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论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定位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968698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论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浅论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浅论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浅论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浅论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浅论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浅论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定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定位摘要:在深入贯彻“首要标准”的时代背景下,监狱心理咨询师作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承载着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的工作重任,面临着许多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咨询师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自我角色、自我价值进行准确定位,既关系到心理咨询师个人的成长和心理矫治专业队伍的建设,又关系到这一创新成果的运用和工作实效的发挥。围绕困扰监狱心理咨询工作的问题,从自我定位的角度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显得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关键词:监狱 心理咨询师 自我定位近几年来,心理咨询工作在我省监狱系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语境下,监狱管理者经过对传统改造手段的认真审视,渴求与时

2、俱进,谋求手段上的创新,心理咨询以其人性化的特色,成为了创新者的首选。自2005年以来,我省监狱先后成立了服刑指导中心,标志着心理咨询已经从理念转化成为了工作实践。2009年3月,在贯彻“首要标准”的时代背景下,江西百名监狱民警赴天津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和上岗证的培训,人数之多、规格之高,在我省监狱史上均属首次。时至今日,主观上的认识程度已经不是障碍,客观上的机制体制、队伍平台也不是问题。这表明:心理咨询工作由探索式的理论研讨转化为务实的工作实践,由体验式工作试点转化为整体式的推进已成为了发展的必然。在这种上佳的职场环境下,心理咨询师队伍中的每一名成员如何摆正心态,找准定位,进一步将所学专业知

3、识与技能融入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系统工程之中,尽快发挥工作实效,以回馈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与培养,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心理咨询师队伍中的一员,尝试从自省的角度对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定位谈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一、现状分析我省当前有心理咨询师将近500名。这支队伍中,不乏爱岗敬业的人员,也不乏成功的典型案例。在一些关键时刻、关键场合,心理咨询师发挥了关键作用(如:在某监狱罪犯劫持人质的特定时刻),这是事实。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就整个队伍而言,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一)找不到自我价值,缺乏成就感与认同感有的民警在没有专业培训前,已经是出色的个别谈话教育能手,正是因为出色才被推荐学习深造

4、,取得咨询师资格后,新的手段用不好,旧的方式不愿用,结果反而是邯郸学步。有的民警成为咨询师之前,心理还是蛮健康的,取得专业资格证之后,别人的心病没有治好,自己的心理问题倒是滋生了不少,让人感觉心理咨询师本身就是有心理问题的人,以至于我在问一些行外人士对心理咨询师的看法时,不少人回答是:“所谓心理咨询师,就是心理不正常的人”,答案令人啼笑皆非。还有不少咨询师发愁找不到适当的工作对象来体现自己与非专业人员的不同之处,感到棘手的问题常人解决不了,自己也无能为力;一般的问题咨询师能解决,常人也能做到,学不学专业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于是产生茫然感。(二)心存矛盾冲突,缺乏应有自信二是角色冲突严重。难以将人

5、民警察和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结合在一起开展工作,扮演不好双重角色,结果是既不像警察,又不像咨询师,不伦不类。(三)弥漫着急功近利情绪,急于展示心理咨询的专业价值由于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不像其它的自然科学一样,具有可再现性和可重复性,导致不少心理咨询师产生急于求成心理,出现“三化”现象:一是工作成果的心理学化。明明是其它工作方式、方法带来的教育转化罪犯的成果,却勉强用心理学的理论去总结,借用心理咨询的技能方法做成典型案例,硬着头皮给心理咨询套光环。二是工作方式的神秘化。明明是简单的方法与手段,却非要把过程弄得大家都看不懂,以至于不少民警将心理咨询师看做“算命先生”。三是引用理论的深奥化。众所周知,心理

6、咨询是泊来品,许多监狱心理咨询师在讲学问、写文章的时候,存在“言必谈希腊”的现象,似乎引用的理论越陌生越好,使用的文字越生僻越好。字里行间一大串老外的名字,一大堆英文字母,存心将大家搞糊涂。(四)专业队伍不稳定,参加培训的人多,坚持实践的人少以下是本省某监狱近三年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总人数和实际开展咨询工作的人数(均包含兼职和专职)的调查资料:2008年,有咨询师资格证的民警总人数为 24 人,实际开展咨询人数为 22 人,从业人员占咨询师总人数的91.67%。2009年,有咨询师资格证的民警人数为 41人,实际开展咨询人数为 35人,从业人员占咨询师总人数的85.37%。2010年,有咨询

7、师资格证的民警人数为 43 人,实际开展咨询人数为 31人,从业人员占咨询师总人数的72.09%。以上数据表明,在咨询师总数量逐年增加的同时,坚持开展咨询实践的民警人数占总数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我在对这一现象作深入分析时发现,其中虽然有提任和转任的正常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许多人刚学成归来时,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拼命往专职岗位上挤,即使没有专职岗位,能够兼职也兴高采烈。三分钟热情过后,不仅没有成为这一事业的中坚力量,反而主动地放弃了这一追求。更有甚者,个别人在对自己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酸葡萄心理”作怪,不立足于内归因,而是运用学到的理论去诋毁这一专业的功效,成了心理咨询

8、师队伍中的“不同政见者”,甚至成为心理咨询“无用论”的忠实拥护者。二、原因分析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是复杂的,有文化因素,有心理咨询学科本身的原因,还有咨询师个人的原因。但我认为监狱心理咨询师自我定位不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是许多心理咨询师不明白自己在监狱教育改造罪犯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对于如何体现自身价值定位不准。二是许多心理咨询师对于心理咨询工作在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中的作用与地位不能理性看待,不会很好地运用这一有效手段,反而成了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奴隶”。三、如何定位(一)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首先,要清楚我们学习心理咨询是走专业化道路,还是走职业化道路。换言之,我们到

9、底是穿制服的心理咨询师还是具有心理咨询专业知识的警察。这个简单选择题,表面上看起来像在绕口令,实际上包含着非常严肃的价值判断。众所周知,心理咨询师培训是职业培训,获取的是职业资格证书。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穿制服的心理咨询师,一不小心就将咨询师变成了职业,人民警察的身份不幸成为点缀这一咨询师群体特色的定语,我们就无形中套上了咨询师职业规范的枷锁。当这一职业规范同人民警察职业规范发生矛盾时,如果我们无所适从,必然导致前文所说的邯郸学步的现象。如果我们把咨询师的职业规范凌驾于人民警察的职业规范之上,势必导致监狱心理咨询师在警察队伍中被孤立,被看作异类,被当成心理有问题的群体。反之,如果将自己定位为具

10、有心理咨询专业知识的警察,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比如,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规范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只能运用心理学的手段,且只能解决心理问题,不能解决其它任何问题。这是所有心理咨询师都知道的职业常识。对于这一规定,明眼人不难看出,其中是有功利色彩的,心理咨询师毕竟是谋生职业,收取的咨询费是有限的,在收取有限费用的情况下,综合性的解决其它问题来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显然是得不偿失的;而我们作为具有心理咨询专业知识的警察,这一局限很容易被打破,因为我们不靠咨询师的职业谋生,我们手上有职业心理咨询师没有的公共资源,只要符合手段合法、程序合理、力所能及、方法有效四个基本条件,无不可为。而且,我们最终的目的与心

11、理咨询的最终追求是殊途同归的,我们完全不必画地为牢。又如,关于心理咨询师的保密原则问题。心理咨询师对于求助者的隐私,除了涉及违法犯罪,均要做到绝对保密,这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生命线。而我们身为警察,如果在咨询过程中,发现求助者虽然没有违法犯罪,却存在严重危及监管安全的重大隐患,如果不及时反映,显然是人民警察的职业规范所不允许的。更何况,人民警察本身就有严格的保密条例,这一条例比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毫不逊色,在人民警察的范围内互通情况根本不影响求助者的隐私,我们又何必因为违反了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而惶恐不安呢?综上所说,准确的角色定位的关键在于我们始终牢记自己的人民警察身份,在这个前提下,即使我们用不

12、好心理咨询的手段,我们起码还是合格的人民警察;如果我们能用好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民警察。毕竟监狱投入大量资金,送我们去培训,不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第二职业,更不是为了发展第三产业。解决了这一定位问题,双重身份的困扰不再存在。其次,不要被心理咨询师的“师”字所困扰。中国人是有尊师重教传统的,“天地国亲师”的牌位就是最好的佐证。我们的一些同志一旦被冠以“师”字,就开始头重脚轻了,以至于不懂装懂,不可为而为之,既损害了监狱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形象,又影响了我们的咨询事业发展。因此,我个人认为,在对自我进行角色定位的时候,要抛开“好为人师”的情结。谁都清楚,我们参加的培训是以应试为

13、主的,我们取得的咨询师证书是速成的。培训前,多数人没有临床经验,培训后也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这个“师”字有多大的含金量,不用考量,心中有数。因此,多数同志还是把自己定位为“咨询员”更加合适。海军总医院心理学教授郭勇在为天津心理咨询师第九期培训班讲课时,形象地打了一个比方:“通过考试取得心理咨询资格证,就好像一个没有开车经验的人考到了驾照,这与成为一名合格司机不是同一概念”。2010年4月 15日,在江西省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司法部监狱局教育改造处高泽波处长指出:“我们多数心理工作者,只能是咨询员,而不是心理医生。”这一提法,非常中肯。综上所述,我认为监狱心理

14、咨询师在进行角色定位时,要学会摆正心态,多以“员”自居,少被“师”困扰。(二)找准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定位一是要相信心理咨询是监狱警察人人能做的工作。这一观点,可能会使不少监狱心理咨询师感到很伤自尊,人人能做还要派那么多人出去学干什么?回答是否定的,正因为人人能做,所以我们花钱出去学习才有价值,“人人能做”与“人人能做得更好”是不同的概念。我们学习这一专业知识的目的在于推广,通过推广实现“人人能做得更好”的目标。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外出培训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体现。不少专业人士可能会向我索要作出这一结论的依据,简单阐述以下几点:(1)心理咨询的许多技能与方法我们监狱警察过去都曾经使用过,比如:合理情绪

15、疗法与传统的“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出一辙;监狱的奖惩机制与“阳性强化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认罪悔罪教育”与“认知疗法”存在相通之处,等等。我们缺乏的只是理论的系统性,而不缺乏方法的相通性。(2)监狱警察队伍尤其是新录用的公务员,多数都有基础心理学的理论功底,如果对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作一简单了解,对一般心理问题开展咨询就没有很大的困难,毕竟职业咨询师学到的变态心理学是服务于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咨询不多使用;心理测验章节所学到的知识,如效度、信度与常模虽然对于整个学科有融会贯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服务于专业量表制作的,一般心理咨询工作者能看懂心理测验的使用说

16、明书并按照要求开展即可,大可不必过于复杂。(3)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就有心理咨询的萌芽,如:孔子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与心理咨询理论中的“自省”并无不同;又如:庄周梦蝶、周公解梦虽然都是唯心的哲学,但其中包含的思维逻辑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脉相承。因此,起源于哲学的心理咨询要学会很容易,要做好却很难,我们不必因为非专业人士能解决一般心理问题而惴惴不安,也不要因为我们比别人高明不了多少而心生惶恐。二是要承认心理咨询的功能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除了学科理论本身不成熟以外,植根于西方文明的心理咨询学在引进中国后存在的文化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坦然承认心理咨询的不足并不会有损于我们的专业地位。因此,我们的工作即使在短时期看不到明显效果时,既不必自责自卑,失去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更不要诿过他人,一味强调咨询对象不匹配,强调管理民警不配合。应懂得心理咨询工作自身的规律性和其作用的局限性,同时也应看到年轻的心理咨询学科本身的不足以及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