族的文化如潮水般涌向欠发达地区、经济薄弱地区。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精神界精英

5、惊呼民族文化有被外来文化吞噬的危险。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发展举步维艰,几近湮灭,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受到挑战。大众在驳杂的良莠不齐的现代文化面前无所适从,有些则唯西方流行文化马首是瞻,趣味偏狭,价值观错位,精神迷惘,心灵混沌。于是,反文化现象泛滥成灾,人们无法实现自我民族的同一性,逐渐麻木了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真理的信仰。在我国,有人已尖锐指出,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们已有失语的危险,话虽有些耸人听闻,但包含的合理之处却是发人深省的。上述三种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集中起来,就是人不能正确的对待人生,对待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人文关怀,说到底就是要关怀人怎样才生活得完

6、美,生活的像“人”。我是谁?人的本质何在?生命的意义何在?怎样的人生境界才是理想的最高境界?古往今来,思想家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严峻的思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从本质上看,是有意识的类存现在物,自由自觉地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他不仅有自然性和物质性,还有社会性和精神性。人不仅存在着,还思考着。人有意识和潜意识,有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人是一种自为的存在,人“还为自己而存在,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人创造着生活,也欣赏,品味着生活,反思,探求着生活,生活是什么?生活在本质上是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实践活动。人生有各种境界,理想的境界是真善美统一的境界。美的境界是人

7、生最高境界之一。人能像海德格尔借用诗人荷尔德林的话说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人生活得有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美的人生。美是自由的形象显现。自由是对自然的把握,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人的自由意志与客观必然性的有机统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由既指实践的自由,也指精神的自由。精神的自由需摆脱外物的奴役,摆脱世俗的利害感和功利性,审美地对待现实。人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到这种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可以跃入大化中,与天地同和,与万物并生,达到新的天人合一。审美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能满足审美的需要,怎么能自我实现呢?现在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得我们远离了这人生的理想境界。现在我们倡导审美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寻找那失去的精神家园,做完整的人,度过真正幸福的有价值的人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