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二)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9681153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三首(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三首(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三首(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三首(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21、古诗三首(二)课 型:精读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2、 能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4、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学会生字新词。2、 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 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4、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诗句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诗句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含义。查阅资料: 搜集三首古诗中所

2、涉及到的内容。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 课时数:2课时板书设计: 21、古诗三首(二)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课后小结:第一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教学要求: 初步感知诗的内容,学习第一、二首诗。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学习滁州西涧(20)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欣赏滁州西涧 请学生朗读,再齐读。三、讲授新课:这是一首山水诗,

3、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

4、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

5、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四、总结: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五、体悟诗歌的意境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六、体会作者的情感: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介绍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

6、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七、课内交流: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八、背诵诗歌:学习题西林壁(20)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师吟诵)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打开课本第21课,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讲授新

7、课:(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

8、座山峰。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 _说一句话吗?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

9、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

10、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三、总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第二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1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9分钟教学要求:学习第三首古诗,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5)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11、?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境。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在我们这里有这样一副画面:(出示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画面的感受(学生谈感受)(课件播放朋友送别时的情景)二、简介背景:(3)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高适是谁?(学生讲: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董大?多奇

12、怪的名字啊?你能说说吗?(学生说: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三、理解诗意(28)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对,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1、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 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学生说: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2

13、、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学生划)黄云、白日、北风、雁、雪。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见机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学生读)你读得黄云还不够多,只是一片黄云。(突出“千里”。)谁能再读一下?你读得黄云还不够浓。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连起来读。(小组读、个别读)读好后(

14、画雁)?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说说。(出示句子)(1)大雁对北风说:。(2)大雁对飞雪说:。(3)大雁对自己说:。(4)我想对大雁说:。3、由雁及人,感悟诗情。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学生说)(从学生的回答中见机引导)从哪里可以看出,高适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读古诗找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怎么说?(指出高适这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也是在对他自己说。)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愿意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学生读全班读、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再全班读)四、结合生活,提升境界。(4)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中和生活中一定会遇到更多的挫折,遭遇更多的失败。我相信同学们在困境面前一定会勇敢面对,一定会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